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典型」小鵪鶉養成金鳳凰

在圖們市長安鎮嶺南的三個村一提起袁海斌, 農民們都豎起大拇指, 稱讚他吃苦耐勞有闖勁兒, 小鵪鶉養成了金鳳凰。

袁海斌是外地人, 高中畢業後讀了兩年電大, 就進入一家國有企業捧起了“鐵飯碗”。 年輕的他對未來充滿希望。 他在企業認真工作了兩年, 2000年, 他所在的企業倒閉, 他在失落、彷徨中度過了兩年。 2002年, 他決定走出去闖一闖, 於是他來到延邊。 經過一段時間的市場考察, 袁海斌決定在圖們市長安鎮富岩村落腳, 建立鵪鶉養殖場。 富岩村位於圖們市最西部山區, 距延邊州首府延吉市只有7.5千米,

肉食鵪鶉銷路沒問題。

萬事開頭難。 由於缺少資金, 袁海斌只能租幾間簡陋的房屋, 建起小規模的鵪鶉養殖場。 他用自己準備結婚的錢購買了必要的設備和幾千隻鵪鶉幼雛, 把鋪蓋捲兒搬進場裡, 吃住在這裡, 把全部精力投放在鵪鶉的養殖上。 由於是第一次養殖鵪鶉, 沒有經驗, 缺少技術, 讓他吃了不少苦頭。 他一邊摸索經驗, 一邊去外地拜師學藝, 虛心請教, 又買來相關技術書刊, 刻苦學習, 認真鑽研。 他吃苦耐勞, 每天往返15公里到延吉市場去賣鵪鶉和鵪鶉蛋。 這樣幾年下來, 袁海斌的鵪鶉養殖事業有了很大發展。

2009年, 隨著鵪鶉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 袁海斌不失時機, 帶動50多戶村民成立了鵪鶉養殖專業合作社, 擴大生產規模。

在團州委和團市委的幫助下, 袁海斌爭取到35萬元的青年創業致富貸款資金, 為他解決了燃眉之急。 他引進先進的生產設備, 建設場房, 引進優良鵪鶉新品種, 擴大養殖。 鵪鶉存欄達20多萬隻, 年銷售肉食鵪鶉80萬隻, 種蛋10萬公斤。

經過幾年的艱苦努力,

袁海斌的鵪鶉合作社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擁有4台大型全自動孵化器, 鵪鶉存欄達120萬隻。 家底厚了, 袁海斌又開始新的創業, 建設日光大棚、沼氣池、豬舍, 發展養豬和綠色有機蔬菜種植業。 不懂技術, 他就積極參加州、市農業科技部門舉辦的養殖、種植技術培訓班, 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 他還多次去外地學習養殖、孵化、防疫等專業技術, 並毫無保留地將學到的新技術、新方法傳授給合作社社員及養殖戶。 袁海斌堅持走綠色生態產業發展之路, 利用養殖業產生的鵪鶉、豬糞便生產沼氣, 沼氣供大棚和生活使用;沼氣渣用於蔬菜種植和果樹栽培。

袁海斌從養殖小鵪鶉起步, 一步一個腳印地走過了十四個年頭。 如今, 一個集養殖、有機蔬菜生產為一體的綜合性生態農業合作組織已經發展起來,

並帶動長安鎮嶺南三個自然村的年輕村民走上自主創業之路。 袁海斌富裕了, 他沒有忘記鄉親們, 多次為村裡孤寡老人捐款, 熱心幫助有困難的村民。 袁海斌出名了, 他把小鵪鶉養成了金鳳凰, 成為省內外聞名的鵪鶉養殖專家、創業帶富能手, 他沒有忘記社會, 積極為地震災區捐款捐物, 為抗洪救災捐贈物資。 他說, 致富不能忘記回報社會, 要繼續帶動鄉親們創業致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