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鐵路與“一帶一路”|湘江之畔兩翼齊飛—中歐班列(長沙)開行記

霞凝站貨物裝車現場。 公司提出了開行從長沙始發中歐班列的建議, 得到了政府和省內企業的大力支持。

長沙貨運中心承擔了這一專案的開發和運輸工作,

並選定長沙霞凝站為始發站, 於2014年10月30日開始試開行中歐班列。

長沙始發的中歐班列自霞凝站始發, 分兩線開往歐洲各地, 一條經阿拉山口至德國杜伊斯堡、漢堡等地, 一條經滿洲里或二連浩特至莫斯科, 出口貨物主要是湖南及周邊地區的電子產品、陶瓷、服飾等, 而回程進口貨物主要為食品、機械配件等。 2015年9月, 長沙始發的中歐班列實現常態化運行, 每週開行一列;現在, 每週開行2至3列, 最高峰時8天開行了5列。

隨著中歐班列的常態化開行, 長沙霞凝貨場也變得繁忙起來。 長沙貨運中心與各方協商, 不斷提升運輸效率和效益。 他們爭取了海關的支援, 對中歐班列貨物實行“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

極大提升了貨物通關效率;與長沙車務段實行合署辦公, 實現兩個單位之間資訊共用, 共同解決發現的問題, 促使裝、卸車效率提高了50%以上;提供拼箱、多式聯運、代理報關等多項服務, 以滿足廣大客戶和市場的需求。

長沙始發的中歐班列, 以其高品質、高效率的服務, 不僅吸引了湖南省內企業, 而且吸引了湖南周邊省份的企業將貨物從霞凝貨場運往世界各地。 截至今年4月底, 長沙始發的中歐班列共發運123列、共計20.98萬噸貨物, 運回2298個集裝箱、共計6.57萬噸貨物。 長沙始發的中歐班列將銻精礦、石棉、機械設備、潤滑油等國內缺少的貨物運回中國銷售, 實現多方共贏, 逐步成為國際貿易的一個品牌, 帶動了沿線各國經濟的發展。

依託中歐班列優勢, 湖南省政府正在以霞凝貨場為基礎, 建設中南國際陸港中心, 把長沙打造成“一帶一路”國際物流中心。 俄羅斯、德國、白俄羅斯等多個國家都計畫在霞凝貨場建立基地, 以此為中心, 推動國際貿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