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內蒙古局地263天無有效降水 百萬人受災春旱已定

今年入春以來, 內蒙古東部地區氣溫持續偏高、降水異常偏少, 加之近兩日的高溫“烘烤”, 造成當地部分地區旱情不斷發展, 土壤失墒嚴重, 對春播進度和苗期作物生長極為不利。 並且一些河流斷流, 地下水位下降, 多地人畜飲水困難, 近百萬人受災, 經濟損失已達26642萬元。 預計未來三天, 全區自西向東有降雨過程, 多地有中雨, 屆時高溫天氣和旱情將得到緩解。 建議各地科學調度抗旱用水, 積極組織實施人工增雨作業。

4月1日以來, 內蒙古赤峰市、通遼市、興安盟持續無有效降水, 興安盟63%、通遼82%、赤峰100%的觀測站連續46天未出現有效降水。 其中, 赤峰市紅山區和通遼市庫倫旗長達170天無有效降水, 赤峰市敖漢旗更是自2016年8月25日以來已連續263天無有效降雨, 旱情嚴重, 對當地春播進度和苗期作物生長非常不利。 據內蒙古氣象局資料顯示, 4月1日至5月16日, 興安盟東南部、通遼市大部、赤峰市大部地區累積降水量不足10毫米, 與常年同期相比, 均偏少5成以上, 其中興安盟東南部、通遼市北部和西南部、赤峰市大部偏少8成以上。

同時, 5月以來, 全區多大風沙塵天氣, 隨著氣溫的逐步回升, 蒸發量加大, 當地土壤持續缺墒, 部分地區90%土壤屬三類墒,

春旱已定。 據內蒙古生態與農業氣象中心統計, 截止5月19日, 全區一類、二類、三類墒情面積分別為20.5、24.2、73.3萬平方公里, 占全區總面積的17.3%、20.5%、62.2%。 當前全區超六成土壤為三類墒, 土壤墒情不及去年和歷年同期。

近日, 內蒙古阿拉善右旗因旱植被長勢較差。 (郭敏 攝)

由於降水量持續偏少, 近期又出現高溫天氣, 東部農區乾旱迅速發展, 乾旱面積持續擴大。 目前東部乾旱區總面積28.9萬平方公里, 其中特旱面積3.7萬平方公里, 重旱面積9.3萬平方公里, 中旱面積7.2萬平方公里, 輕旱面積8.7萬平方公里。 中等以上乾旱區總面積20.2萬平方公里, 占東部區國土面積的50%左右, 主要分佈在興安盟東南部、通遼市大部和赤峰市大部。

受持續乾旱影響, 東部旱作農區幹土層超過20釐米,

作物無法正常播種, 進度同比明顯偏慢, 玉米等大田作物最佳播種期已經延誤20~30天。 據農情統計顯示, 興安盟、通遼市和赤峰市播種進度分別偏慢12.9%、28.8%和8.3%。 建議農戶及時調整種植結構, 仍然播種玉米的應選擇比正常生育期短20天以上的品種, 或改種耐旱、短生育期的雜糧雜豆或者飼草飼料等, 避免或減輕秋季霜凍影響, 確保農作物正常成熟並獲得產量。

另據內蒙古氣象災害監測預警中心不完全統計, 截止日前, 赤峰市和通遼市幾乎所有旗縣全部受災, 農田草牧場處於重旱狀態, 牧草難以返青, 有林面積因旱併發蟲災。 紮魯特旗主要河流及支流大部分出現斷流, 境內地下水位普遍下降, 嚴重影響了當地農牧業經濟和春耕生產工作。

兩市受災人口近百萬, 其中有五千餘人發生飲水困難, 因旱受災農田面積達56萬公頃, 20萬棵樹木死亡, 上千萬隻牲畜草料嚴重短缺, 直接經濟損失達26642萬元, 草牧場等具體災情尚在統計中。

不過, 據內蒙古氣象臺預計, 受冷暖空氣的共同影響, 5月20至22日西部偏東、中部和東部偏南地區將有一次降水天氣, 同時伴有明顯降溫。 阿拉善盟東南部、烏海市、巴彥淖爾市、鄂爾多斯市大部、包頭市、呼和浩特市北部和中部、烏蘭察布市北部和中部、錫林郭勒盟北部和中部、赤峰市北部、通遼市北部、興安盟、呼倫貝爾市南部有小雨, 累計降水量0.1~9.9毫米;呼和浩特市南部、烏蘭察布市南部、錫林郭勒盟南部、赤峰市中部和南部、通遼市中部和南部有中雨, 累計降水量10.0~24.9毫米。雨後,全區大部氣溫下降6℃左右,西部偏東和中東部偏南地區氣溫下降8℃左右,屆時高溫天氣和旱情將得到緩解。

面對當前嚴峻旱情,建議各地要提高抗旱工作意識,科學調度抗旱用水,充分發揮抗旱設施的作用,把保證人畜飲水放在抗旱工作的首位。氣象部門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抓住有利時機,積極組織實施人工增雨作業,增加作業點,加大作業密度,盡最大可能減少損失。(文:郭敏 袁梅 編輯:袁梅)

累計降水量10.0~24.9毫米。雨後,全區大部氣溫下降6℃左右,西部偏東和中東部偏南地區氣溫下降8℃左右,屆時高溫天氣和旱情將得到緩解。

面對當前嚴峻旱情,建議各地要提高抗旱工作意識,科學調度抗旱用水,充分發揮抗旱設施的作用,把保證人畜飲水放在抗旱工作的首位。氣象部門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抓住有利時機,積極組織實施人工增雨作業,增加作業點,加大作業密度,盡最大可能減少損失。(文:郭敏 袁梅 編輯:袁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