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岳陽在全省率先試點特殊兒童“全納教育”

春暉博愛基金會培訓總監張玉霞(右二)和種子專案高級主管肖瑾與孩子們互動遊戲 韓 章 攝

5月18日上午9時許, 全納教育啟動儀式在市兒童福利院兒童養護樓前舉行。

該院幾十名殘障孩子在老師的監護下, 坐在小板凳上秩序井然地參加活動。 岳陽市兒童福利院院長侯大興告訴記者, 春暉博愛推行的全納教育是目前國內殘疾兒童特殊教育最為先進的教學模式之一。 “作為全納教育的種子院, 不僅要幫助福利機構內的殘疾兒童, 今後還要逐步推向社會, 惠及全市更多的殘疾兒童。 ”

“全納教育”的概念於1994年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首次提出, 其內涵在於尊重學生個體差異, 實施無排斥、無歧視的教育。 該專案通過與春暉博愛兒童救助公益基金會建立嬰幼兒、學前和青少年等多方式, 全力提升兒童福利院在護理、康復、教育等方面的專業水準,

全面更新教育理念。 通過該種子專案的培訓建設, 讓患有殘疾的兒童得到有效的康復和教育。

教師來自全國 義務傳經送寶 儀式結束後, 記者跟隨北京春暉博愛兒童救助公益基金會的培訓師參觀教學成果。 年近古稀的張玉霞來自北京。 她告訴記者, 其團隊十多名成員分別來自北京、南京、內蒙、河南、安徽等地, 專程到岳陽市兒童福利院推廣全納教育理念。 “每一位孤殘兒童, 不論殘疾程度輕重, 都有機會參與適齡的教育撫育活動。 ”張玉霞說, 這便是全納教育鮮明特點。

記者走進一間教室看到, 老師正在陪孩子們玩一個自然材料探索遊戲。 只見張玉霞滿臉笑容將框架裡色彩斑斕的樹葉拋起來, 幾位殘障孩子目不轉睛的盯著拋落的樹葉,

並模仿動作參與其中, 露出開心的笑容。 春暉博愛專案主管肖瑾告訴記者, 這些材料都是上課前與孩子們一起到戶外采撿來的。 孩子們直接參與材料的收集, 並通過觀察, 觸摸, 拋, 接, 吹等形式, 認識不同的自然材料及其屬性, 在此過程中, 孩子們鍛煉了精細動作能力。 在另外一間教室裡, 學前專案老師正組織孩子們開展粘貼活動。 春暉博愛基金會培訓師王豔紅告訴記者, 正在開展的不同材料粘貼活動, 不僅鍛煉了孩子們的語言和認識能力, 老師在介紹材料時, 孩子們也會跟著說樹葉、小草、花、膠帶等。 在粘貼過程中, 孩子和同伴之間也會有更多的語言交流, 這樣大大促進了孩子的精細動作發展。

“根據兒童自身的智力、身體狀況進行分類教學;重度殘疾的兒童得到有效的康復和教育;增加兒童的戶外活動專案, 認識大自然;增設體育課程, 增進了孩子們的體能;老師的教育教學理念得到了全面的更新。 ”侯大興向記者細數全納教育理念給該院帶來的前所未有變化。 他表示, 接下來該院將要求老師堅持新的課程安排, 定期完善班上孩子們的檔案, 並在孩子身上找亮點、在交流中解困惑。 侯大興表示, 該院將要求教師時刻與春暉博愛培訓師保持網路聯繫, 以確保能夠全部吸收帶來的全新教學理念, 積極向其他機構示範推廣, 讓更多福利院的孤殘兒童受益。

記者 韓 章 謝 淩 黃誠成

通訊員 陳 樂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