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上海這條600米的路,曾是一個馬路菜場,現在是外國人聚集地

今天帶大家看看上海這條路, 曾經的馬路菜場, 現在是外國人的聚集地。 這條路就是上海的一條600米的路, 永康路。

上海市徐匯區永康路(該地曾經是法租界, 舊時路名曾使用:雷米路 RouteRemi, 也有叫萊米路, 使用年代1884年--1943年)全長也只有600多米左右, 東起嘉善路(甘世東路Kahn, Rue Gaston)西至太原路口。

嘉善菜場記憶中的這條永康路東段就是個露天菜場, 可以概括為“髒, 亂, 差”, 整天都彌漫著各種豬牛雞鴨及魚腥味……。

2009年而與它僅一路之隔, 使用面積達2000平方米的標準化菜市場——復興菜市場開門迎客了, 永康路上的嘉善露天菜從此正式退出“舞臺”, 結束了近50多年的歷史使命。

永康路入駐的商鋪, 最早是服裝和傢俱店, 後來也有畫廊。 自2012年至今, 主要是餐飲和酒吧。 畢竟, 店鋪租金攀升, 由2010年每月每平方300元漲到2015年每月每平方1500元, 只有餐飲的利潤可以維持經營。 於是, 基於餐飲定位, 永康路走上了一條牆裡開花牆外香的“成名之路”。

最早永康路菜場剛搬走時候, 很少有人問津永康路, 後來終於來 了幾個法國人,

在這裡開設了畫廊, 畫廊開了沒幾天也倒了, 但卻由於這些法國人的到來, 越來越多的外國友人紛至踏來, 在這個路上開起了西式的簡餐館、日式拉 麵館、臺灣小吃店、英式酒吧、水手酒吧……

很多來上海的人, 不會去新天地, 都會去永康路, 永康路短短的五十米的路程開了十四五家酒吧,

而且聚集了大部分的外國人, 因為這裡所有酒吧都幾乎是半開放式的, 敞著門。 入夜時分, 這裡慢慢開始喧囂, 放眼望去八成客人都是外國人。 每家店都滿滿的, 有的外國客人興致盎然地擠進酒吧買一瓶酒出來, 就站在酒吧前的馬路上, 或坐在路邊對飲著, 感覺有一多半人都在馬路上。

但熱鬧的商業中有諸多酒吧,這也帶來煩擾。從傍晚華燈初上直到淩晨二三點,永康路持續不斷地喧嘩,嚴重影響周邊居民正常作息。矛盾隨之出現。從2015年開始,市政府層面開始全面推動大規模“拆五違”。而徐匯區的著力點之一,便是結合衡複風貌區整頓,取締違規無證經營的商鋪。永康路的非正式商鋪因此成為砧上魚肉,區政府也正好借此契機,把擾民的矛盾一併解決。相信政府在環境和居民生活環境中作出較好的權衡。

但熱鬧的商業中有諸多酒吧,這也帶來煩擾。從傍晚華燈初上直到淩晨二三點,永康路持續不斷地喧嘩,嚴重影響周邊居民正常作息。矛盾隨之出現。從2015年開始,市政府層面開始全面推動大規模“拆五違”。而徐匯區的著力點之一,便是結合衡複風貌區整頓,取締違規無證經營的商鋪。永康路的非正式商鋪因此成為砧上魚肉,區政府也正好借此契機,把擾民的矛盾一併解決。相信政府在環境和居民生活環境中作出較好的權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