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7年最美古村落榜單公佈,朱熹故里尤溪桂峰村榮耀上榜

尤溪縣, 別稱沈溪, 福建省山區第一大縣, 三明市幅員最大、人口最多的縣。 位於三明市東部, 地處閩中、戴雲山脈以北, 毗鄰閩清、永泰、沙縣、大田、南平、德化, 全境面積3421.69平方公里, 居全省各縣(市、區)第二位;其中山地418.5萬畝、耕地34萬畝、水域和其他面積66.9萬畝, 自然概貌約為“八山一水一分田”。 在籍人口444710人(2016年底), 通行尤溪話。

尤溪素有“閩中明珠”之稱, 也被稱為“中國金柑之鄉”“中國綠竹之鄉”“中國竹子之鄉”“中國油茶之鄉”“中國革基布名城”“朱子理學文化名城”2010年被授予“千年古縣”稱號。 2013年7月23日, 中央黨史研究室正式確認尤溪縣屬於原中央蘇區範圍。

桂峰古民居

以《全域旅遊模式下的產業融合》為主題的第十三屆中國(深圳)文博會重要主題活動——第七屆全國生態旅遊文化產業發展高峰論壇於2017年5月13日在中國文博會T8旅遊創意園分會場隆重召開。 論壇上發佈了《2017最美古村落》公益榜單。

尤溪縣洋中鎮桂峰村榜上有名。

古村落, 是中國農耕文明最小的社區單位, 蘊藏著豐富的歷史文化資訊與自然生態景觀資源, 而古村落更是我國鄉村歷史、文化、自然遺產的“活化石”和“博物館”, 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和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 中華民族最深的根在這裡, 中華文化、中華文明的燦爛性、創造性、多樣性和地域性亦體現在此。

桂峰

桂峰歷史悠久。自北宋名臣蔡襄之九世孫蔡長,于宋淳祐七年(1247)肇基以來,迄今已750多年了。南宋中後期,金兵南侵,小朝廷偏安東南,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隨著南移。

桂峰村位於洋中鎮東北部,毗鄰南平市樟湖板鎮,村部距福銀高速公路互通口僅13公里,歷史上曾名桂嶺,又叫蔡嶺、嶺頭,被譽為“遺落在山中的明珠”、“山中理窟”、“雲霞仙境”。

小橋流水,曲巷通幽,四周群山環抱,雲霧縈繞,山清水秀,氣候宜人,旋踵即景、移步換天。這就是對是現存明、清時代古建築39幢的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尤溪桂峰村寫照。

整個村落的建築風格獨特,依山就勢分佈於村的三面山坡上,層層疊疊,錯落有致。

文物古跡作為歷史文化名村的主要標誌,是承載各個歷史時代政治、經濟、文化的歷史積澱,古建築是文物古跡的重要組成部分。桂峰村滿目皆古,古道、古街、古樹、古書齋、古碑刻、古畫、古族譜等,最出色的則是古建築,其中最具典型代表的有:蔡氏祖廟、蔡氏宗祠、石獅厝、樓坪廳大厝、後門山大厝、後門嶺民居、後門田大厝、資壽寺。據統計,清代以前的古建築就有39座,桂峰古建築規模之大,保留之完整,在全省乃至全國尚屬少見。

十幾座不同建築風格、不同年代的古建築中,有一條則是相同的,那就是突出亦儒亦官亦商的文化品位,對後世進行著潛移默化的教育,影響巨大。

桂峰

桂峰歷史悠久。自北宋名臣蔡襄之九世孫蔡長,于宋淳祐七年(1247)肇基以來,迄今已750多年了。南宋中後期,金兵南侵,小朝廷偏安東南,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隨著南移。

桂峰村位於洋中鎮東北部,毗鄰南平市樟湖板鎮,村部距福銀高速公路互通口僅13公里,歷史上曾名桂嶺,又叫蔡嶺、嶺頭,被譽為“遺落在山中的明珠”、“山中理窟”、“雲霞仙境”。

小橋流水,曲巷通幽,四周群山環抱,雲霧縈繞,山清水秀,氣候宜人,旋踵即景、移步換天。這就是對是現存明、清時代古建築39幢的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尤溪桂峰村寫照。

整個村落的建築風格獨特,依山就勢分佈於村的三面山坡上,層層疊疊,錯落有致。

文物古跡作為歷史文化名村的主要標誌,是承載各個歷史時代政治、經濟、文化的歷史積澱,古建築是文物古跡的重要組成部分。桂峰村滿目皆古,古道、古街、古樹、古書齋、古碑刻、古畫、古族譜等,最出色的則是古建築,其中最具典型代表的有:蔡氏祖廟、蔡氏宗祠、石獅厝、樓坪廳大厝、後門山大厝、後門嶺民居、後門田大厝、資壽寺。據統計,清代以前的古建築就有39座,桂峰古建築規模之大,保留之完整,在全省乃至全國尚屬少見。

十幾座不同建築風格、不同年代的古建築中,有一條則是相同的,那就是突出亦儒亦官亦商的文化品位,對後世進行著潛移默化的教育,影響巨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