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半數肺癌發現時已是晚期,靶向藥物能否控制腫瘤

肺癌作為危害我國公眾健康的重大疾病, 給社會、家庭和個人帶來了沉重的疾病負擔。 據統計, 我國每年新發病的肺癌患者超過73萬人,

肺癌死亡人數超過61萬, 而總體五年生存率僅為16.1%。

生存率低的一大原因在於, 早期肺癌檢出率低, 不少患者在發現時已經是晚期。 為什麼肺癌發現的時候大部分都是晚期?這是很多患者及家屬十分疑惑的一點。

廣東省人民醫院吳一龍教授解釋, 現有的資料顯示, 肺癌患者50%發現時已經是晚期。 這主要是因為肺癌早期的症狀不明顯, 等到出現症狀的時候就已經晚了。

當然, 並非沒有辦法早期發現肺癌。 吳一龍教授指出, 每年做一次低劑量的螺旋CT, 就可以更早地發現肺癌。 這個檢查費用並不算高, 但他並不主張人人都去做篩查, 而是推薦高危人群去做。

何為高危人群, 大致可以分類兩類:其一, 抽煙的人。 比如, 每天抽煙要達到一包以上,

且有20年以上的煙齡。 其二, 家族裡有肺癌患者, 或者說有癌症患者的人。 比如說, 父母、爺爺、兄弟姐妹, 三代之內有血緣關係的這些人也屬於高危人群

“這樣有的放矢地提高篩查率, 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放射性輻射。 ”吳一龍教授說。

早期的肺癌,

可以通過手術治療。 從目前來看, 對於肺癌的根治, 仍沒有比外科手術更有效的治療手段。 遺憾的是, 臨床上不少患者在檢查出肺癌的時候就已經失去了手術的機會。 這部分患者, 是不是就沒有機會了?就只能掰著手指頭數日子了?未必。 如今, 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患者中, 有不少可以通過靶向藥物延長壽命。

在我國, 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約占肺癌病例總數的85%, 其中約30%~40%會發生EGFR基因突變, EGFR-TKI藥物的應用, 使患者的生存期得到顯著延長。 然而, 腫瘤幾乎不可避免地產生耐藥, 導致疾病再次進展。

上海市胸科醫院陸舜教授介紹, 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多的EGFR突變患者, 人數占全球近一半。 大多接受一代、二代EGFR-TKI藥物治療的患者, 會在治療後一年左右耐藥。

隨著精准醫療的進步, 大約三分之二的耐藥患者出現T790M突變。 為了克服T790M耐藥突變, 第三代肺癌靶向藥物出現了, 並已於近日上市。

可讓人疑慮的是, 即便是第三代藥物上市, 之後也勢必會再次發生耐藥?那到時候又是否有新的藥物能接上?即便能接上, 這依舊不是一個治本的方法, 也並不能治癒肺癌。 患者又如何能過得心安呢?

對於這個問題, 陸舜教授反問, 為何一定要幹掉癌症?既然已經到了無法手術的階段, 何不換一種思維方式, 用一些低毒性的藥物去控制住腫瘤, 使其成為一種像高血壓、糖尿病那樣的慢性病。 雖然需要終身服藥, 但只要不降低生活品質, 不會奪走人的生命, 也就沒什麼可怕了。

“If you want to beat cancer, you must think like cancer.(如果你想戰勝癌症, 你必須像癌症一樣思考)”陸舜教授說, 這是國外醫學界流行的一句話。 簡單來說, 腫瘤和細菌不一樣。 細菌被稱之為“foreign body”, 也就是外來物, 不是人與生俱來的, 所以我們可以用抗生素幹掉它。 但腫瘤, 其實自己身上長出來的, 是自己的細胞產生了變異。 實際上, 腫瘤細胞有99.9%成分跟正常細胞一樣, 只有那個0.1%的成分不一樣。 如果你一定要把它幹掉, 也就是在和自己對抗。 腫瘤細胞要活命, 就會不斷地進化、強大。 可以這麼說, 我們在和癌症的鬥爭過程中, 只有階段性的勝利, 是不可能將其徹底消滅的。 所以, 人也不可能長生不老。

當然, 不把腫瘤細胞幹掉, 不等於不作為, 我們可以選擇通過一定的方式控制它。 陸舜教授指出, 可以通過越來越低毒性的藥物,實現長期控制。這也是現在腫瘤治療的一種策略。

“雖然你們覺得一個藥就管十個月,疾病就進展了沒什麼用,但這個已經很了不起。一個藥管十個月,十個藥就管一百個月。”陸舜教授直言,一百個月,對於晚期轉移性肺癌來講是革命性的。當然,目前臨床上並沒有十個藥可用,但現在找到的兩三個藥就已經能達到四年以上的生存率了。未來,也就會有更多的可能。

如果藥物能達到控制腫瘤的目標,自然是好。可不得不提的是,靶向藥物高昂的價格並非所有人都能承受得起。“中國目前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們做不到美國這樣批一個就是醫保,一定有一個過程。”陸舜教授說。

的確,臨床醫生在制定治療方案時,會考慮到各種因素。對於患者而言,也需要根據自身情況,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案。

需要提醒的是,靶向藥物也並非所有患者都適用。在治療前,需要做基因檢測。只有藥物和靶點匹配時,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否則,再貴的藥,也只能是打水漂。

可以通過越來越低毒性的藥物,實現長期控制。這也是現在腫瘤治療的一種策略。

“雖然你們覺得一個藥就管十個月,疾病就進展了沒什麼用,但這個已經很了不起。一個藥管十個月,十個藥就管一百個月。”陸舜教授直言,一百個月,對於晚期轉移性肺癌來講是革命性的。當然,目前臨床上並沒有十個藥可用,但現在找到的兩三個藥就已經能達到四年以上的生存率了。未來,也就會有更多的可能。

如果藥物能達到控制腫瘤的目標,自然是好。可不得不提的是,靶向藥物高昂的價格並非所有人都能承受得起。“中國目前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們做不到美國這樣批一個就是醫保,一定有一個過程。”陸舜教授說。

的確,臨床醫生在制定治療方案時,會考慮到各種因素。對於患者而言,也需要根據自身情況,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案。

需要提醒的是,靶向藥物也並非所有患者都適用。在治療前,需要做基因檢測。只有藥物和靶點匹配時,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否則,再貴的藥,也只能是打水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