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垃圾堆裡的風景:9個最值得造訪的“拾荒樂園”

或許你仍記得華茲塔(Watts Towers), 這個出現在電影《愛樂之城》裡的洛杉磯20世紀早期建築, 實際上, 它是一個不折不扣以城市垃圾為素材建立起來的歷史地標。 這篇文章想帶你去看更多的奇葩景觀——各種光怪陸離的巨型垃圾堆及垃圾博物館, 雖然取道偏鋒, 但它們仍不失為城中最有個性的風景之一。

維吉尼亞公園裡的巨型垃圾堆。 m01229 圖

區什摩爾山, 維吉尼亞海灘, 美國

維吉尼亞公園占地165英畝, 漫步園內, 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秀美肅穆的小山和小巧玲瓏的湖泊, 山有兩座, 湖有兩灣, 還有許多曲曲折折的小徑穿插其中。 如果仔細留意的話, 我們將會發現其中一座山的樣子倒有幾分滑稽, 它換名為區什摩爾(Trashmore), 顧名思義與垃圾有關——山體下方藏著一個大肚腩, 最初是一處垃圾填埋地, 後來經過多年的耕種、土壤填埋、土層夯實後, 人們便在上面建造了一個別具特色的公園。

在公園地面表層土壤下方約幾寸的位置, 我們可以找到一層厚厚的橡膠膜保護層, 用來防止雨水淋濕、滲透至深層的垃圾堆;抬眼望去還能看到三根“旗杆”屹立園中, 其實那是通風口的偽裝, 作用是幫助垃圾分解過程中產生的甲烷沼氣, 通過排風管道流通、釋放至大氣。 除了名字難聽、模樣古怪之外, 這個有生命的垃圾填埋地仍不失為一個逸趣橫生的地方。

地址:310 Edwin Drive Virginia Beach, Virginia;電話: +1 757-473-5237

布拉格堡的玻璃海灘上留有大量圓潤晶瑩的“寶石”。 Lisa Nottingham 圖

玻璃海灘, 布拉格堡, 美國

在上世紀早期, 加利福尼亞布拉格堡的居民總是習慣性地將碎玻璃、廢電器、報廢的車輛諸如此類的生活垃圾, 一股腦地扔到峭壁下面的海灘上。 在1967年, 當地的北海岸水質委員會明令禁止在此堆放垃圾, 並發起大規模清掃運動, 沙灘才得以重獲美麗, 告別骯髒。

又過了半個世紀之久, 在大自然風化及自然降解的作用下, 沙灘上的固體垃圾數量進一步減少, 少部分金屬、石塊最終以廢料的形式被淘汰出售,

或用於藝術品加工。 剩下的大部分玻璃和陶瓷碎片則在太平洋海浪長時間孜孜不倦的沖蝕下, 被打磨成圓滑美麗而富有情趣的“藝術品”, 為這裡帶來了“玻璃沙灘”的雅號。

色彩斑斕的玻璃片安詳地沐浴在陽光下, 閃閃發光, 映著人們的臉龐, 見證著時間的流逝, 留下了沉謐和美好。 如今, 這個海灘被納入MacKerricher 州立公園的版圖內。 作為世界上海洋玻璃密度最為集中的地區, 它順理成章成為了布拉格堡的熱門旅遊景點之一。 那些看上去似水晶般的玻璃碎片則被稱作“情人的眼淚”, 許多旅行者來到這裡都會順手撿走一枚碎片, 以期許海枯石爛的愛情。

地址:Elm Street and Glass Beach Drive, Santa Maria Ca, Fort Bragg, California;電話:+1 707-964-4787

這塊巨型鋼板所在的位置, 就是埃森當地出名的“垃圾山”。 Arnold Paul 圖

魯爾紀念碑, 埃森, 德國

魯爾紀念碑(Slab For The Ruhr)是德國北萊茵地區赫赫有名的垃圾山, 它在二十年前形成, 由礦渣、廢棄石料堆積而成。 這座高達50米的垃圾山被繁華喧囂的高速公路環繞。 出於環境美化的目的, 埃森鎮政府進行了植被建設, 同時邀請藝術家理查·塞拉制作了一塊重67噸, 高14.5米的鋼板紀念碑,立於山丘的頂端。

這是一件容易引起共鳴的藝術品,默默地聳立在礦渣堆積而成高原中心。它樸實無華、真實無畏,與一望無垠、滿目荒涼的高原現成鮮明對照。很多遊人來到這裡都會花點時間散步,尤其是沿著山體周圍的階梯,順勢向前穿過樹林,走進鬱鬱蔥蔥山坡邊緣地帶,總能感受到一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審美愉悅。

地址:Emscher Landscape Park, Holzwickede, North Rhine-Westphalia

由古羅馬時代的陶罐碎片構成的“夾心餅”山。 Steve Browne&Jhon Verkleir 圖

泰斯塔橋山,羅馬

在古羅馬時代,不管窮人還是富人,都有使用赤土陶罐做為儲存器皿放置清水、橄欖油、蜂蜜與葡萄酒的習慣,而古羅馬商人也習慣于使用赤土陶罐盛裝貨品也運往歐洲主要港口進行販賣。

陶罐雖然便利,但卻易碎,且碎片的清理過程頗讓人頭疼。羅馬歷史上就曾發起過一項長達兩個半世紀之久的拾荒運動,旨在清理台伯河港口一帶的陶罐碎片。最後,人們把近八千萬塊陶罐碎片堆在一起,築成了高約115英尺、深約45英尺的泰斯塔橋山(Monte Testaccio),它亦被後世稱作“陶瓷碎片之山”(Mountain of Shards)。

19世紀90年代的考古發現表明,泰斯塔橋山絕不是一座簡單的垃圾山,而是羅馬人精心創造的藝術品。山體盤階而上,每階堆疊的陶罐碎片均咬合嚴密,分佈錯落有致。據悉,許多陶罐的歷史可追溯至西元140年至西元250年,可以說,它是現存最古老的垃圾場遺址之一。

西元500年,羅馬帝國隕落,這裡長時間遭到廢棄,漸漸變成了一座鬱鬱蓁蓁的草丘,遠遠望去,它與周遭的植被依然融為一體,只有走近細細觀察,方能識得廬山真面目。

地址: Via Nicolo Zabaglia 24 , Rome

Dead Horse Bay直譯為“死馬灣”,但可惜的是這裡並沒有什麼死馬,有的只是一些碎瓶子。 Edward Blake/CC BY 2.0 圖

死馬灣,紐約

“死馬灣”位於布魯克林南端,地理位置較為偏遠,名字聽上去也有些驚悚,但這裡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寶地。這裡最初是馬葬場,20世紀早期變為紐約市的垃圾填埋場,如今又搖身一變成為另類旅行勝地——拾荒者或探險者在去往死馬灣的路上,可以找到舊時遺留下來的各種空瓶,有時還會發現一些頗有年頭的馬骨。

小心翼翼地踩在沙灘上,看著不同顏色的玻璃碎片在太陽下閃耀的奇異景觀,想著深埋腳下的老馬屍骨,心裡不免感到少許刺激與興奮。如果一個人對拾荒抱有濃厚興趣的話,在這裡可以找到各種年代悠久、形態各異的玻璃製品,尤其以葡萄酒瓶、香水瓶、果醬瓶為主。

地址:Barren Island, Brooklyn, New York

Le Petit Paris“迷你巴黎”是韋薩克當地人氣最旺的旅行景點之一。 Gerard Brion 圖

燈光旖旎的浪漫之都從未顯得如此“粗劣”。 Gerard Brion 圖

迷你巴黎,韋薩克,法國

法國藝術家傑拉德·布裡翁以別具一格的方式表達了自己對於浪漫之都巴黎的鍾愛之情,他用了近20年時間將整個巴黎“搬進了”自家的後花園。

起初,這個巴黎微縮模型只是擺放在後院的小型模型,然而隨著傑拉德的堅持,它的規模愈來愈大,巴黎許多重要的地標都被涵括在內,例如凱旋門和埃菲爾鐵塔,細節的設計更是日臻完善,甚至連石板路上的路燈都絲毫不差地被覆刻到模型裡。更特別的地方在於,“迷你巴黎”是傑拉德使用各種可回收利用垃圾如紙板、罐頭空殼、玻璃瓶、塑膠袋,作為主材進行創作的。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規模龐大的人造景觀得到了巴黎博物館的青睞,博物館借走了一小部分用做展覽,而剩下的大部分,我們仍然可以在藝術家的後院裡看到:遠遠望去,模型掩映於錦簇花團之間,湮沒於蟲鳥啁啾之中,熙熙攘攘,簇擁成畫。

地址:3225 Route des Teularios, Vaissac 電話:+33 5 63 64 24 80

並非誰都可以建成這樣的城堡。 emilykneeter 圖

尼特維特山脊小屋,坎布里亞,美國

尼特維特山脊小屋(Nitt Witt Ridge),聽起來似乎是個度假酒店,其實卻是一座由垃圾建造而成的、有著宏偉外觀的“山頂城堡”。它的主人哈樂德·比爾是坎布里亞當地的垃圾清潔工,之前未曾受到過任何藝術方面的訓練。他單憑一把鎬頭和鏟子就建成了尼特維特山脊小屋,雖然過程花費了51年之久。

比爾的建造材料全部親自收集、搬運,包括木料、石頭,以及傳統生活垃圾如啤酒罐、罐頭殼、洗衣機鼓、汽車零件和瓷磚等,另外包括一定分量的建築垃圾,例如加州州立歷史公園赫斯特城堡的殘骸。尼特維特山脊小屋雖由垃圾構成,但在他的主人眼裡眼中,卻富麗堂皇堪比赫斯特城堡。它現在作為加州20世紀民間藝術主題地標而被人銘記,如果有幸來訪的話,你將會在這裡看到底層勞動者及藝術創作者對生活、自然的熱愛,以及透過建築本身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生機與幽默感。

地址: 881 Hillcrest Dr, Cambria, California;電話:+1 805-927-2690

遊客在“母乳聖人”神龕前留下飲料瓶致以敬意。 Dario Alpern 圖

“母乳聖人”神龕,考塞特,阿根廷

Difunta Correa被稱作“母乳聖人”,是阿根廷民間信仰的重要神祗之一,其背後還隱藏著一個感人的故事。

傳說19世紀上半葉,一位母親帶幼女徒步沙漠,尋找因生病被軍隊遺棄的丈夫,在途中因脫水而死,然而當人們發現她時,孩子正在竭力汲取母親那似乎永無枯竭的奶汁。後人為了紀念這位偉大母親,而將其屍骸埋葬於瓦萊克西托山頂,並在墓穴旁建造了一座神龕,刻畫其真人雕像,重現了聖母死前哺乳的畫面,以表敬意。

在聖胡安省各地都有供奉這位神祗的神龕,它們被統稱為Sanctuaries of Difunta Correa,信教者日益增多,我們可以看到許許多多不同主題的小型神龕依山丘坡走勢而立,甚至蔓延至路邊,呈眾星拱月之景。不管是教徒還是遊人,經常會在路過時,往神龕旁丟一些錢幣、香燭,以及輪胎、方向盤、空水瓶之類的祭品,借此祈禱聖母庇佑。

很多被遺棄在這裡的水瓶裝滿了水,事實上是作為補給象徵特意留在祭臺上的,它能在沙漠乾旱地區發揮更實際的用途,即為途徑的旅行者解渴,同時成為阿根廷聖胡安省的一道奇特風景。

地址:Ruta Nacional 141, Departamento de Caucete, San Juan;電話:+54 0264-496-1018

垃圾博物館的藏品。 Dylan Thuras/Atlas Obscura 圖

垃圾博物館,紐約

紐約Man East大街11號的二層車庫,藏著一個秘密垃圾場,是世界最有趣的城市垃圾收藏地之一。這裡雖然不是面向公眾開放的觀光景點,但仍有許多人沖著各種各樣奇葩有趣的破玩意前來。

二十年前,環衛工程師尼爾森·莫利納開始在自己負責的路線上收集形態各異的垃圾,用以裝飾二層車庫,後來,他的一些同事也受到感染也加入了拾荒大隊,幫忙搜集來許多別具特色的東西。其中,有奇形怪狀的檯燈、顏色各異的假花、古怪時髦的藝術品、來自各個年代的手機,還有玩具、相冊以及其他叫不上名字的東西。尼爾森將所有物品依據色彩、大小、主題分門別類仔細排列。

在紐約環衛界有這樣一個規定:任何環衛工作者都不應出於個人私利,擅自拿走道路上的垃圾。但上級部門對於尼爾森的收藏癖倒是始終保持鼓勵態度。這個神奇的博物館面向本市所有環衛工作者免費開放,至於外來遊客,則需要獲紐約市政府允許後才能參觀,這無疑更為其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

地址:Museum of Trash, Man East 11, Sanitation Dept. Garage, New York

垃圾博物館的所有收藏均為環衛工人日常所得的垃圾。 Dylan Thuras/Atlas Obscura 圖

高14.5米的鋼板紀念碑,立於山丘的頂端。

這是一件容易引起共鳴的藝術品,默默地聳立在礦渣堆積而成高原中心。它樸實無華、真實無畏,與一望無垠、滿目荒涼的高原現成鮮明對照。很多遊人來到這裡都會花點時間散步,尤其是沿著山體周圍的階梯,順勢向前穿過樹林,走進鬱鬱蔥蔥山坡邊緣地帶,總能感受到一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審美愉悅。

地址:Emscher Landscape Park, Holzwickede, North Rhine-Westphalia

由古羅馬時代的陶罐碎片構成的“夾心餅”山。 Steve Browne&Jhon Verkleir 圖

泰斯塔橋山,羅馬

在古羅馬時代,不管窮人還是富人,都有使用赤土陶罐做為儲存器皿放置清水、橄欖油、蜂蜜與葡萄酒的習慣,而古羅馬商人也習慣于使用赤土陶罐盛裝貨品也運往歐洲主要港口進行販賣。

陶罐雖然便利,但卻易碎,且碎片的清理過程頗讓人頭疼。羅馬歷史上就曾發起過一項長達兩個半世紀之久的拾荒運動,旨在清理台伯河港口一帶的陶罐碎片。最後,人們把近八千萬塊陶罐碎片堆在一起,築成了高約115英尺、深約45英尺的泰斯塔橋山(Monte Testaccio),它亦被後世稱作“陶瓷碎片之山”(Mountain of Shards)。

19世紀90年代的考古發現表明,泰斯塔橋山絕不是一座簡單的垃圾山,而是羅馬人精心創造的藝術品。山體盤階而上,每階堆疊的陶罐碎片均咬合嚴密,分佈錯落有致。據悉,許多陶罐的歷史可追溯至西元140年至西元250年,可以說,它是現存最古老的垃圾場遺址之一。

西元500年,羅馬帝國隕落,這裡長時間遭到廢棄,漸漸變成了一座鬱鬱蓁蓁的草丘,遠遠望去,它與周遭的植被依然融為一體,只有走近細細觀察,方能識得廬山真面目。

地址: Via Nicolo Zabaglia 24 , Rome

Dead Horse Bay直譯為“死馬灣”,但可惜的是這裡並沒有什麼死馬,有的只是一些碎瓶子。 Edward Blake/CC BY 2.0 圖

死馬灣,紐約

“死馬灣”位於布魯克林南端,地理位置較為偏遠,名字聽上去也有些驚悚,但這裡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寶地。這裡最初是馬葬場,20世紀早期變為紐約市的垃圾填埋場,如今又搖身一變成為另類旅行勝地——拾荒者或探險者在去往死馬灣的路上,可以找到舊時遺留下來的各種空瓶,有時還會發現一些頗有年頭的馬骨。

小心翼翼地踩在沙灘上,看著不同顏色的玻璃碎片在太陽下閃耀的奇異景觀,想著深埋腳下的老馬屍骨,心裡不免感到少許刺激與興奮。如果一個人對拾荒抱有濃厚興趣的話,在這裡可以找到各種年代悠久、形態各異的玻璃製品,尤其以葡萄酒瓶、香水瓶、果醬瓶為主。

地址:Barren Island, Brooklyn, New York

Le Petit Paris“迷你巴黎”是韋薩克當地人氣最旺的旅行景點之一。 Gerard Brion 圖

燈光旖旎的浪漫之都從未顯得如此“粗劣”。 Gerard Brion 圖

迷你巴黎,韋薩克,法國

法國藝術家傑拉德·布裡翁以別具一格的方式表達了自己對於浪漫之都巴黎的鍾愛之情,他用了近20年時間將整個巴黎“搬進了”自家的後花園。

起初,這個巴黎微縮模型只是擺放在後院的小型模型,然而隨著傑拉德的堅持,它的規模愈來愈大,巴黎許多重要的地標都被涵括在內,例如凱旋門和埃菲爾鐵塔,細節的設計更是日臻完善,甚至連石板路上的路燈都絲毫不差地被覆刻到模型裡。更特別的地方在於,“迷你巴黎”是傑拉德使用各種可回收利用垃圾如紙板、罐頭空殼、玻璃瓶、塑膠袋,作為主材進行創作的。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規模龐大的人造景觀得到了巴黎博物館的青睞,博物館借走了一小部分用做展覽,而剩下的大部分,我們仍然可以在藝術家的後院裡看到:遠遠望去,模型掩映於錦簇花團之間,湮沒於蟲鳥啁啾之中,熙熙攘攘,簇擁成畫。

地址:3225 Route des Teularios, Vaissac 電話:+33 5 63 64 24 80

並非誰都可以建成這樣的城堡。 emilykneeter 圖

尼特維特山脊小屋,坎布里亞,美國

尼特維特山脊小屋(Nitt Witt Ridge),聽起來似乎是個度假酒店,其實卻是一座由垃圾建造而成的、有著宏偉外觀的“山頂城堡”。它的主人哈樂德·比爾是坎布里亞當地的垃圾清潔工,之前未曾受到過任何藝術方面的訓練。他單憑一把鎬頭和鏟子就建成了尼特維特山脊小屋,雖然過程花費了51年之久。

比爾的建造材料全部親自收集、搬運,包括木料、石頭,以及傳統生活垃圾如啤酒罐、罐頭殼、洗衣機鼓、汽車零件和瓷磚等,另外包括一定分量的建築垃圾,例如加州州立歷史公園赫斯特城堡的殘骸。尼特維特山脊小屋雖由垃圾構成,但在他的主人眼裡眼中,卻富麗堂皇堪比赫斯特城堡。它現在作為加州20世紀民間藝術主題地標而被人銘記,如果有幸來訪的話,你將會在這裡看到底層勞動者及藝術創作者對生活、自然的熱愛,以及透過建築本身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生機與幽默感。

地址: 881 Hillcrest Dr, Cambria, California;電話:+1 805-927-2690

遊客在“母乳聖人”神龕前留下飲料瓶致以敬意。 Dario Alpern 圖

“母乳聖人”神龕,考塞特,阿根廷

Difunta Correa被稱作“母乳聖人”,是阿根廷民間信仰的重要神祗之一,其背後還隱藏著一個感人的故事。

傳說19世紀上半葉,一位母親帶幼女徒步沙漠,尋找因生病被軍隊遺棄的丈夫,在途中因脫水而死,然而當人們發現她時,孩子正在竭力汲取母親那似乎永無枯竭的奶汁。後人為了紀念這位偉大母親,而將其屍骸埋葬於瓦萊克西托山頂,並在墓穴旁建造了一座神龕,刻畫其真人雕像,重現了聖母死前哺乳的畫面,以表敬意。

在聖胡安省各地都有供奉這位神祗的神龕,它們被統稱為Sanctuaries of Difunta Correa,信教者日益增多,我們可以看到許許多多不同主題的小型神龕依山丘坡走勢而立,甚至蔓延至路邊,呈眾星拱月之景。不管是教徒還是遊人,經常會在路過時,往神龕旁丟一些錢幣、香燭,以及輪胎、方向盤、空水瓶之類的祭品,借此祈禱聖母庇佑。

很多被遺棄在這裡的水瓶裝滿了水,事實上是作為補給象徵特意留在祭臺上的,它能在沙漠乾旱地區發揮更實際的用途,即為途徑的旅行者解渴,同時成為阿根廷聖胡安省的一道奇特風景。

地址:Ruta Nacional 141, Departamento de Caucete, San Juan;電話:+54 0264-496-1018

垃圾博物館的藏品。 Dylan Thuras/Atlas Obscura 圖

垃圾博物館,紐約

紐約Man East大街11號的二層車庫,藏著一個秘密垃圾場,是世界最有趣的城市垃圾收藏地之一。這裡雖然不是面向公眾開放的觀光景點,但仍有許多人沖著各種各樣奇葩有趣的破玩意前來。

二十年前,環衛工程師尼爾森·莫利納開始在自己負責的路線上收集形態各異的垃圾,用以裝飾二層車庫,後來,他的一些同事也受到感染也加入了拾荒大隊,幫忙搜集來許多別具特色的東西。其中,有奇形怪狀的檯燈、顏色各異的假花、古怪時髦的藝術品、來自各個年代的手機,還有玩具、相冊以及其他叫不上名字的東西。尼爾森將所有物品依據色彩、大小、主題分門別類仔細排列。

在紐約環衛界有這樣一個規定:任何環衛工作者都不應出於個人私利,擅自拿走道路上的垃圾。但上級部門對於尼爾森的收藏癖倒是始終保持鼓勵態度。這個神奇的博物館面向本市所有環衛工作者免費開放,至於外來遊客,則需要獲紐約市政府允許後才能參觀,這無疑更為其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

地址:Museum of Trash, Man East 11, Sanitation Dept. Garage, New York

垃圾博物館的所有收藏均為環衛工人日常所得的垃圾。 Dylan Thuras/Atlas Obscura 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