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三農廚房|高價的進口食品就一定高檔?就比國產食品好?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 “國外的月亮都比國內的圓”, 許多人就認為進口食品比國內的食品安全可靠。 可是, 進口的食品就真的一定比國產的食品好嗎?高價的進口食品就一定高檔嗎?

質檢總局發佈進口食品品質安全白皮書, 幾乎所有種類的進口食品無一倖免, 檢出這樣那樣或大或小的問題。 進口食品大主顧的廣州, 近三年來的進口食品不合格率超過15%。

這樣的消息, 一則以喜, 就是監管部門守土有責, 這些問題食品都沒進咱們的肚子;一則以憂, 繞過監管進來的進口食品的風險, 可不算小呢。

進口食品是質檢不合格的重災區

這些年, 幾乎所有種類的進口食品中, 都曾被檢出過不符合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和法律法規要求的情況, 其中一半以上都是糕點餅乾、飲料、糧穀及其製品和乳製品。

1

高價而非真高檔

以進口紅酒為例:

海關單瓶紅酒申報價格20元人民幣就算是中高檔。

然而很多紅酒在國外也就是十元店的貨色, 卻因為是舶來品, 搖身一變就賣幾百、上千的價格。

2

過期問題嚴重

進口食品定價高昂, 不一定賣得很快, 但經銷商很難退貨。 為了減少損失, 有些不法商家塗改標籤保質期,

將保質期大變戲法, 過期一兩年後還在銷售的也是有的。

還有些進口商品上原本標明保質期半年、一年的, 不好清除原本痕跡, 就把另貼上去的中文標籤直接更改成一年、兩年, 消費者不仔細看就買了。

注意:國外食品通常保質期標注到月, 約定俗稱的認為到了這個月的第一天就算是最後了,

而不是我們通常默認的這個月的最後一天。

3

拆分現象氾濫

已上市銷售的預包裝食品, 是不得拆封後重新包裝或散裝銷售, 但是公然違反這條規定的進口食品經銷商並不少見。

一些價格貴、快過期的預包裝進口食品,

就在被打開後, 切割分裝成小份的, 貼上新鮮標籤繼續賣。 消費者對拆分習以為常, 還覺得這是店家的一種便民行為, 其實一不小心就被坑了。

注意

選擇進口食品的注意事項

本文講的都是商場的進口食品, 而網購的、海淘的、代購的進口食品並不就是皆大歡喜, 也是一樣的良莠不齊。 而且吃了入關手續不全的進口食品後, 如果發現身體發生不適, 索賠是非常困難的。

所以, 消費者在選購進口食品時, 一定要仔細查看標籤、索取相關證書、選擇正規管道。 儘量到聲譽較好、經營較規範的大型商場、超市選購, 對沒有中文標籤、中文說明書和檢驗合格證的商品要拒絕購買, 謹防受騙。

網購進口食品需謹慎

絮叨了進口食品這些問題與隱患,

總而言之就是一句話,

“把所有信賴交給‘進口’食品,

是對自己吃下去的‘進口’食品的不負責任。”

三農廚房

編輯:湯一亮、羅宇彤、王昭玥(實習)// 責編:白晨 // 監製:曹暢

絮叨了進口食品這些問題與隱患,

總而言之就是一句話,

“把所有信賴交給‘進口’食品,

是對自己吃下去的‘進口’食品的不負責任。”

三農廚房

編輯:湯一亮、羅宇彤、王昭玥(實習)// 責編:白晨 // 監製:曹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