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海明威自殺之謎:獵槍槍筒塞進嘴裡,死狀慘烈,血肉模糊

1961年7月2日清晨大約7點左右, 海明威的妻子瑪麗突然被兩聲關抽屜一般的重重的響聲驚醒, 她下樓後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海明威一團血肉模糊地躺在地上,

半個腦袋已經炸飛, 只剩下下巴、嘴和兩頰的下半部。 牆上、天花板上、地上濺滿了頭髮、牙齒、骨頭和血肉。 當地警方現場勘察認為海明威是自殺身亡。 他自己把獵槍槍筒塞進嘴裡, 扣動扳機。

歐尼斯特·米勒爾·海明威於1899年7月21日生於芝加哥市郊橡膠園小鎮。

父親是醫生, 母親從事音樂教育。 6個兄弟姐妹中, 他排行第二, 從小酷愛體育、捕魚和狩獵。 中學畢業後曾去法國等地旅行, 回國後當過見習記者。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 他志願赴義大利當戰地救護車司機。 1918年夏在前線被炮彈炸成重傷, 回國休養。 後來去加拿大多倫多市星報任記者。 1923年發表處女作《三個短篇小說和十首詩》, 隨後遊歷歐洲各國。 1926年出版了長篇小說《太陽照樣升起》, 初獲成功, 被斯坦因稱為“迷惘的一代”。 1929年, 長篇巨著《永別了, 武器》的問世給作家帶來了聲譽。 《永別了, 武器》是海明威的代表作, 他以反對帝國主義戰爭為主題, 揭示了“迷惘的一代”出現的歷史原因, 控訴了戰爭毀滅人的理想和幸福,
戕害人們的心靈, 並使千百萬無辜生靈塗炭。

20世紀30年代初, 海明威到非洲旅行和狩獵。 1935年寫成《非洲的青山》和一些短篇小說。 1937年發表了描寫美國與古巴之間海上走私活動的小說《有的和無的》。 1939年, 海明威以西班牙內戰為背景創作了著名的長篇小說《喪鐘為誰而鳴》,

它描寫國際縱隊的志願人員羅伯特·喬丹為配合一支遊擊隊的一次炸橋行動而犧牲的感人故事, 這部作品是海明威中期創作中思想性最強的作品之一, 表現出為正義事業而獻身的崇高精神。 西班牙內戰期間, 他3次以記者身份親臨前線, 在炮火中寫了劇本《第五縱隊》。 40年代, 他根據在非洲的見聞和印象寫了《乞力馬札羅山的雪》, 還發表了《法蘭西斯·瑪貝康短暫的幸福》。 戰後客居古巴, 潛心寫作。 二戰後, 海明威創作進入晚期, 其代表作為《老人與海》, 由於小說中體現了人在“充滿暴力與死亡的現實世界中”表現出來的勇氣深受好評, 翌年獲普利策獎。 1954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卡斯楚掌權後, 他離開古巴返美定居。

海明威為什麼要自殺呢?

人們注意到一個奇怪的事實:海明威的父親于1928年自殺身亡, 而且所用也是這支獵槍。 兩者自殺方式也十分相似。 人們認為海明威的自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父親的消極影響。 海明威在30年代的小傳裡提到:“自殺, 就像運動一樣,是對緊張而艱苦的寫作生活的一種逃避。”

海明威在生活中一直給人以“硬漢”的形象。當年他在義大利前線開救護車時,曾經身中兩百多塊彈片。1954年1月去非洲旅行打獵,所乘飛機兩度失事,他又身受重傷。此外,他還患有多種嚴重疾病,可謂百病纏身。但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他還堅持寫作並不斷有精品問世。但很有可能因身上多處舊傷,百病纏身,精神憂鬱,導致最終輕生。

瑪麗後來道出了海明威自殺的原因,父親的死給他的影響是巨大的,海明威越是想擺脫這一陰影,越感到父親的影響揮之不去。他在心中不止一次勾畫過富於詩意的自殺方式:從夜航的輪船上投身于茫茫大海。有時又認為自殺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直接把槍筒伸進嘴巴裡。他的內心深處充滿了渴望自殺與極力抵擋這種想法的矛盾與痛苦。在這種煎熬中,最終精神崩潰,走向死亡。

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作家,最終卻沒有走出父親之死籠罩下的巨大陰影。

每天學習一點點,你也可以成為通曉古今的文化人!

就像運動一樣,是對緊張而艱苦的寫作生活的一種逃避。”

海明威在生活中一直給人以“硬漢”的形象。當年他在義大利前線開救護車時,曾經身中兩百多塊彈片。1954年1月去非洲旅行打獵,所乘飛機兩度失事,他又身受重傷。此外,他還患有多種嚴重疾病,可謂百病纏身。但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他還堅持寫作並不斷有精品問世。但很有可能因身上多處舊傷,百病纏身,精神憂鬱,導致最終輕生。

瑪麗後來道出了海明威自殺的原因,父親的死給他的影響是巨大的,海明威越是想擺脫這一陰影,越感到父親的影響揮之不去。他在心中不止一次勾畫過富於詩意的自殺方式:從夜航的輪船上投身于茫茫大海。有時又認為自殺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直接把槍筒伸進嘴巴裡。他的內心深處充滿了渴望自殺與極力抵擋這種想法的矛盾與痛苦。在這種煎熬中,最終精神崩潰,走向死亡。

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作家,最終卻沒有走出父親之死籠罩下的巨大陰影。

每天學習一點點,你也可以成為通曉古今的文化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