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斯坦福最火的神課,除了教你設計自己的人生,還能拯救社會

位於矽谷中心地帶的斯坦福大學, 以深厚的歷史積澱、優秀的學術表現, 和不斷湧現的優秀學子聞名世界。 每年都有無數來自世界各地的學子, 前往斯坦福大學“朝聖”和深造。

小探今天就要給大家分享一門在斯坦福極其火爆的神課。

這門課, 不僅受到斯坦福本校學生的追捧, 更是有著極其深遠的社會意義:以這門課的中心思想為指導, 目前已經誕生了許多拯救社會的成果和案例, 甚至還有教授用這樣的思路, 指導學生“像設計iPhone一樣地去設計自己的人生”。 許多創業投資者來到矽谷, 都會前往斯坦福學習這門課, 並表示“這是一門從工程師到CEO都必學的、並將終身受益的課程”。

這到底是一門怎樣的神課?

小探這裡賣個關子, 先給大家講幾個故事吧。

拯救了百萬早產兒的“溫暖擁抱”

如果閉上眼睛, 打開雙手, 想像一下, 我們的手掌中可以放下什麼?是一個手機?還是一個錢包?你是否曾想過,

就在雙手托起的這個小小的空間裡, 也可以是一個可愛的小嬰兒?

然而, 這個小小的生命看起來似乎睡得香甜, 她卻在爭分奪秒地與死神作鬥爭——因為她實在太小太小, 沒有足夠的脂肪來維持和調節自己的體溫。

如果不把她放入保溫箱, 或許她很快就會因為失溫, 遺憾地離開這個世界。

令人悲痛的是, 全世界每年有約兩千萬早產兒誕生, 而其中有四百萬個小生命因為身體失溫的原因, 無法存活。 更嚴重的是, 在沒有完善醫療設備的情況下, 就算這些小生命們僥倖存活下來, 他們很可能需要用一生與各種慢性疾病作鬥爭。

嬰兒初生的第一個月, 健康地成長對他們來說是此時最重要的事。 如果沒有穩定的體溫, 嬰兒的器官沒有辦法正常發育, 一系列的健康問題和慢性疾病也隨之而來。

阻止這些悲劇發生的第一件事, 就是要給早產兒保暖。

然而, 傳統的嬰兒保溫箱不僅售價高達數萬美元, 而且需要電源。 在醫療設備非常不完善的發展中國家偏遠地區, 很多嬰兒無法接受正常新生兒的醫療救護, 更不要說嬰兒保溫箱等設施了。

當地的人們只能就地取材, 在小床上鋪上厚厚的被褥, 試圖用燈光溫暖這些孱弱的小生命。

為了阻止悲劇一再地發生, Jane Chen、Linus Liang、Rahul Panicker、 Naganand Murty 等幾位來自斯坦福大學 d.school 的學生, 組成了一個叫“擁抱(Embrace)”的團隊, 深入早產兒死亡率最高的尼泊爾與北印度進行調查, 並用以人為本的設計思維, 研發了一個價格不到25美金的保溫袋, 救助這些地區的早產嬰兒。

(Embrace保溫袋)

這個看起來像睡袋的“溫暖的擁抱”是用防水材料製成的。整個睡袋採用無縫設計,可以被完全打開,不僅便於消毒,也方便各種體型的嬰兒使用。

看似沒什麼驚人之處,但自 Embrace 誕生後,已經救助了數百萬嬰兒。究其背後的研發過程,飽含了 Embrace 團隊的情感和心血。

(Embrace的使用分佈圖)

從保溫袋的選材到結構,甚至定價,都是 Embrace 團隊多次取證、研究、修改、試驗,花費了無數個日夜最終得以確定的。

要解決問題,首先要設身處地地發現問題,並以用戶為中心,想用戶所想,從根本處尋找解決辦法。

Embrace 團隊為此多次實地造訪北印度和尼泊爾地區,並多次對話當地的醫生和母親,以確保它能滿足當地的要求。 在挨家挨戶的田野調查中發現,由於地處偏遠,當地的人們不僅沒有醫療設施,驅車至最近的醫院很可能也要四五個小時。有很多需要救助的嬰兒是在前往醫院的路途當中,因為失溫時間太久,而不幸夭折的。

Embrace 保溫袋的特殊之處在於,在它柔軟的織物下,使用了一種漸變性材料。這種類似於蠟的材料,熔點為人體的體溫,也就是37攝氏度。

在使用時,直接用熱水就可以把它融化,並可以在外部柔軟纖維的保溫作用下,保持溫度在36至37攝氏度之間達4到6個小時。在此之後,再次對保溫袋用水進行加熱,這個小小的口袋就可以再次維持溫度,為小嬰兒們“溫暖的擁抱”。

更重要的是,這個保溫袋攜帶方便、操作簡單,不足25美金的售價,不到傳統保溫箱的1%。簡單的產品可以被多次重複使用,偏遠地區的新生兒父母可以負擔得起,這也同時為當地早產兒在被送往醫院救治的過程中提供了基礎的醫療輔助。

(人們使用Embrace保溫袋保護嬰兒)

這一存在了多年的醫療、社會難題,居然被一群大學生解決了。他們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

(Jane 與奧巴馬合影)

Jane在接受採訪時說道,“我們之所以能最終確定 Embrace 這個產品,是因為我們在設計中遵循了一些基本的法則——急用戶之所急,想用戶之所想, 瞭解用戶真正的需求。我們努力挖掘問題的根源 ,不受表面現象的影響。由於當地的客觀情況,我們也盡力尋找最簡單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這便是 Design Thinking 設計思維的魔力:一群非醫學科班出生的學生,從零到一,打造了一款拯救千萬生命的產品。

我們希望這款“溫暖的擁抱”以及其他類似的小創新能代表未來科技的趨勢: 簡約化,本土化,經濟化, 這將對社會產生巨大影響力。

正是由於對用戶的深入瞭解,讓設計思維深入解決方案,Embrace 團隊才能設計出被用戶接受、廣泛運用,並真正有意義的產品。

治癒疾病的幸運小鐵魚

在同樣的思路下,一群來自加拿大的大學生,為柬埔寨偏遠村落飽受貧血症困擾的人們,帶來了幸運的小鐵魚,幫助當地人們消除了這一疾病帶來的痛苦。

(Lucky Iron Fish 幸運小鐵魚)

在柬埔寨,有相當一部分的人生活十分拮据,將近70% 的人們每天的生活費不到6元人民幣。由於飲食缺乏富含鐵質的肉類,醫療水準不高,柬埔寨有 44% 的人長期飽受貧血症之苦。

經過調查,這群來自 University of Guelph 的學生們發現,當地人貧血的原因不僅來自於飲食結構,更由於他們常用鋁鍋做飯的烹飪習慣。就像我們常用鐵鍋炒菜一樣,如果把成分比較純淨的鐵塊放到鍋裡一起烹煮,這烹飪習慣的問題不就解決了?

(團隊最開始設計的小鐵塊)

然而問題仍然存在。鐵塊的顏色和樣式看起來不潔淨,當地的人短時間內也無法養成在鍋裡加入鐵塊的習慣。

是因為造型不夠好看嗎?經過多次的改良、多次的失敗,團隊研發各式各樣的“好看”的鐵塊,但都未能被人們所接受。在對當地的人們進行深入的調查後,團隊的小夥伴們終於發現,這裡的村民們認為魚是幸福的象徵,對這水中的小精靈有崇拜之情。

(最終的產品——幸運的小鐵魚)

原本黑乎乎的小鐵塊被做成了可愛的小魚形狀,當地的人們帶著祈福的心情,爭相把幸運的小魚與食物一起烹煮。由於獲得了健康,人們認為這是魚帶來的幸運,便口口相傳,輔助貧血症治療的問題也迎刃而解!

同樣地,解決問題的不是醫生,而是這種深入用戶的設計思維!

Design Thinking 設計思維

在上文案例中,起到決定性作用的 Design Thinking 設計思維,正是斯坦福大學目前最火爆的一門方法論課程。

Design Thinking 早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就已被設計師作為設計方法論而提出。1991年,全球最大的設計諮詢機構之一,IDEO的創始人David Kelley將 Design Thinking 作為工作的核心思想,將 Design Thinking 落實到了實際的設計工作中。隨後,他又在2004年,將這套設計方法論帶入了由他創立的斯坦福設計學院 d.school。

這種用於解決企業及社會問題的思維方法,要求設計者設身處地地去體驗客戶需求,通過 Empathize,Define,Ideate,Prototype,Test (同理心、需求定義、創意動腦、製作原型、實際測試)這幾個步驟解決問題。

與以往由設計師產生創意的設計思路不同的是,Design Thinking 強調從用戶本身出發,想用戶所想,並將想法形象化,在不斷實踐的過程中預估失敗的情況,並不斷改進。

更關鍵的是 Design Thinking 對社會問題的關注。Design Thinking 要求設計人員充分考慮產品所帶來的社會影響,在商業效果和社會影響這兩者之間選取一個平衡點。這一充滿了人文關懷的思維方式貫穿了 Design Thinking 的所有步驟,而這也是常常被人所忽略的。正是因為這樣,Design Thinking 不僅作為設計方法論,更作為一種思維方式,對實踐者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創造了一系列造福社會的產品。

矽谷 Live 邀請到了碩士畢業于斯坦福大學,主修創新方法論的連續創業者吳羽君,為大家分享斯坦福這門最火爆的課程 Design Thinking。

科班受訓於斯坦福 d.school,並有豐富的全棧開發經驗的羽君,曾以前十名工程師的身份,就職于被穀歌以5.55億美元收購的一家科技公司。羽君先後與合夥人合作創立過三個創業公司,以設計思維為導向,從零到一地將產品打造出來。

作為針對工作需求的個性化閱讀APP——職得看的CEO,羽君說,產品最初來源一個想法:現在的資訊太複雜,人們需要一款與知識需求真正相關的閱讀產品,過濾掉“出軌門”、“網紅臉”之類沒營養的資訊。

運用 Design Thinking 的方法,職得看團隊在從使用者角度確立產品方向後,在僅僅一個月內多次嘗試、迅速反覆運算,最終決定從職業這個角度切入,推送工作上對使用者有説明的內容,在短期內,從零到一。

本期Live圍繞以下主題:

什麼是 Design Thinking?

Design Thinking 到底有什麼用?

說 Design Thinking 可以拯救世界,一點都不為過

Design Thinking 經典案例及運用

Design Thinking 的流程

-Empathize 換位元思考

-Define 定義

-Ideate 頭腦風暴

-Prototype 做原型

-Test 測試

Design Thinking 與產品創業

-從0到1,你需要多少人?

-如何確定 product market fit (產品-市場匹配)?

-如何做 growth hacking (增長駭客)?

報名方式:

(Embrace保溫袋)

這個看起來像睡袋的“溫暖的擁抱”是用防水材料製成的。整個睡袋採用無縫設計,可以被完全打開,不僅便於消毒,也方便各種體型的嬰兒使用。

看似沒什麼驚人之處,但自 Embrace 誕生後,已經救助了數百萬嬰兒。究其背後的研發過程,飽含了 Embrace 團隊的情感和心血。

(Embrace的使用分佈圖)

從保溫袋的選材到結構,甚至定價,都是 Embrace 團隊多次取證、研究、修改、試驗,花費了無數個日夜最終得以確定的。

要解決問題,首先要設身處地地發現問題,並以用戶為中心,想用戶所想,從根本處尋找解決辦法。

Embrace 團隊為此多次實地造訪北印度和尼泊爾地區,並多次對話當地的醫生和母親,以確保它能滿足當地的要求。 在挨家挨戶的田野調查中發現,由於地處偏遠,當地的人們不僅沒有醫療設施,驅車至最近的醫院很可能也要四五個小時。有很多需要救助的嬰兒是在前往醫院的路途當中,因為失溫時間太久,而不幸夭折的。

Embrace 保溫袋的特殊之處在於,在它柔軟的織物下,使用了一種漸變性材料。這種類似於蠟的材料,熔點為人體的體溫,也就是37攝氏度。

在使用時,直接用熱水就可以把它融化,並可以在外部柔軟纖維的保溫作用下,保持溫度在36至37攝氏度之間達4到6個小時。在此之後,再次對保溫袋用水進行加熱,這個小小的口袋就可以再次維持溫度,為小嬰兒們“溫暖的擁抱”。

更重要的是,這個保溫袋攜帶方便、操作簡單,不足25美金的售價,不到傳統保溫箱的1%。簡單的產品可以被多次重複使用,偏遠地區的新生兒父母可以負擔得起,這也同時為當地早產兒在被送往醫院救治的過程中提供了基礎的醫療輔助。

(人們使用Embrace保溫袋保護嬰兒)

這一存在了多年的醫療、社會難題,居然被一群大學生解決了。他們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

(Jane 與奧巴馬合影)

Jane在接受採訪時說道,“我們之所以能最終確定 Embrace 這個產品,是因為我們在設計中遵循了一些基本的法則——急用戶之所急,想用戶之所想, 瞭解用戶真正的需求。我們努力挖掘問題的根源 ,不受表面現象的影響。由於當地的客觀情況,我們也盡力尋找最簡單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這便是 Design Thinking 設計思維的魔力:一群非醫學科班出生的學生,從零到一,打造了一款拯救千萬生命的產品。

我們希望這款“溫暖的擁抱”以及其他類似的小創新能代表未來科技的趨勢: 簡約化,本土化,經濟化, 這將對社會產生巨大影響力。

正是由於對用戶的深入瞭解,讓設計思維深入解決方案,Embrace 團隊才能設計出被用戶接受、廣泛運用,並真正有意義的產品。

治癒疾病的幸運小鐵魚

在同樣的思路下,一群來自加拿大的大學生,為柬埔寨偏遠村落飽受貧血症困擾的人們,帶來了幸運的小鐵魚,幫助當地人們消除了這一疾病帶來的痛苦。

(Lucky Iron Fish 幸運小鐵魚)

在柬埔寨,有相當一部分的人生活十分拮据,將近70% 的人們每天的生活費不到6元人民幣。由於飲食缺乏富含鐵質的肉類,醫療水準不高,柬埔寨有 44% 的人長期飽受貧血症之苦。

經過調查,這群來自 University of Guelph 的學生們發現,當地人貧血的原因不僅來自於飲食結構,更由於他們常用鋁鍋做飯的烹飪習慣。就像我們常用鐵鍋炒菜一樣,如果把成分比較純淨的鐵塊放到鍋裡一起烹煮,這烹飪習慣的問題不就解決了?

(團隊最開始設計的小鐵塊)

然而問題仍然存在。鐵塊的顏色和樣式看起來不潔淨,當地的人短時間內也無法養成在鍋裡加入鐵塊的習慣。

是因為造型不夠好看嗎?經過多次的改良、多次的失敗,團隊研發各式各樣的“好看”的鐵塊,但都未能被人們所接受。在對當地的人們進行深入的調查後,團隊的小夥伴們終於發現,這裡的村民們認為魚是幸福的象徵,對這水中的小精靈有崇拜之情。

(最終的產品——幸運的小鐵魚)

原本黑乎乎的小鐵塊被做成了可愛的小魚形狀,當地的人們帶著祈福的心情,爭相把幸運的小魚與食物一起烹煮。由於獲得了健康,人們認為這是魚帶來的幸運,便口口相傳,輔助貧血症治療的問題也迎刃而解!

同樣地,解決問題的不是醫生,而是這種深入用戶的設計思維!

Design Thinking 設計思維

在上文案例中,起到決定性作用的 Design Thinking 設計思維,正是斯坦福大學目前最火爆的一門方法論課程。

Design Thinking 早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就已被設計師作為設計方法論而提出。1991年,全球最大的設計諮詢機構之一,IDEO的創始人David Kelley將 Design Thinking 作為工作的核心思想,將 Design Thinking 落實到了實際的設計工作中。隨後,他又在2004年,將這套設計方法論帶入了由他創立的斯坦福設計學院 d.school。

這種用於解決企業及社會問題的思維方法,要求設計者設身處地地去體驗客戶需求,通過 Empathize,Define,Ideate,Prototype,Test (同理心、需求定義、創意動腦、製作原型、實際測試)這幾個步驟解決問題。

與以往由設計師產生創意的設計思路不同的是,Design Thinking 強調從用戶本身出發,想用戶所想,並將想法形象化,在不斷實踐的過程中預估失敗的情況,並不斷改進。

更關鍵的是 Design Thinking 對社會問題的關注。Design Thinking 要求設計人員充分考慮產品所帶來的社會影響,在商業效果和社會影響這兩者之間選取一個平衡點。這一充滿了人文關懷的思維方式貫穿了 Design Thinking 的所有步驟,而這也是常常被人所忽略的。正是因為這樣,Design Thinking 不僅作為設計方法論,更作為一種思維方式,對實踐者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創造了一系列造福社會的產品。

矽谷 Live 邀請到了碩士畢業于斯坦福大學,主修創新方法論的連續創業者吳羽君,為大家分享斯坦福這門最火爆的課程 Design Thinking。

科班受訓於斯坦福 d.school,並有豐富的全棧開發經驗的羽君,曾以前十名工程師的身份,就職于被穀歌以5.55億美元收購的一家科技公司。羽君先後與合夥人合作創立過三個創業公司,以設計思維為導向,從零到一地將產品打造出來。

作為針對工作需求的個性化閱讀APP——職得看的CEO,羽君說,產品最初來源一個想法:現在的資訊太複雜,人們需要一款與知識需求真正相關的閱讀產品,過濾掉“出軌門”、“網紅臉”之類沒營養的資訊。

運用 Design Thinking 的方法,職得看團隊在從使用者角度確立產品方向後,在僅僅一個月內多次嘗試、迅速反覆運算,最終決定從職業這個角度切入,推送工作上對使用者有説明的內容,在短期內,從零到一。

本期Live圍繞以下主題:

什麼是 Design Thinking?

Design Thinking 到底有什麼用?

說 Design Thinking 可以拯救世界,一點都不為過

Design Thinking 經典案例及運用

Design Thinking 的流程

-Empathize 換位元思考

-Define 定義

-Ideate 頭腦風暴

-Prototype 做原型

-Test 測試

Design Thinking 與產品創業

-從0到1,你需要多少人?

-如何確定 product market fit (產品-市場匹配)?

-如何做 growth hacking (增長駭客)?

報名方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