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民間故事哲理故事三則

用人之道

去過廟的人都知道, 一進廟門, 首先是彌陀佛, 笑臉迎客, 而在他的北面, 則是黑口黑臉的韋陀。 但相傳在很久以前, 他們並不在同一個廟裡,

而是分別掌管不同的廟。

彌樂佛熱情快樂, 所以來的人非常多, 但他什麼都不在乎, 丟三拉四, 沒有好好的管理賬務, 所以依然入不敷出。 而韋陀雖然管賬是一把好手, 但成天陰著個臉, 太過嚴肅, 搞得人越來越少, 最後香火斷絕。

佛祖在查香火的時候發現了這個問題, 就將他們倆放在同一個廟裡, 由彌樂佛負責公關, 笑迎八方客, 於是香火大旺。 而韋陀鐵面無私, 錙珠必較, 則讓他負責財務, 嚴格把關。 在兩人的分工合作中, 廟裡一派欣欣向榮景象。

解:其實在用人大師的眼裡, 沒有廢人, 正如武功高手, 不需名貴寶劍, 摘花飛葉即可傷人, 關鍵看如何運用。

出門

古時候, 有兩個兄弟各自帶著一隻行李箱出遠門。 一路上, 重重的行李箱將兄弟倆都壓得 喘不過氣來。 他們只好左手累了換右手, 右手累了又換左手。 忽然, 大哥停了下來, 在路邊買了一根扁擔, 將兩個行李箱一左一右掛在扁擔上。 他挑起兩個箱子上路, 反倒覺得輕鬆了很多。

【感悟】:在我們人生的大道上,

肯定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 但我們是不是都知道, 在前進的道路上, 搬開別人腳下的絆腳石, 有時恰恰是為自己鋪路?

魚王的兒子

有個漁人有著一流的捕魚技術, 被人們尊稱為‘漁王’。 然而‘漁王’年老的時候非常苦惱, 因為他的三個兒子的漁技都很平庸。

於是個經常向人訴說心中的苦惱:“我真不明白, 我捕魚的技術這麼好, 我的兒子們為什麼這麼差?我從他們懂事起就傳授捕魚技術給他們, 從最基本的東西教起, 告訴他們怎樣織網最容易捕捉到魚, 怎樣划船最不會驚動魚, 怎樣下網最容易請魚入甕。 他們長大了, 我又教他們怎樣識潮汐, 辨魚汛。 。 。 凡是我長年辛辛苦苦總結出來的經驗, 我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他們,

可他們的捕魚技術竟然趕不上技術比我差的漁民的兒子!”

一位路人聽了他的訴說後, 問:“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們嗎?”

“是的, 為了讓他們得到一流的捕魚技術, 我教得很仔細很耐心。 ”

“他們一直跟隨著你嗎?”

“是的, 為了讓他們少走彎路, 我一直讓他們跟著我學。 ”

路人說:“這樣說來, 你的錯誤就很明顯了。 你只傳授給了他們技術, 卻沒傳授給他們教訓。

【心得】:對於才能來說, 沒有教訓與沒有經驗一樣, 都不能使人成大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