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雲南大鱗白魚等8種生物徹底滅絕 第6次大滅絕時代或悄然來臨

大鱗白魚、異龍鯉、滇池蠑螈等8種生物徹底絕滅!

今天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暨“世界野生動物保護日”。 上午, 雲南省環保廳聯合中科院昆明動物所與植物所共同對外發佈了《雲南省生物物種紅色名錄(2017版)》調查結果。

最新發佈滅絕的大鱗白魚, 是中國特有物種, 僅產于雲南異龍湖。 1981年, 異龍湖乾涸20餘天, 大鱗白魚從此絕滅。

《雲南省生物物種紅色名錄(2017版)》是我國發佈的首個省級生物物種紅色名錄。 根據該名錄, 金錢豹等800餘特有物種受絕滅威脅。

雲南是我國重要的生物多樣性寶庫和西南生態安全屏障, 生物多樣性居全國之首。 雲南同時也是生物多樣性受威脅最嚴重的地區之一。

自1970年至2012年, 短短42年間, 全世界的哺乳動物、鳥類、魚類、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數量已經下降了58%。

號稱“長江女神”的白鰭豚, 如今, 人類只能在郵票上一睹其神秘風采。

白鰭豚, 於2500萬年前由太平洋遷徙至我國長江一帶, 素有“長江女神”“水中大熊貓”之美譽。 1996年,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它列為“世界12種最瀕危動物”之一;2002年7月, 白鰭豚“淇淇”去世後, 中國科學家再也找不到可以研究的物件了;2006年英國皇家學會《2006長江豚類考察報告》聲稱:“生存于中國長江的白鰭豚已經滅絕”。

鰣魚, 號稱“長江三鮮”第一鮮。 28年前, 最後一條鰣魚在錢塘江被發現後, 從此徹底滅絕。

據載, 鰣魚肉細脂厚、鮮美無比, 古人稱其“勝牛乳”、“勝蓴鱸”。 王安石作詩讚歎:“鰣魚出網蔽洲諸, 荻筍肥甘勝牛乳”;見多識廣的蘇東坡詠歎它:“芽薑紫醋炙鰣魚,

雪碗擎來二尺余, 南有桃花春氣在, 此中風味勝蓴鱸。 ”

鰣魚味極鮮美卻多刺。 民國女作家張愛玲曾感歎最美好的東西總有些“不足”, 她寫道“人生三恨, 一恨海棠無香, 二恨鰣魚多刺, 三恨紅樓夢未完。 ”

如今, 後人只能在古人的詩歌等文學作品裡, 想像其無限味美……

截止目前, 全球有超過2.3萬個物種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其中包括世界上41%的兩棲動物、25%的哺乳動物和13%的鳥類。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去年10月27日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 受人類活動影響, 全球野生動物數量自1970年以來已銳減58%, 如不採取行動, 世界上三分之二的野生動物可能會在10年內消失。 “我們身處第六次大滅絕之中。 ”世界自然基金會科學家馬丁·泰勒(Martin Taylor)說。

此前,地球已然經歷過5次物種大滅絕。圖為位於北京南郊的“世界滅絕動物墓地”,鱗次般豎立的一塊塊墓碑,記載著近代以來已經滅絕的獸類、鳥類和魚類的名字。

一些專家警告說,“第6次物種大滅絕”時代已經到來,而人類就是罪魁禍首。

“在我們的有生之年,野生動物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世界自然基金會國際總幹事蘭博蒂尼(Marco Lambertini)說,“生物多樣性是健康的森林、河流和海洋的基礎。我們正在進入地球歷史的一個新時代:人類世紀。”

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報告認為,動物的快速滅絕歸咎於人口不斷增長並摧毀了其棲息地,其他因素還包括污染、入侵物種、狩獵和氣候變化等。

儘管人類在保護野生動物的工作上加大力度,但效果甚微,動物種群顯示出比兩年前更大的跌幅。

滅絕的渡渡鳥,據載是一種不飛鳥。它站著約有1米高,以水果為食,曾生活在模里西斯島。自17世紀中後期,歐洲殖民者相繼在這裡定居開發,過度的人類活動終於導致渡渡鳥滅絕。

幾百年來,動物滅絕的哀歌從來沒有停唱過……

昆明動物所與植物所專家認為,由於資源過度利用、棲息地破壞、生境破碎化、外來物種入侵、環境污染、氣候變化等因素,此外,由於對物種的瀕危現狀資訊不全,不清楚,導致生物多樣性保護缺乏科學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當前,雲南省生物多樣性下降的總體趨勢尚未得到有效遏制,保護形勢依然嚴峻。

美國國家地理協會指出,地球上將近一半的陸地已被人類涉足,倖免的只有沙漠、凍土、高山和部分森林。此外,人類向大氣層釋放的二氧化碳已經達到有史以來最高水準。最近數名專家最近指出,雖然還稱不上災難,但現階段已經成為地球歷史上污染最嚴重的階段。

包括人類在內的地球上的大多數物種都是朝著適應最近200萬年的氣候條件的方向進化,但近年來情況卻發生了突變。地球平均溫度到2070年很可能達到人類存在以來最高值。如果地球持續變暖,那麼到了2100年問題將達到最近1400萬年來的最高點。屆時地球上的生物將面臨極大挑戰。這並非危言聳聽:如果還不採取行動,我們很可能很快迎來第六次大滅絕。

人類自釀的“苦酒”,若不採取有效措施,終有一天,必然要讓人類自食其果。

“政府必須採取行動遏制地球的緩慢死亡。”馬丁·泰勒等科學家認為,動物和魚類在全球的消亡,不僅僅是對生物多樣性的威脅,而且也可能對作為物種之一的人類造成巨大影響。

回到北京的“世界野生動物墓地”。上百塊消失的物種石像,呈一組多米諾骨牌的倒塌狀,它們猶如正在下坡的汽車,突然失去控制,朝未知一路狂飆。據載,地質時代,鳥類平均300年滅絕一種,獸類平均8000年滅絕一種;18世紀,鳥獸平均10年滅絕一種;19~20世紀中葉,鳥獸的滅亡時間表縮為一年一種……

倒數第二塊墓碑上則刻著“人類”。這曾經引來一些遊客的不滿,“人的數量那麼龐大,以後還將越來越大,怎麼會滅絕?!”墓地設計者郭耕反問:當金字塔的中部、底端逐一消失了,金字塔尖還複存在嗎?

(綜合自參考消息網、中國新聞網、中國青年網、東方網、紅網等)

此前,地球已然經歷過5次物種大滅絕。圖為位於北京南郊的“世界滅絕動物墓地”,鱗次般豎立的一塊塊墓碑,記載著近代以來已經滅絕的獸類、鳥類和魚類的名字。

一些專家警告說,“第6次物種大滅絕”時代已經到來,而人類就是罪魁禍首。

“在我們的有生之年,野生動物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世界自然基金會國際總幹事蘭博蒂尼(Marco Lambertini)說,“生物多樣性是健康的森林、河流和海洋的基礎。我們正在進入地球歷史的一個新時代:人類世紀。”

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報告認為,動物的快速滅絕歸咎於人口不斷增長並摧毀了其棲息地,其他因素還包括污染、入侵物種、狩獵和氣候變化等。

儘管人類在保護野生動物的工作上加大力度,但效果甚微,動物種群顯示出比兩年前更大的跌幅。

滅絕的渡渡鳥,據載是一種不飛鳥。它站著約有1米高,以水果為食,曾生活在模里西斯島。自17世紀中後期,歐洲殖民者相繼在這裡定居開發,過度的人類活動終於導致渡渡鳥滅絕。

幾百年來,動物滅絕的哀歌從來沒有停唱過……

昆明動物所與植物所專家認為,由於資源過度利用、棲息地破壞、生境破碎化、外來物種入侵、環境污染、氣候變化等因素,此外,由於對物種的瀕危現狀資訊不全,不清楚,導致生物多樣性保護缺乏科學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當前,雲南省生物多樣性下降的總體趨勢尚未得到有效遏制,保護形勢依然嚴峻。

美國國家地理協會指出,地球上將近一半的陸地已被人類涉足,倖免的只有沙漠、凍土、高山和部分森林。此外,人類向大氣層釋放的二氧化碳已經達到有史以來最高水準。最近數名專家最近指出,雖然還稱不上災難,但現階段已經成為地球歷史上污染最嚴重的階段。

包括人類在內的地球上的大多數物種都是朝著適應最近200萬年的氣候條件的方向進化,但近年來情況卻發生了突變。地球平均溫度到2070年很可能達到人類存在以來最高值。如果地球持續變暖,那麼到了2100年問題將達到最近1400萬年來的最高點。屆時地球上的生物將面臨極大挑戰。這並非危言聳聽:如果還不採取行動,我們很可能很快迎來第六次大滅絕。

人類自釀的“苦酒”,若不採取有效措施,終有一天,必然要讓人類自食其果。

“政府必須採取行動遏制地球的緩慢死亡。”馬丁·泰勒等科學家認為,動物和魚類在全球的消亡,不僅僅是對生物多樣性的威脅,而且也可能對作為物種之一的人類造成巨大影響。

回到北京的“世界野生動物墓地”。上百塊消失的物種石像,呈一組多米諾骨牌的倒塌狀,它們猶如正在下坡的汽車,突然失去控制,朝未知一路狂飆。據載,地質時代,鳥類平均300年滅絕一種,獸類平均8000年滅絕一種;18世紀,鳥獸平均10年滅絕一種;19~20世紀中葉,鳥獸的滅亡時間表縮為一年一種……

倒數第二塊墓碑上則刻著“人類”。這曾經引來一些遊客的不滿,“人的數量那麼龐大,以後還將越來越大,怎麼會滅絕?!”墓地設計者郭耕反問:當金字塔的中部、底端逐一消失了,金字塔尖還複存在嗎?

(綜合自參考消息網、中國新聞網、中國青年網、東方網、紅網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