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劄達土林:是絕世奇觀還是魔界領地?

大自然非常神奇, 雖然它不會說話, 但很多自然景觀都能讓人感受到這種神奇的力量。 位於我國西藏阿裡地區、方圓數百平方千米的劄達土林便是這樣一處天然的絕世奇觀。

人類遺忘的“魔界”領地

劄達土林位於中國西藏阿裡地區紮達縣境內, 是劄達縣最著名的地貌風光區。 劄達土林地貌發育最好的地區是以托林鎮為中心的大片地區, 分佈高度是海拔3750―4450米, 其面積約888平方公里, 劄達土林分佈的總面積約為2464平方公里, 是世界上最典型、分佈面積最大的第三系地層風化形成的土林。

近前觀瞧, 便會看到象泉河兩岸土林環繞, 道不盡天工巧奪。 那舉世所無的奇觀, 像莊嚴宏偉的廟宇, 像壁壘森嚴的碉樓, 像恢弘高聳的佛塔, 像極盡豪華的古代宮殿, 像古樸威嚴的歐式城堡, 也有的或如萬馬奔騰、昂首嘯天, 或如教徒修行、虔誠靜坐, 天工萬象, 無可盡數。

黃色、褐色、灰色、黑色, 除了一望無際的昏暗沙土, 在近2500平方公里的劄達土林中, 幾乎看不到綠洲的痕跡。 但你可知道, 這個似乎早已被水、被綠色、被人類遺忘的“魔界”領地, 在100多萬年前曾是一個方圓500公里的清澈大湖。

劄達土林面積達數百公里之闊, 其地貌在地質學上稱河湖相。 專家考證, 水位線遞減, 逐漸沖磨出“建築物”惟妙惟肖的形狀與層高, 數十萬年風雨的侵蝕, 猶如神工鬼斧不間斷的雕琢打磨, 更使他玲瓏剔透出神入化。

以前這裡曾經是無人敢闖入的無人區, 是冒險家的樂園, 美景養在深閨無人知。 面對這片眼前這片萬仞峰林, 一切都顯得渺小了。

土林中的“第二敦煌”

東嘎·皮央石窟群, 是一處由寺院、城堡、石窟和塔林組成的大型遺址, 它是目前所發現的海拔最高、壁畫面積最多的高原石窟群。山壁上散落著數千個洞窟,總面積達1.2萬平方公里,山頂上可見一紅色建築殘體,該遺址是中國目前發現的規模最大的佛教古石窟遺址,素有“第二敦煌”的美稱。洞窟遺址下,一個小村落靜靜地守護著這一千年的藝術寶庫。

據專家介紹,東嘎·皮央石窟所處地域的山岩,質地為易於風化的礫岩或沉積岩,較易於開鑿石窟。該石窟以禮佛窟為主,窟內多設壇置像和繪製壁畫,大量精美壁畫受自然侵蝕並不嚴重,基本保存完整。

我們看到,這裡留存的壁畫中有很多異域人物、圖案和造型,其中各種天女圖案最多。這些壁畫構圖嚴謹、線條流暢、造型獨特,因其採用特殊的礦物顏料繪製,色彩鮮豔、經久猶新,精美程度不亞于敦煌壁畫。尤為可貴之處在於,壁畫的年代多集中在古格早期的西元11至12世紀前後,畫風絢麗浪漫,一度達到古格及西藏佛教史上藝術成就的巔峰。

上世紀初,英國探險家麥克斯曾經來到這裡,但是嚴酷的高原氣候令他吃盡了苦頭,他沒有進行任何具有價值的科考和發掘,就匆匆離開了。在他的日記中,我們只能看到非常簡單的記錄:“這或許是一個巨大的城市或古堡的遺址。”他的記錄沒有引起外界的注意,直到80多年後的1992年,隨著國家組織的聯合考古活動開展,這個宏偉的城堡群落才被真正發現並逐漸被外界所知。

據介紹,1號洞窟是最具特色的,窟頂為鬥四套鬥形,即以壇城圖案為主的外方四圓形狀,這在整個西藏是十分罕見的,非常獨特。而2號洞窟的窟頂有5重同心圓圈形狀的套頂,也是繪成壇城的形狀,其南壁門左右牆面各有108尊佛像,北壁有164尊佛像,東西兩壁各有308尊佛像。

東嘎·皮央遺址內如此規模的洞窟壁畫,在國內非常罕見,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阿裡地區屬於古格王朝故域,地處西藏西部,其與周邊佛教國家或地區的密切交流,直接影響了鑿窟造像的宗教意識與技藝手法。

有趣的是,這裡沒有一條明顯的道路可以通達。這個西藏最大的洞窟遺址,在近千年的歲月裡,經歷過古格王朝的興衰,已經漸漸與身後的土黃色山丘渾然一體,消隱於世外……

古格王國遺址

有千年歷史的古格王朝,就建立在神奇的劄達土林之上。古格王朝在西藏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它不僅是吐蕃王室後裔在吐蕃西部阿裡建立的地方政權,也是佛教在吐蕃瓦解後重新找到的立足點,佛教由此在西藏逐漸達到全盛。

古格王朝遺址位於劄達縣城以西18公里劄不讓村象泉河畔的一座土山上。古格王朝於西元10世紀前半期開始建立,10至16世紀不斷擴建,這裡前後經歷了16位國王,曾經有過700年的燦爛文明史。

古格王朝遺址從山麓到山頂高300余米,房屋建築、佛塔和洞窟密佈全山,達600余座,形成一座龐大的古建築群。在古格遺址周圍發掘出的造像、雕刻及壁畫,是這個神秘王朝留給人們的寶貴財富。

古格王朝宮殿依土林山坡而建,人文建築和地理環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從山腳下望去,很難分辨出哪裡是山,哪裡是建築。渾然一體的山城,讓人感慨古格王朝的雄偉。據說,在王朝全盛時期時,這裡駐紮了10萬人馬,當我們面對這偉岸的遺址時,頓覺這說法一點也不為過。站在王朝殿堂的頂端遙望周邊的土林高原,頗有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豪氣。

但最後一代古格王可沒有這樣的閒情逸致,敵軍來襲,他被圍困在古格宮殿裡。敵軍每天奴役他的百姓,妄圖修建一座跟古格王朝宮殿一樣高聳入雲的“通天塔”,再從塔上修建一座橋樑連接古堡,以此攻陷王宮。古格王因此鬱鬱而終,敵軍最後也從內部攻陷了城堡,並進行殘忍屠城。國王的妃子被敵軍從王宮的頂端拋下河谷,入侵的將領認為妃子穿著傳統的孔雀服被拋下的樣子,真如一只美麗的孔雀飛過般好看,於是下令將妃子們一個接著一個從城堡頂端拋下……

曾經威震一時的古格王朝,就這樣從歷史的舞臺退下,留下的只有和土林融為一體的古堡,還在講述神秘的千年故事。

它是目前所發現的海拔最高、壁畫面積最多的高原石窟群。山壁上散落著數千個洞窟,總面積達1.2萬平方公里,山頂上可見一紅色建築殘體,該遺址是中國目前發現的規模最大的佛教古石窟遺址,素有“第二敦煌”的美稱。洞窟遺址下,一個小村落靜靜地守護著這一千年的藝術寶庫。

據專家介紹,東嘎·皮央石窟所處地域的山岩,質地為易於風化的礫岩或沉積岩,較易於開鑿石窟。該石窟以禮佛窟為主,窟內多設壇置像和繪製壁畫,大量精美壁畫受自然侵蝕並不嚴重,基本保存完整。

我們看到,這裡留存的壁畫中有很多異域人物、圖案和造型,其中各種天女圖案最多。這些壁畫構圖嚴謹、線條流暢、造型獨特,因其採用特殊的礦物顏料繪製,色彩鮮豔、經久猶新,精美程度不亞于敦煌壁畫。尤為可貴之處在於,壁畫的年代多集中在古格早期的西元11至12世紀前後,畫風絢麗浪漫,一度達到古格及西藏佛教史上藝術成就的巔峰。

上世紀初,英國探險家麥克斯曾經來到這裡,但是嚴酷的高原氣候令他吃盡了苦頭,他沒有進行任何具有價值的科考和發掘,就匆匆離開了。在他的日記中,我們只能看到非常簡單的記錄:“這或許是一個巨大的城市或古堡的遺址。”他的記錄沒有引起外界的注意,直到80多年後的1992年,隨著國家組織的聯合考古活動開展,這個宏偉的城堡群落才被真正發現並逐漸被外界所知。

據介紹,1號洞窟是最具特色的,窟頂為鬥四套鬥形,即以壇城圖案為主的外方四圓形狀,這在整個西藏是十分罕見的,非常獨特。而2號洞窟的窟頂有5重同心圓圈形狀的套頂,也是繪成壇城的形狀,其南壁門左右牆面各有108尊佛像,北壁有164尊佛像,東西兩壁各有308尊佛像。

東嘎·皮央遺址內如此規模的洞窟壁畫,在國內非常罕見,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阿裡地區屬於古格王朝故域,地處西藏西部,其與周邊佛教國家或地區的密切交流,直接影響了鑿窟造像的宗教意識與技藝手法。

有趣的是,這裡沒有一條明顯的道路可以通達。這個西藏最大的洞窟遺址,在近千年的歲月裡,經歷過古格王朝的興衰,已經漸漸與身後的土黃色山丘渾然一體,消隱於世外……

古格王國遺址

有千年歷史的古格王朝,就建立在神奇的劄達土林之上。古格王朝在西藏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它不僅是吐蕃王室後裔在吐蕃西部阿裡建立的地方政權,也是佛教在吐蕃瓦解後重新找到的立足點,佛教由此在西藏逐漸達到全盛。

古格王朝遺址位於劄達縣城以西18公里劄不讓村象泉河畔的一座土山上。古格王朝於西元10世紀前半期開始建立,10至16世紀不斷擴建,這裡前後經歷了16位國王,曾經有過700年的燦爛文明史。

古格王朝遺址從山麓到山頂高300余米,房屋建築、佛塔和洞窟密佈全山,達600余座,形成一座龐大的古建築群。在古格遺址周圍發掘出的造像、雕刻及壁畫,是這個神秘王朝留給人們的寶貴財富。

古格王朝宮殿依土林山坡而建,人文建築和地理環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從山腳下望去,很難分辨出哪裡是山,哪裡是建築。渾然一體的山城,讓人感慨古格王朝的雄偉。據說,在王朝全盛時期時,這裡駐紮了10萬人馬,當我們面對這偉岸的遺址時,頓覺這說法一點也不為過。站在王朝殿堂的頂端遙望周邊的土林高原,頗有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豪氣。

但最後一代古格王可沒有這樣的閒情逸致,敵軍來襲,他被圍困在古格宮殿裡。敵軍每天奴役他的百姓,妄圖修建一座跟古格王朝宮殿一樣高聳入雲的“通天塔”,再從塔上修建一座橋樑連接古堡,以此攻陷王宮。古格王因此鬱鬱而終,敵軍最後也從內部攻陷了城堡,並進行殘忍屠城。國王的妃子被敵軍從王宮的頂端拋下河谷,入侵的將領認為妃子穿著傳統的孔雀服被拋下的樣子,真如一只美麗的孔雀飛過般好看,於是下令將妃子們一個接著一個從城堡頂端拋下……

曾經威震一時的古格王朝,就這樣從歷史的舞臺退下,留下的只有和土林融為一體的古堡,還在講述神秘的千年故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