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俄羅斯刻赤海峽大橋——溝通克裡米亞半島,鎖住烏克蘭一半海岸線

【一幅地圖, 一段歷史】第21期——刻赤海峽大橋

圖解1

刻赤海峽大橋是橫跨刻赤海峽的公路鐵路兩用橋, 連結克裡米亞半島的刻赤和俄羅斯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 竣工後不必經過烏克蘭東部地區即可自陸路進入克裡米亞半島。 2014年3月, 克裡米亞脫烏入俄後, 改善其與俄羅斯本土交通接駁問題的海峽大橋建設方案即進入醞釀實施階段。

圖解2——刻赤海峽

大橋橫跨的刻赤海峽是連結黑海和亞速海的唯一通道。 南北向長41公里, 東西向最窄僅4公里有餘。 此海峽內有一沙石堆積的狹長型島嶼——圖茲拉島, 乃扼守刻赤海峽主航道的戰略要點。 2003年俄羅斯以避免沿岸遭海水侵襲等為由, 開始在刻赤海峽朝烏克蘭圖茲拉島方向修建堤壩, 絕對有連結圖茲拉島將之據為己有的架勢。 此舉自然遭到烏克蘭的強勁抗拒, 經協商, 已至數千米的堤壩建造暫緩, 而烏方則答允研究撤走圖茲拉島邊防部隊的建議。

2005年經數輪關於刻赤海峽地位問題的會晤後, 俄羅斯承認圖茲拉島屬烏克蘭管轄, 但保留本國船隻的刻赤海峽主航道通行權。

圖解3-4

刻赤海峽大橋2015.5動工興建, 共規劃有4條公路行車線和兩條鐵路線, 主航道區域的橋樑距海平面35米,

以使艦船暢通無阻。 根據2014年發展克裡米亞和塞瓦斯托波爾目標綱要, 刻赤海峽大橋建設項目將耗費72億美元(當時1美元約合34.5盧布, 而今則抵56.9盧布, 俄羅斯預計要花費更多的真金白銀)。

事實上刻赤海峽的橋樑建設方案最早由納粹德國軍備部長、建築師阿爾伯特·斯佩爾在1943年提出,

目的是助力德軍進攻蘇聯高加索地區。 不過在大橋尚未完工的1943.11, 蘇聯即解放克裡米亞半島。 後在遺留工程基礎上, 總長4.5km的鐵路橋誕生。 然而因大橋橋墩缺乏防波提保護, 1946年即因損毀嚴重而廢棄拆解。 新的刻赤海峽大橋設計總長7.5km, 據說至今年3月已完成七成打樁作業, 預期2019年底竣工交付使用。

圖解5

刻赤海峽溝通的亞速海3.76萬平方公里, 最深只有14米, 平均深度更是低至8米, 可謂世界上最淺的海。 大概是海域相對封閉和頓河、庫班河攜帶的大量淤泥所致。

亞速海周邊的烏克蘭港口主要有馬里烏波爾、別爾江斯克等。 克裡米亞脫烏入俄後, 俄羅斯已事實上掌控刻赤海峽, 烏克蘭亞速海海岸線事實上已被鎖住, 而大橋的修建更加強了此種控制。 不知烏克蘭現在作何感想。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