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國版“摔跤吧爸爸”她把3名智障孩子教成冠軍

兩年半前, 三個智障孩子曾讓三個家庭陷入絕望:一個隻會腳尖走路, 一個時常哭泣無語, 一個脾氣暴躁易怒……

兩年半後, 這三個孩子勇奪冬季特奧會冠軍, 有的還當了速滑助教!

改變他們命運的人名叫張傑, 一位前世界冠軍, 如今26名殘障孩子最親的“教練媽媽”。

世界冠軍回鄉, 教出三位特奧會冠軍

2015年1月6日, 作為黑龍江省七台河市特殊教育學校公益教練, 張傑在第一堂上冰課時幾乎不知所措。

1800平方米的冰場上, 26個殘障孩子或趴著, 或躺著, 或跪著, 或呆立, 哭泣聲、叫嚷聲此起彼伏……張傑孤零零站在中間,

不知該去照顧誰。

此前, 整整用了三個月, 張傑才教會這些孩子系冰刀鞋帶。 此刻, 站在冰場上, 她告訴自己, 要付出更多的愛心與耐心。 她把孩子們一個個扶起, 一個個擁抱, 一個個安慰。

上世紀90年代, 張傑連獲兩屆世界大冬會女子3000米接力冠軍, 曾在短道速滑世錦賽中打破世界紀錄。 因傷退役後, 她與丈夫董延海赴日本學習、生活。 十餘年間, 儘管日子過得很安逸, 她卻始終忘不了祖國, 忘不了冰雪。

每隔兩三天, 她的恩師就會出現在夢裡:“張傑, 該起床了, 上冰訓練!”“張傑, 注意起跑、擺臂、向前看!”

她跟丈夫商量:“回國吧。 要是不報效家鄉, 這一生也是白活。 ”

2014年5月, 這對夫妻回到家鄉七台河, 董延海任少兒短道速滑特色校總教練, 張傑則一頭紮進了特教學校,

利用多年學習的運動康復技能, 從140多名學生中挑出26人, 成立了短道速滑隊, 不拿一分錢當公益教練。

在這支特殊隊伍裡, 有唐氏綜合征4人, 自閉症1人, 精神障礙、行為障礙、智力障礙16人, 聽覺障礙5人。

“慢跑三圈”, 最簡單的一句話, 很多孩子聽不懂。 張傑就改說:“慢、跑、慢、跑……”一些簡單動作, 得重複無數遍, 三個月教一個動作很正常。 有的孩子突然昏厥, 就得立刻急救……

一堂訓練課下來, 張傑常常累得站都站不住, 話也說不出。 但是, 她從未放棄。

漸漸地, 張傑摸索出一套獨有的教程。 孩子聽不懂術語, 她就手繪訓練圖, 一遍遍做示範, 陪著一起跑。 為提高孩子們自信心, 她費盡周折協調各方, 創造了很多新訓練形式, 與正常孩子“融合訓練”。

夏天冰場休冰, 就“以輪帶滑”練……

去年底, 張傑正在冰上做示範動作, 突然一個孩子滑過來, 把她撞飛了。 張傑傷了腰, 一躺就是二十多天。 45歲的她已經不年輕了, 加上從前的老傷, 她就打封閉堅持訓練, 一回家就累癱在沙發上。

即使這樣, 一到冰場, 張傑就似乎“滿血復活”, 又恢復快言快語、風風火火的風格。 她說:“孩子們處於康復最佳窗口期, 我不敢耽誤一秒鐘, 孩子們的時間浪費不起。 ”

一個月又一個月, 只會腳尖走路的“萌萌噠”開始自如地滑行, 只會單腳滑的“韓寶貝”終於落下另外一隻冰刀……點點滴滴的變化令張傑喜出望外。 原本以康復為目的而滑冰, 沒想到競技成績迅速提高。 經過選拔, 16歲的“萌萌噠”、15歲的“小豆包”、18歲的“大唐”,

代表中國參加第11屆世界冬季特奧會。 在四川集訓時, 又出了新問題。 孩子們害怕參賽, 拒絕上冰。 身高1米75的“大唐”, 一聽到發令槍就摔跤。 張傑就模擬比賽現場, 用真發令槍和英語口令, 反反復複訓練。

她一人身兼多職:滑冰教練、磨冰刀師傅、心理輔導師、器械調修師、隊醫……晚上, 她還得幫“萌萌噠”洗頭, 挨個耐心地做心理疏導。 連續40多天, 她每晚只睡兩三個小時。

今年3月21日, 奧地利格拉茨短道速滑111米決賽。

“穩住!穩住!穩住!再穩一點!再穩一點!沖線!”張傑的嗓子幾乎喊啞了。 “萌萌噠”以20秒982的成績勇奪中國隊首金, 場邊的張傑喜極而泣。

“大唐”從出發時的第四名一路追趕, 率先沖過終點後揚起雙臂, 給了張傑一個大大的擁抱。

“小豆包”如願奪得女子組333米金牌。

這三個孩子狂攬四金兩銀!

“教練”“教練媽媽”“媽媽”“媽”

張傑家裡珍藏著上百幅孩子們送給她的畫。 這是26個孩子送給她的一封封“情書”, 裡面的主題只有一個:“我愛教練媽媽。 ”當然, 畫中有很多錯別字。

前半年在學校訓練, 家長不知道她是誰, 也不看孩子們訓練, 有人說教殘障兒童滑冰簡直可笑。 但張傑有一顆執著的心。

2015年1月12日, 第一篇訓練日記在張傑個人網路空間發出。 此後近千個日夜, 1600多篇訓練筆記記錄了孩子們每一個細微的變化, 凝聚了她點點滴滴的愛。

愛是康復最好的秘方。 張傑像對待親生子女一樣對待每個孩子。

“大寶抱一個, 好孩子!”張傑每次訓練都要重複數十次擁抱。 每個孩子都有昵稱, “萌萌噠”“大唐”“小豆包”“小一”“韓寶貝”……在這個特殊的大家庭,每時每刻都充滿著愛。

張傑有一顆童心,訓練前總是精心打扮一番,有時扮演小白兔,有時扮演大熊貓,臉上始終洋溢著笑容,好引起孩子們關注。她還帶些小禮物,有時帶一個小杯子,有時帶一個小熊貓,讓孩子們在一次次小驚喜中投入訓練。

自閉症孩子“小一”最喜歡汽車,每年自閉症日的那一天,張傑都會帶一個汽車模型,作為特殊的禮物送給他。張傑會為每個孩子豎起大拇指,並送上一句句溫暖的鼓勵:“誰最棒啊,‘小一’最棒了!”漸漸地,“小一”主動擁抱張傑。

愛,慢慢融化了孩子們的心。2015年4月,唐氏綜合征孩子“大寶”率先喊出:“教練媽媽,你真漂亮!”隨後,其他孩子也跟著叫,從此這個稱呼就伴隨張傑訓練的每一天。

通過一次次細緻入微的家訪,張傑瞭解每個孩子的家庭,掌握了每一個孩子的性格、愛好,甚至畫風。她給每個孩子都制定了特殊的溝通、訓練、扶助方案。

智障三級的“小豆包”全家貧病:姥姥得了老年癡呆,舅舅身患精神疾病,爸爸腦梗留下後遺症,又瘦又小的媽媽牟娟,一人打工維持全家。看到“小豆包”一天天好起來,牟娟就止不住流淚:“教練媽媽經常買這買那,還幫我們租房子,孩子變化讓殘缺的家看到了新希望。”

一場意外車禍,“大唐”失去了母親,父親重傷不能幹重活,在家有時吃不上飯。張傑家訪時總是帶著肉和奶,臨走時還會留下一些錢。“大唐”說:“教練媽媽照顧我和我的家,就像媽媽一樣。”

如今,“萌萌噠”將稱呼簡化為一個字:“媽!”她說:“我有兩個媽,一個是這個媽,一個是那個媽。”先指著張傑,又指指親生母親。

張傑眼裡泛起淚花,一手摟過仰著笑臉的“萌萌噠”。

“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從奧地利回來的那天,張傑望著三位孩子胸前的金牌,比自己當年奪冠還要高興。而在“教練媽媽”心中,比冠軍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們康復起來,融入正常社會。

“萌萌噠”回到家裡,第一件事是將熟睡的奶奶喊醒,然後把金牌給奶奶掛上。她說:“我一得金牌,奶奶病就好了。”

“‘萌萌噠’原來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後來她會說‘今天大唐滑冰沒有摔倒呃’,會說‘你幫我看看我的衣服怎麼樣’……”張傑覺得,這在常人來看十分簡單的話,卻意味著“萌萌噠”開始向健全人轉變,融入社會關心他人。

“萌萌噠”的母親魏珺一度很絕望,如今卻是笑容滿面。她說:“‘萌萌噠’9歲開始一生氣就抽搐,抽搐一次腦細胞就會死亡一部分。我都絕望了,只想著多陪她一天算一天。如今女兒不僅能背7以內的乘法口訣,還打算學烹飪照顧我,我真的好高興。”

智障四級的“大唐”變得越來越沉穩:“我以後想做助教,像教練媽媽一樣照顧別人。”他正實現著自己的夢想,比賽結束後開始走上了滑冰助教的崗位。

5月12日,張傑(左一)和大家討論隊員代安民(右一)的畫作。

“小豆包”接到了曾勸她退學的母校邀請,再過幾天就回校做一場報告。她非常流利地說:“我要把愛心傳遞下去!”曾經每天哭個不停的“小豆包”,也想向教練媽媽學習。“教練媽媽照顧我,我現在比以前好了,以後想教別人滑冰。”

張傑雖學過運動康復理論,但至今也說不清孩子們的康復究竟出於何種機理。而她的示範吸引了更多殘障孩子加入七台河市特殊教育學校,該校生源增加了四分之一。

在校長白兆祥看來,張傑就像著了魔似的,自己沒得一分錢,還開著自家車接送孩子。張傑為孩子們捐款、買訓練器材和生活用品,就自己掏了3萬多元。直到開班一年半後,學校才每月發給她2000元訓練補助。

張傑感染了身邊人,一群人同做一件好事。董延海自己帶著300個學生訓練,本來就忙得腳打後腦勺,但只要有一點空閒,都會幫張傑訓練,慢慢成了編外義務教練。

學校網管宋金偉擔起了科研老師;張傑的大學同學自發組織了“天使的翅膀”基金;有的企業無償提供冰刀,有的企業無償提供運動服,有的企業捐助了接送車;七台河政府還為冠軍隊員解決了公租房……

滑冰,為這群孩子打開了認識世界的一扇門,他們從這裡看到了自己的潛能。張傑一邊繼續訓練,一邊籌建技能培訓基地。她說:“當我老了,或者離開,最大心願是他們能獨立生活,那將是最好的禮物。”

張傑喜歡引用一句名言:“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萌萌噠”“大唐”“小豆包”“小一”“韓寶貝”……在這個特殊的大家庭,每時每刻都充滿著愛。

張傑有一顆童心,訓練前總是精心打扮一番,有時扮演小白兔,有時扮演大熊貓,臉上始終洋溢著笑容,好引起孩子們關注。她還帶些小禮物,有時帶一個小杯子,有時帶一個小熊貓,讓孩子們在一次次小驚喜中投入訓練。

自閉症孩子“小一”最喜歡汽車,每年自閉症日的那一天,張傑都會帶一個汽車模型,作為特殊的禮物送給他。張傑會為每個孩子豎起大拇指,並送上一句句溫暖的鼓勵:“誰最棒啊,‘小一’最棒了!”漸漸地,“小一”主動擁抱張傑。

愛,慢慢融化了孩子們的心。2015年4月,唐氏綜合征孩子“大寶”率先喊出:“教練媽媽,你真漂亮!”隨後,其他孩子也跟著叫,從此這個稱呼就伴隨張傑訓練的每一天。

通過一次次細緻入微的家訪,張傑瞭解每個孩子的家庭,掌握了每一個孩子的性格、愛好,甚至畫風。她給每個孩子都制定了特殊的溝通、訓練、扶助方案。

智障三級的“小豆包”全家貧病:姥姥得了老年癡呆,舅舅身患精神疾病,爸爸腦梗留下後遺症,又瘦又小的媽媽牟娟,一人打工維持全家。看到“小豆包”一天天好起來,牟娟就止不住流淚:“教練媽媽經常買這買那,還幫我們租房子,孩子變化讓殘缺的家看到了新希望。”

一場意外車禍,“大唐”失去了母親,父親重傷不能幹重活,在家有時吃不上飯。張傑家訪時總是帶著肉和奶,臨走時還會留下一些錢。“大唐”說:“教練媽媽照顧我和我的家,就像媽媽一樣。”

如今,“萌萌噠”將稱呼簡化為一個字:“媽!”她說:“我有兩個媽,一個是這個媽,一個是那個媽。”先指著張傑,又指指親生母親。

張傑眼裡泛起淚花,一手摟過仰著笑臉的“萌萌噠”。

“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從奧地利回來的那天,張傑望著三位孩子胸前的金牌,比自己當年奪冠還要高興。而在“教練媽媽”心中,比冠軍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們康復起來,融入正常社會。

“萌萌噠”回到家裡,第一件事是將熟睡的奶奶喊醒,然後把金牌給奶奶掛上。她說:“我一得金牌,奶奶病就好了。”

“‘萌萌噠’原來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後來她會說‘今天大唐滑冰沒有摔倒呃’,會說‘你幫我看看我的衣服怎麼樣’……”張傑覺得,這在常人來看十分簡單的話,卻意味著“萌萌噠”開始向健全人轉變,融入社會關心他人。

“萌萌噠”的母親魏珺一度很絕望,如今卻是笑容滿面。她說:“‘萌萌噠’9歲開始一生氣就抽搐,抽搐一次腦細胞就會死亡一部分。我都絕望了,只想著多陪她一天算一天。如今女兒不僅能背7以內的乘法口訣,還打算學烹飪照顧我,我真的好高興。”

智障四級的“大唐”變得越來越沉穩:“我以後想做助教,像教練媽媽一樣照顧別人。”他正實現著自己的夢想,比賽結束後開始走上了滑冰助教的崗位。

5月12日,張傑(左一)和大家討論隊員代安民(右一)的畫作。

“小豆包”接到了曾勸她退學的母校邀請,再過幾天就回校做一場報告。她非常流利地說:“我要把愛心傳遞下去!”曾經每天哭個不停的“小豆包”,也想向教練媽媽學習。“教練媽媽照顧我,我現在比以前好了,以後想教別人滑冰。”

張傑雖學過運動康復理論,但至今也說不清孩子們的康復究竟出於何種機理。而她的示範吸引了更多殘障孩子加入七台河市特殊教育學校,該校生源增加了四分之一。

在校長白兆祥看來,張傑就像著了魔似的,自己沒得一分錢,還開著自家車接送孩子。張傑為孩子們捐款、買訓練器材和生活用品,就自己掏了3萬多元。直到開班一年半後,學校才每月發給她2000元訓練補助。

張傑感染了身邊人,一群人同做一件好事。董延海自己帶著300個學生訓練,本來就忙得腳打後腦勺,但只要有一點空閒,都會幫張傑訓練,慢慢成了編外義務教練。

學校網管宋金偉擔起了科研老師;張傑的大學同學自發組織了“天使的翅膀”基金;有的企業無償提供冰刀,有的企業無償提供運動服,有的企業捐助了接送車;七台河政府還為冠軍隊員解決了公租房……

滑冰,為這群孩子打開了認識世界的一扇門,他們從這裡看到了自己的潛能。張傑一邊繼續訓練,一邊籌建技能培訓基地。她說:“當我老了,或者離開,最大心願是他們能獨立生活,那將是最好的禮物。”

張傑喜歡引用一句名言:“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