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瓢蟲翅膀奧秘或顛覆雨傘結構設計 有助防風

狂風很容易吹翻傘面,甚至導致傘骨折斷。 未來的傘,結構可能完全不同於現在,具有超強防風功能。 這樣的突破可能源於瓢蟲翅膀下隱藏的秘密。

人們早就發現,瓢蟲有兩層翅膀,外層是有斑點的鞘翅,內層是飛行用的軟膜狀翅膀。 瓢蟲如何自如開合內層翅膀並在飛行中保持翅膀的力量和硬度一直是個謎,原因是由於外層鞘翅的遮擋,人們看不到內層翅膀的變換動作過程。 摘除鞘翅也不行,因為鞘翅與內翅相連,摘除了鞘翅,內翅就不能完成開合動作。

為了揭開瓢蟲翅膀的奧秘,日本東京大學科學家用透明樹脂仿造出瓢蟲的鞘翅,用它換下瓢蟲本來的鞘翅,然後用高速攝像機和CT掃描器記錄下內翅的一連串動作。

他們發現,內翅脈絡的彎曲形狀對於支撐和收攏翅膀起著重要作用。

參與研究的東京大學工業科學學院助教齋藤一彌(音譯)認為,他們的發現可能“給1000多年來基本上沒有變化的雨傘設計帶來改變”。

英國《每日電訊報》援引他的話報導,“折疊傘的框架有很多部分,連接處容易折斷。 仿瓢蟲的傘將採用無縫彈性框架,因而遇到強風也不會損壞,而且能利用內含的彈性能量迅速被撐起”。

報導說,除了傘,衛星、醫療顯微儀器等需要開合的設備都可以借鑒瓢蟲翅膀的構造。

研究報告發表於最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月刊。

(歐颯)【新華社微特稿】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