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四川黨員說:我們牢記總書記重托]楊幫武:多種疾病折磨 “鐵書記”始終戰鬥在興村富民第一線

“鐵支書”楊幫武走進大竹縣廟壩鎮長樂村, 一幅美麗、繁榮、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畫卷映入眼簾:一幢幢別墅小洋樓靚麗搶眼,

一條條水泥路如玉帶飄進農家院壩, 一套套健身設施一應俱全, 一張張淳樸笑臉洋溢幸福……這一切都得益於一個人, 他就是在“左腎壞死, 右腎積水”等7種疾病折磨下, 始終戰鬥在興村富民第一線, 被群眾親切稱作舍“腎”忘死“鐵支書”的大竹縣廟壩鎮長樂村黨總支書記——楊幫武。

楊幫武(左)在長樂村3組規劃丈量即將動工修建的生產路

心系群眾的“貼心人”

1988年, 楊幫武當選為廟壩鎮長樂村黨支部書記。 走馬上任後, 他強班子、帶隊伍, 興產業、富山村, 聚民心、育和諧, 把一個默默無聞的長樂村變成了達州市新農村建設示範村。 而與長樂村毗鄰、地處大山腹地的華山村, 卻因交通不便、產業滯後等多種原因, 被列為全縣十大特困村之一。 2004年, 大竹縣委著眼于“富村帶窮村、先進帶後進”, 組建長樂村華山村聯合黨支部, 時任長樂村黨支部書記的楊幫武被兩村黨員高票推選為聯合黨支部書記。

依靠民心找出路, 楊幫武深知華山村發展的關鍵。 半個月裡, 他挨家挨戶聽意見, 層層開會聚合力,

讓華山村人看到了發展致富的曙光。 楊幫武找准“癥結”後, 燒的“第一把火”就是理順財務管理。 他帶領村“兩委”幹部, 集中3天時間對華山村村組財務進行全面清理, 共清理出7.8萬元欠款、3萬餘元應收款, 並將賬務張榜公佈。 他用爭取來的2萬多元資金, 當場兌付拖欠村民已久的欠款和村組幹部部分誤工補助, 村民怨氣逐漸消減, 村組幹部工作積極性大大提高。

華山村由於山高坡陡等原因, 農戶依然過著油燈度夜的日子。 “沒得電, 談啥子發展?必須想盡一切辦法讓村民用上電!”楊幫武滿腔執著找鎮黨委、縣級部門、縣上領導彙報、“化緣”, 終於得到了各方支援, 供電工程迅速啟動。 楊幫武帶領村民一起挖坑、豎電杆、拉電線、安裝變壓器。

22天后, 散居在華山村的5個組180戶村民, 徹底告別了千年無電的歷史。 村民王芝孝說:“楊書記把村裡的電燈安上了, 把我們的心也點亮了。 ”

聯合起來的兩個村地域廣、人口多、村情複雜, 楊幫武長期超負荷工作, 身患多種疾病, 但為了工作總是強忍著, 一次次延誤住院診治的良機。 2004年6月, 廟壩鎮領導到長樂村檢查工作時, 楊幫武的病發作了:臉色蒼白, 黃豆般的冷汗順著臉頰直淌。 鎮領導趕緊讓人把他送到達州市中心醫院診治, 結果發現患有膽囊息肉。 可做完手術沒幾天, 楊幫武又悄悄地返回了工作崗位。 2005年8月, 突然下起瓢潑大雨, 為保護好剛剛打好的水泥預製橋面, 楊幫武在給橋面蓋薄膜時, 不慎踩空滑倒, 左手腕粉碎性骨折。

在鎮醫院做完手術後, 他手吊繃帶趕回了工地。 2006年3月, 正在走村串戶的楊幫武腰部疼痛不止, 被隨行的村組幹部急忙送進醫院, 診斷結果為左腎壞死, 必須切除。 可手術後沒幾天, 楊幫武便辦理了出院手續, 回到了工作崗位上。 2008年4月, 楊幫武在硬化華山村公路時, 腰部再次疼痛不止。 在親人的哀求下, 他只好來到達州市中心醫院檢查, 發現自己唯一的右腎也長有積水、腰椎間盤突出嚴重。 但他還是沒有住院治療, 而是請醫生開了些藥, 在腰部綁上夾板, 又忘我地投入到了工作中。

精打細算的“當家人”

交通不暢, 是制約華山村發展的最大瓶頸。 為了爭取專案支持, 楊幫武把華山村貧困面貌拍成照片拿到縣級部門, 不厭其煩地彙報……最終,縣交通運輸局在專案資金緊張的情況下,決定調劑華山村修路。但是,由於施工難度大、項目投入有限,公路建設面臨中途停工的窘況。楊幫武不顧家人強烈反對,用自家樓房作抵押,向信用社貸款8萬元填補資金不足。“楊書記為了咱們村,房子都捨得抵押,我們還有什麼捨不得的?”在他的精神感染下,全村黨員、群眾修路激情空前高漲,主動投資投勞,閉鎖千年的山門終於迎來了開啟的“鑰匙”。10個月後,1.8公里瀝青路和4公里水泥路環村而建,實現組組相連、戶戶相通,鄉親們買賣農產品再也不需要肩挑背磨、一路顛簸。

在長樂村新農村綜合體建設中,為了讓財政下撥的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楊幫武採取“包工不包料”的修建方式,成立理財小組和監督小組。理財小組負責採購材料、資金帳目管理,及時將每筆開支向群眾公佈,做到賬務公開透明。同時,經過比選砍價,直接聯繫廠家購買磚瓦,僅此一項就為群眾節約費用14萬餘元。監督小組負責品質監管,督促建築風格嚴格按照規劃設計施工、建築品質達到國家相關規定要求。7個月後,81棟川東現代風格的漂亮小別墅很快修建完工,所花費用僅相當於“定額造價”的一半左右。村民陶大樹說:“沒有楊書記的‘精打細算’,哪裡花得到這麼少的錢,住得上這麼好的房子!”

楊幫武在村民陳孝群家中徵求意見

帶領致富的“引路人”

從擔任聯合黨支部書記那天起,楊幫武就立誓帶領兩個村的村民共同致富奔小康。“無產業,不興村。”華山村酸性土壤居多,適合種植核桃樹,對套種洋芋、玉米、大豆等也有益。楊幫武5次到縣林業局彙報,爭取1萬餘株優質核桃樹苗,免費分給村民栽種。同時,他充分發揮黨員、幹部的示範帶動效應,推行套種模式提高土地產值,組建黨員技術能手隊伍提供技術指導,發展“核桃+洋芋+玉米+大豆”套種300餘畝,香椿400餘畝。

楊幫武一頭系著華山村的脫貧致富,一頭系著長樂村的長足發展。他利用長樂村土壤肥沃優勢,引導群眾發展具有“短、平、快”效果的優質秦王桃、清脆李等特色產業。為搞好產業惠民工程,楊幫武不顧身體不適,天天帶領村幹部跑田間地頭,一個夏天下來變得又瘦又黑,大家見了他就叫“楊煤炭”。村民王大媽說:“楊書記的皮膚被曬黑了,我們的日子卻紅火起來了。”

巧管善用的“有心人”

作為村黨總支書記,不僅要有為民服務的意識,更要有為民服務的本領,楊幫武深知“打鐵還須自身硬”,時刻踐行著縣委“講黨性、樹新風、重實幹、促發展”的要求。他一有空就來到村辦公室,鑽進“農家書屋”,登陸“黨員教育服務公用平臺”互聯網,查查資料、看看新聞、讀讀報刊,學習各地農村黨建和群眾工作先進經驗,為研究科學的管村治村方法汲取營養。

民心的力量最強大,這是楊幫武總結38年村幹部特別是27年村黨支部書記工作得出的經驗啟迪。2012年,他主導提出了以“創新管理聚民心、轉變作風暖民心、陽光村務順民心、強基固本贏民心”為主要內容的“楊幫武民心工作法”,開啟了農村工作的金鑰匙。實踐證明,“楊幫武民心工作法”收到了基層党建創新加強、社會管理規範有序、村級組織科學運行、群眾工作有效提升的良好效果,使農村呈現出了明禮誠信、感恩奮進、和諧健康的新風尚。

經過幾年的努力,華山村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4年的736元增加到2015年的13896元,長樂村由2004年的2100元增加到2015年的15200元,收到了“1+1>2”的成效,形成了“後進趕先進,先進更先進”的良好局面。2015年12月,廟壩鎮長樂村華山村自然融合集並為長樂村,真正實現了基層組織建設與發展同步。(圖由大竹縣委宣傳部提供 王小林 攝)

不厭其煩地彙報……最終,縣交通運輸局在專案資金緊張的情況下,決定調劑華山村修路。但是,由於施工難度大、項目投入有限,公路建設面臨中途停工的窘況。楊幫武不顧家人強烈反對,用自家樓房作抵押,向信用社貸款8萬元填補資金不足。“楊書記為了咱們村,房子都捨得抵押,我們還有什麼捨不得的?”在他的精神感染下,全村黨員、群眾修路激情空前高漲,主動投資投勞,閉鎖千年的山門終於迎來了開啟的“鑰匙”。10個月後,1.8公里瀝青路和4公里水泥路環村而建,實現組組相連、戶戶相通,鄉親們買賣農產品再也不需要肩挑背磨、一路顛簸。

在長樂村新農村綜合體建設中,為了讓財政下撥的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楊幫武採取“包工不包料”的修建方式,成立理財小組和監督小組。理財小組負責採購材料、資金帳目管理,及時將每筆開支向群眾公佈,做到賬務公開透明。同時,經過比選砍價,直接聯繫廠家購買磚瓦,僅此一項就為群眾節約費用14萬餘元。監督小組負責品質監管,督促建築風格嚴格按照規劃設計施工、建築品質達到國家相關規定要求。7個月後,81棟川東現代風格的漂亮小別墅很快修建完工,所花費用僅相當於“定額造價”的一半左右。村民陶大樹說:“沒有楊書記的‘精打細算’,哪裡花得到這麼少的錢,住得上這麼好的房子!”

楊幫武在村民陳孝群家中徵求意見

帶領致富的“引路人”

從擔任聯合黨支部書記那天起,楊幫武就立誓帶領兩個村的村民共同致富奔小康。“無產業,不興村。”華山村酸性土壤居多,適合種植核桃樹,對套種洋芋、玉米、大豆等也有益。楊幫武5次到縣林業局彙報,爭取1萬餘株優質核桃樹苗,免費分給村民栽種。同時,他充分發揮黨員、幹部的示範帶動效應,推行套種模式提高土地產值,組建黨員技術能手隊伍提供技術指導,發展“核桃+洋芋+玉米+大豆”套種300餘畝,香椿400餘畝。

楊幫武一頭系著華山村的脫貧致富,一頭系著長樂村的長足發展。他利用長樂村土壤肥沃優勢,引導群眾發展具有“短、平、快”效果的優質秦王桃、清脆李等特色產業。為搞好產業惠民工程,楊幫武不顧身體不適,天天帶領村幹部跑田間地頭,一個夏天下來變得又瘦又黑,大家見了他就叫“楊煤炭”。村民王大媽說:“楊書記的皮膚被曬黑了,我們的日子卻紅火起來了。”

巧管善用的“有心人”

作為村黨總支書記,不僅要有為民服務的意識,更要有為民服務的本領,楊幫武深知“打鐵還須自身硬”,時刻踐行著縣委“講黨性、樹新風、重實幹、促發展”的要求。他一有空就來到村辦公室,鑽進“農家書屋”,登陸“黨員教育服務公用平臺”互聯網,查查資料、看看新聞、讀讀報刊,學習各地農村黨建和群眾工作先進經驗,為研究科學的管村治村方法汲取營養。

民心的力量最強大,這是楊幫武總結38年村幹部特別是27年村黨支部書記工作得出的經驗啟迪。2012年,他主導提出了以“創新管理聚民心、轉變作風暖民心、陽光村務順民心、強基固本贏民心”為主要內容的“楊幫武民心工作法”,開啟了農村工作的金鑰匙。實踐證明,“楊幫武民心工作法”收到了基層党建創新加強、社會管理規範有序、村級組織科學運行、群眾工作有效提升的良好效果,使農村呈現出了明禮誠信、感恩奮進、和諧健康的新風尚。

經過幾年的努力,華山村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4年的736元增加到2015年的13896元,長樂村由2004年的2100元增加到2015年的15200元,收到了“1+1>2”的成效,形成了“後進趕先進,先進更先進”的良好局面。2015年12月,廟壩鎮長樂村華山村自然融合集並為長樂村,真正實現了基層組織建設與發展同步。(圖由大竹縣委宣傳部提供 王小林 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