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四家包郵區自媒體大號結盟,“瓶頸明顯”的本地新媒體行業機會在哪?

36氪獲悉, 四家本地生活類自媒體公司“週末做啥”、“行週末”、“南京頭條”與“深度蘇州”日前達成戰略合作, 共同成立長三角自媒體聯盟, 覆蓋人群超過 1000 萬, 未來會有其他本地自媒體陸續加盟。

此前, 當地語系化自媒體做的更多是縱向深挖, 即圍繞當地用戶與廣告主的需求延伸服務體系。 例如, “週末做啥”、“南京頭條”和“行週末”都在運營主號基礎上進行 MCN 孵化, 將本地美食、房產、購物等廣告主集中的版塊拆分出來以獨立帳號的方式運營, 在方便使用者細分的同時滿足那些預算不多的本地廣告主的投放需求。

“深度蘇州”還打造了“深度君”、“吃貨老闆娘”等數個當地語系化 IP, 並在當地發起線下活動。

而聯盟達成後, 四方將在內容、線下活動、廣告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 共用流量與廣告資源。 比如各地最新展覽演出和旅遊活動資訊可同步觸達周邊城市用戶;原本僅在一地舉辦的線下活動可直接覆蓋至四地。 另外用戶打包的好處還在於增強廣告議價權 —— 許多廣告主沒有針對單個城市的投放計畫, 或者會覺得單個城市的用戶覆蓋量不夠, 因此整合也可以為聯盟成員爭取到更多廣告機會。

有關當地語系化新媒體, 36氪認為其中仍存在投資機會, 方向或許是“下沉城市+矩陣”。 核心原因在於, 一二線城市流量已被充分挖掘, 相比之下品牌主仍缺乏效率化觸達下沉城市用戶的管道,

而當地語系化新媒體的好處即是用戶精准, 能幫助有投放需求的廣告主批量找到目標客群。 但由於下沉城市小而散的分佈情況, 不可能像上海一個城市裡就能出現“週末做啥”、“上海吃喝玩樂”等多個帳號, 以多個地方號疊加、矩陣式形態存在更為合理。

這個方向的玩家, 36氪發現的有“雲堆新媒”與“本地頭條”兩家。 前者模式上類似“微播易”, 做新媒體與廣告主的中間匹配, 不自己養號, 平臺上聚集了全國大部分縣級市的自媒體。 而“本地頭條”也以縣為基本單位, 用“當地自媒體合作+編輯推送”的方式生產生活消費及民生新聞等本土化內容, 現已完成 A 輪融資, 經緯中國參與其中。

# 如果你在做相關的創業專案, 歡迎與我郵件聯繫:chenzibing@36kr.com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