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5歲清華醫管研究院與79歲創建人劉庭芳

他, 倡議創建中國第一所專業從事醫院管理研究, 以及培養現代醫院管理人才的學科交叉機構;他, 近80歲高齡仍堅守講臺, 帶教2名博士後、1名博士、19名碩士, 主導10個課題, 主講三門課程, 還分管行政工作;他, 宣佈個人捐贈50萬元助力醫院管理人才培養, 自己在北京還沒有房子……

他, 劉庭芳教授, 清華大學醫院管理研究院(下稱醫管院)創建人。

2017年5月20日, 正當很多浪漫的年輕人忙著表達愛意時, 醫管院迎來5周歲生日。 這一天, 對於劉庭芳而言更是意義非凡。

這位拋家舍業長期奔波於北京和深圳兩地的老者, 決定獻給醫管院一份大禮——私人捐助 50萬元人民幣作為優秀學生獎勵基金, 並將他在2010年獲得的中國醫管最高獎項——中國醫院突出貢獻獎的金質獎章一併捐贈。

“這是艱辛的五年, 也是有意義的五年。 ”因剛剛做完膝關節手術而拄著雙拐來到慶典現場的劉庭芳, 跟與會者分享了自己參與籌建、發展醫管院的心路歷程。

溯源與啟示

1997年10月, 劉庭芳第一次訪問美國。 當芝加哥大學副校長介紹大學院系時, 他第一次聽說“醫院管理系”。 經過瞭解, 芝加哥大學醫院管理系建立於1934年, 而且美國約有20多所大學設置醫院管理系或專業。

這一意外發現, 深深吸引了劉庭芳。 當他第二次訪問美國哈佛大學的時候, 找到自己在哈佛大學教書的師長, 向他請教美國醫院管理的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和涵蓋內容。 訪問結束後, 劉庭芳又自掏腰包8萬人民幣考察美國另外10所大學的醫院管理系, 收集大量資料。

頓悟與探索

2005年, 劉庭芳來到中國臺灣考察一家醫院, 無意中得知早在1962年, 臺灣的元培醫專就開設了醫院管理課程。

經過詳細瞭解, 臺灣的醫院管理理念源自美國。 20世紀60年代初, 臺灣首位赴美留學並獲得美國密西根大學醫務管理碩士學位的張錦文先生, 把美國現代醫院管理理念帶入臺灣, 進而改變整個臺灣醫院管理的現狀。

日益聚焦醫院管理的劉庭芳還瞭解到,

法國每年有1500家醫院院長在接受過醫院管理培訓之後, 才能夠擔任院長職務;日本1949年建立國立醫療病院管理研究所, 培養現代化醫院管理者;印度也有醫院管理人才培養計畫。

“中國有世界上最大的醫療服務體系, 有最大的單體醫院, 即便我們短期內不能跟發達國家看齊, 也不能落後於其他發展中國家或地區。 ”劉庭芳暗下決心, 一定要把醫院管理專業引進中國大陸。

機遇和開創

回國後的劉庭芳開啟了“傳教佈道”之路。

他走訪國內多所大學, 希望可以設立醫院管理專業, 讓現代醫院管理理念在國內紮下根。 遺憾的是, 生源問題、就業問題, 是劉庭芳多次被拒的主要理由。

後來, 劉庭芳在清華大學找到醫院管理專業生根發芽的土壤。

得益于大學領導的鼎力支持, 雙方商討後的短短一年多時間, 清華大學醫院管理研究院便告誕生。

探索總是艱難的。 經過校內外專家以及國家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的三次修改、六次評估, 清華大學醫院管理研究院的研究生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終於出爐。

劉庭芳把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歸納為“一合兩化”。 所謂“一個合”, 是指多學科的交叉與融合, 這也是清華大學的特點;至於“兩個化”, 是指教師團隊的國際化和學術基地的國際化。

健康界瞭解到, 該研究院的老師全部都有海外留學背景, 90%的專業課程中借鑒自臺灣地區和美國。 另外, 研究院不僅為學生提供去大醫院實習的機會, 還安排他們赴中國臺灣地區乃至美國等地接受長達三個月左右的實習。

眺望未來

關於未來發展,劉庭芳對清華大學醫院管理研究院期待滿滿:

第一,有計劃、成建制、儘快地引進國際化、高水準的中青年教學、科研人才,研究院現在最年輕的教師57歲,年齡普遍偏大;

第二,擴大招生規模,特別是擴大在職生的招生規模,國內對於醫院管理人才的需求量巨大;

第三,組織校內外、國內外的專家學者編寫現代醫學管理學系列教材。

第四,向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申報開設醫院管理專業,解決目前醫院管理專業掛靠在另外一個學院的尷尬,成立醫院管理學院,設置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教育培養體系;

第五,爭取從2019年開始向全球招納留學生;

第六,組織校內外、國內外的專家學者開辦現代醫院管理學學報或中英文期刊;

第七,在現有基礎上集中全院資源開展前瞻性、高水準、高價值的科研課題;

第八,進一步加強與世界一流大學和國內外知名大學的交流與合作,終極目標是將清華大學醫院管理研究院建設為與清華大學綜合實力相匹配的世界一流醫院管理殿堂。

劉庭芳發言末尾,說了一段感動全場的心語。健康界呈上原話:

“為了實現清華醫管宏偉遠大的戰略目標,我願意繼續點燃夕陽之火,不忘初心,在漫長、艱辛、曲折、光榮的里程中,甘當鋪路石子。做到生命不止,戰鬥不息。雖然我的兒孫在海外,我們一年只能見一次面,但是我在清華大學有很多兒孫,同學們都喊我劉爺爺。世界上本來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王蒙對創新的定義我非常贊同:‘任何創新都是對平庸、平均數和思維定勢的挑戰。’人可以不偉大,但人不能平庸。空談誤國,實幹興邦。有了理想,有了夢想一定要踐行。醫管是個新事物。借用孫中山先生的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謝謝各位!”

還安排他們赴中國臺灣地區乃至美國等地接受長達三個月左右的實習。

眺望未來

關於未來發展,劉庭芳對清華大學醫院管理研究院期待滿滿:

第一,有計劃、成建制、儘快地引進國際化、高水準的中青年教學、科研人才,研究院現在最年輕的教師57歲,年齡普遍偏大;

第二,擴大招生規模,特別是擴大在職生的招生規模,國內對於醫院管理人才的需求量巨大;

第三,組織校內外、國內外的專家學者編寫現代醫學管理學系列教材。

第四,向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申報開設醫院管理專業,解決目前醫院管理專業掛靠在另外一個學院的尷尬,成立醫院管理學院,設置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教育培養體系;

第五,爭取從2019年開始向全球招納留學生;

第六,組織校內外、國內外的專家學者開辦現代醫院管理學學報或中英文期刊;

第七,在現有基礎上集中全院資源開展前瞻性、高水準、高價值的科研課題;

第八,進一步加強與世界一流大學和國內外知名大學的交流與合作,終極目標是將清華大學醫院管理研究院建設為與清華大學綜合實力相匹配的世界一流醫院管理殿堂。

劉庭芳發言末尾,說了一段感動全場的心語。健康界呈上原話:

“為了實現清華醫管宏偉遠大的戰略目標,我願意繼續點燃夕陽之火,不忘初心,在漫長、艱辛、曲折、光榮的里程中,甘當鋪路石子。做到生命不止,戰鬥不息。雖然我的兒孫在海外,我們一年只能見一次面,但是我在清華大學有很多兒孫,同學們都喊我劉爺爺。世界上本來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王蒙對創新的定義我非常贊同:‘任何創新都是對平庸、平均數和思維定勢的挑戰。’人可以不偉大,但人不能平庸。空談誤國,實幹興邦。有了理想,有了夢想一定要踐行。醫管是個新事物。借用孫中山先生的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謝謝各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