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美麗雲南:穿越自然保護區 翻越心中的高黎貢

原標題:翻越心中的高黎貢

雲霧繚繞 雲報集團融媒體記者 周燦 陳飛 攝

出發前, 記者曾問在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多年的省林業廳專家趙曉東:那麼多人走進過這座極具“高度”和“深度”的大山,

我們如何走出新意?他停頓了幾秒, 笑答:每一個走進它的人都會有不一樣的發現。

5月21日清晨, 我們融媒體報導組全體成員從保山市高黎貢山旅遊度假區管委會百花嶺村出發, 開始翻越高黎貢山海拔3125米的南齋公房至騰沖林家鋪子。

歷時15個小時的翻越, 每個人心中都有了一座屬於自己的高黎貢……

整裝待發

山間跋涉

永定古橋

戰爭遺跡

紅腹角雉

蕨類植物

潺潺流水

悠悠古道

高山杜鵑

從萬千生靈的家門口路過

翻越高黎貢山之前,一直心懷忐忑,怕自己無法完成挑戰,成為隊伍的累贅,但又捨不得放棄與高黎貢山親近的機會,最終還是將翻越作為對自己勇氣和毅力的一次測試。結果證明,高黎貢山比想像中更美,我比想像中更強,護林員比想像中更值得尊敬。

以生物多樣性著稱的高黎貢山,是萬千生靈棲息的家園。翻越高黎貢山,就像從萬千生靈的家門口路過。對高黎貢山瞭解得越多,對生態文明體會得越深,就越不願意驚擾這裡的萬千生靈,就更希望它們生活得自在快樂。

從它們的家門口路過,我屏住了呼吸,放輕了腳步:除了清新的空氣,未帶走任何東西;除了腳印,未留下任何污染。我願盡力,促進高黎貢山生態保護,促進人與萬千生靈和諧相處。

雲報集團融媒體記者 程三娟

點滴積累中不斷延伸

中午2點鐘,我精疲力竭地坐在通往南齋公房的馬幫路中間,環視著空寂的山林。

3個小時前,全體人員還沉浸在走進原始山林,用手撫摸不帶一粒灰塵的綠葉、用山林俯仰皆是的美景,為自己的相機“加冕”的興奮中。這花叫啥名、這樹怎麼長這樣……一個接一個的問題讓隨行和直播後臺的專家都忙不過來。這是一種久違的、每個人在童年時期都曾經歷的強烈求知欲,沉浸在自然生靈的魅力中。

此時,當隊伍拉長、周圍不見一個人影時,孤寂爬上心頭。我開始審視腳下這條先輩在山林中拓出的南方絲綢古道。這塊石頭也許是騰越馬幫“貢獻”的,這個圓木臺階也許是大理商隊修築的……一條穿越大自然的艱險之路,在多少代人的點滴積累中不斷延伸,展示著人類生命的韌度。

高黎貢山是人與自然共同的作品,它的創作今日還在延續。沒有了長長的馬隊,我們這些古絲路上的後輩依然在這裡行走。

我走過一處遊覽標識牌前,上面介紹,此處的負氧離子含量為每立方釐米2萬多個,保護完好的森林生態系統使這裡成為一個天然森林氧吧,下面寫著8個字“尊崇自然 敬畏生命”。

雲報集團融媒體記者 劉曉穎

穿越,心靈在這裡交融

高黎貢山層巒疊嶂。今天的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從百花嶺到林家鋪子,一群充滿激情,夢想用文字、圖片、影像展現自然保護區壯麗景觀和豐富動植物物種的媒體人,實現了準備已久的穿越。

整整一天,享受了多姿多彩的森林奇景,忍受著蚊蟲的侵擾,還擔心熊出沒;感受了南方絲綢古道的陡峭崎嶇,也享受了一堂科普的盛宴。當每位穿越者拖著極其疲倦的身體到達終點時,辛苦並快樂著成了口頭禪。

穿越,經歷了不同海拔植被類型——雨林、季風常綠闊葉林、中山濕性常綠闊葉林、針葉林,感受到探究自然奧秘給靈魂提供一種有益的養料,心靈在淨化;穿越,體驗了生態建設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艱辛,林業工作者需要具備的科學知識,保護管理者和護林員每日巡護、執法和開展研究的艱辛;穿越,目睹了自然保護區的生態地位、功能和價值;穿越,我們深深體會到生物多樣性與文化多樣性的交融。

省林業廳保護處處長 鐘明川

雲南日報報業集團、雲南省林業廳 融媒體報導(雲南日報)

悠悠古道

高山杜鵑

從萬千生靈的家門口路過

翻越高黎貢山之前,一直心懷忐忑,怕自己無法完成挑戰,成為隊伍的累贅,但又捨不得放棄與高黎貢山親近的機會,最終還是將翻越作為對自己勇氣和毅力的一次測試。結果證明,高黎貢山比想像中更美,我比想像中更強,護林員比想像中更值得尊敬。

以生物多樣性著稱的高黎貢山,是萬千生靈棲息的家園。翻越高黎貢山,就像從萬千生靈的家門口路過。對高黎貢山瞭解得越多,對生態文明體會得越深,就越不願意驚擾這裡的萬千生靈,就更希望它們生活得自在快樂。

從它們的家門口路過,我屏住了呼吸,放輕了腳步:除了清新的空氣,未帶走任何東西;除了腳印,未留下任何污染。我願盡力,促進高黎貢山生態保護,促進人與萬千生靈和諧相處。

雲報集團融媒體記者 程三娟

點滴積累中不斷延伸

中午2點鐘,我精疲力竭地坐在通往南齋公房的馬幫路中間,環視著空寂的山林。

3個小時前,全體人員還沉浸在走進原始山林,用手撫摸不帶一粒灰塵的綠葉、用山林俯仰皆是的美景,為自己的相機“加冕”的興奮中。這花叫啥名、這樹怎麼長這樣……一個接一個的問題讓隨行和直播後臺的專家都忙不過來。這是一種久違的、每個人在童年時期都曾經歷的強烈求知欲,沉浸在自然生靈的魅力中。

此時,當隊伍拉長、周圍不見一個人影時,孤寂爬上心頭。我開始審視腳下這條先輩在山林中拓出的南方絲綢古道。這塊石頭也許是騰越馬幫“貢獻”的,這個圓木臺階也許是大理商隊修築的……一條穿越大自然的艱險之路,在多少代人的點滴積累中不斷延伸,展示著人類生命的韌度。

高黎貢山是人與自然共同的作品,它的創作今日還在延續。沒有了長長的馬隊,我們這些古絲路上的後輩依然在這裡行走。

我走過一處遊覽標識牌前,上面介紹,此處的負氧離子含量為每立方釐米2萬多個,保護完好的森林生態系統使這裡成為一個天然森林氧吧,下面寫著8個字“尊崇自然 敬畏生命”。

雲報集團融媒體記者 劉曉穎

穿越,心靈在這裡交融

高黎貢山層巒疊嶂。今天的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從百花嶺到林家鋪子,一群充滿激情,夢想用文字、圖片、影像展現自然保護區壯麗景觀和豐富動植物物種的媒體人,實現了準備已久的穿越。

整整一天,享受了多姿多彩的森林奇景,忍受著蚊蟲的侵擾,還擔心熊出沒;感受了南方絲綢古道的陡峭崎嶇,也享受了一堂科普的盛宴。當每位穿越者拖著極其疲倦的身體到達終點時,辛苦並快樂著成了口頭禪。

穿越,經歷了不同海拔植被類型——雨林、季風常綠闊葉林、中山濕性常綠闊葉林、針葉林,感受到探究自然奧秘給靈魂提供一種有益的養料,心靈在淨化;穿越,體驗了生態建設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艱辛,林業工作者需要具備的科學知識,保護管理者和護林員每日巡護、執法和開展研究的艱辛;穿越,目睹了自然保護區的生態地位、功能和價值;穿越,我們深深體會到生物多樣性與文化多樣性的交融。

省林業廳保護處處長 鐘明川

雲南日報報業集團、雲南省林業廳 融媒體報導(雲南日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