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尼祿孕蓮講述埃及古今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漣而不妖。 ”自古中華文人墨客就對蓮花青睞有加。 而在地球的另一側, 同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埃及也對蓮花有著非比尋常的情感。

一場揭開埃及面紗的神秘之旅必然少不了探尋著名的神殿廟宇。 多少年來, 埃及被視作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由既千差萬別又密不可分的上、下兩部分組成的國度。 在下埃及的沙漠中, 百餘座金字塔俯瞰著開羅的茶馬古道、人來人往;在上埃及的尼羅河畔, 則散落著規模不一、星羅棋佈的各式殿宇。

徜徉在巨石聳立的殿宇中, 只聞旁人聲, 不見旁人影。 眼神交錯之際, 總有時空穿越的幻覺。 仰望柱隙間的天空, 竟然驚奇發現石柱的上方藏有玄機。 石柱筆直挺拔, 直指藍天, 到了頂端卻開枝散葉, 生出石花。 飽滿、頑強、鎮定、永恆, 宛如出征將士的盔甲。 令人稱奇的是, 每一片花瓣的大小、形狀都猶如按卡尺測量過一般標準、統一。

正在我納悶、驚訝之際, 耳邊傳來了當地導遊的解釋, “你沒看錯, 那是埃及的國花——蓮花。 ”

類似的景觀在盧克索神廟尤為壯觀, 近百根要四五個人張開雙臂才能圍抱的粗大高柱直逼蒼穹, 氣宇軒昂地構成岩石森林。 它們矗立於此千年, 仰望日月星辰, 訴說著古埃及人對太陽神的讚美和嚮往, 見證著法老王的豐功偉績……而這一切華美篇章都由石柱頂端的蓮花畫上圓滿的句號。 盧克索神廟的蓮花或含苞待放, 或絢爛綻放, 陽光從石柱之間傾瀉, 灑在地面上斑駁出蓮花的輪廓和靈魂, 光影疊亂, 深邃神秘, 遺韻深遠。 讓人回味無窮的是, 原本單一、乏味的石柱由於蓮花封頂的特殊設計, 變得多姿多彩,

深不可測, 秀雅別致, 飽含精神象徵, 擁有了無盡的生命活力。

象徵高雅、聖潔的蓮花為何會出現在這看似不毛之地的沙漠之中?這還要追溯到法老王時代。

據當地人介紹, 孕育埃及文明的尼羅河曾是蓮花的故鄉。 早在金字塔建造之前, 河兩岸富庶的土地上就長滿了紅、白、藍三種顏色的蓮花。 紅蓮花被人們稱為“埃及蠶豆花”, 現在已經基本絕種;白蓮花更為常見, 被埃及人稱為“埃及百合”;藍蓮花則被譽為“阿拉伯睡蓮”。

能在沙漠中頑強生長, 蓮花蘊涵的強大生命力不言而喻, 於是古埃及人認為蓮花象徵著輪回與復活, 將它稱之為“生命之花”。 這也就不難解釋, 為何考古學家們曾在古埃及第19王朝法老王拉美西斯二世的木乃伊棺木上發現一整束白蓮了。

在埃及人的觀念裡, 具有頑強生命力的蓮花與永垂不朽的愛情也息息相關。 口口相傳, 古埃及神話傳說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長著鷺頭和人身的埃及智慧之神托特有一位賢慧、忠貞的妻子埃赫阿慕納, 阿慕納特意奉獻給丈夫一束蓮花, 表達對丈夫忠誠不渝的聖潔愛情。 於是, 蓮花在埃及也成為了忠貞與愛情的代名詞。

埃及人對蓮花的喜愛猶如他們的文明一樣, 穿越時間, 延續至今。 現在, 蓮花依然是當地人用作饋贈親友的最佳禮品。 他們對蓮花的喜愛也反映在生活的蛛絲馬跡中, 地毯的花紋、帳篷的布面、建築物的牆壁上……都隨處可見蓮花狀的圖案和雕刻。

坐落在紮馬利克島上的開羅塔就是將蓮花形象運用於建築的典型範例。

設計如蓮花狀的開羅塔, 整個塔身鑲有250萬塊米黃色瓷磚, 在塔的第14層有旋轉餐廳, 埃及政府經常在這裡舉行宴會招待國際要人。 正如艾菲爾鐵塔在法國人心中的地位一樣, 開羅塔一直是埃及人心中的驕傲。

無獨有偶, 位於尼羅河畔的35層埃及新建外交部大樓建築底部的柱子和頂端結構也借鑒了蓮花的形狀, 據當地人介紹, 該建築還榮獲了阿拉伯國家的最佳建築獎, 理由是它把古代傳統與現代文化有機地結合在了一起。 (袁 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