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通訊:土耳其小城見證海龜保護全球合作

新華社安卡拉3月16日電 通訊:土耳其小城見證海龜保護全球合作

新華社記者秦彥洋 王峰

春雨淅淅, 清風陣陣, 位於地中海之濱達拉曼市的達卡麥爾海龜保護中心, 人聲鼎沸。 來自土耳其各地的學者、官員和志願者近日在土耳其海龜科學委員會雙年會上熱烈討論保護海龜的下一步行動計畫。

窗外, 目光所及之處, 有一段長達4.5公里的美麗沙灘, 這是全球瀕危動物赤蠵龜在地中海重要的產卵地。

赤蠵龜是全球現存的7種海龜之一。 近年來, 由於人類活動的不利影響, 原本廣泛分佈在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的赤蠵龜數量銳減,

已被列為國際瀕危物種。

達卡麥爾中心的全稱是海龜研究、救治和康復中心, 其日常管理由土耳其棉花堡大學承擔。 得益於研究與實踐的深度結合, 這一中心在海龜救治技術上走在全球前列。

2015年, 一隻赤蠵龜因螺旋槳事故下顎受損, 被送到中心救治。 科研人員借助前沿的3D列印技術, 掃描海龜骨骼結構, 精確地“列印”出人造下顎, 成為全球首例利用3D列印技術救治海龜的案例。

為了更好地研究和保護海龜, 科研人員在海龜背部安裝衛星定位系統, 記錄其洄游線路、移動速度、潛水深度等重要資料。 在近海水域, 快艇和漁業活動是海龜的最大威脅。 科研人員協助當地漁民改進快艇螺旋槳葉片、開發漁網逃脫裝置,

從而降低海龜在近海受傷或被困的概率。

“隨著環境的改善, 來達卡麥爾附近沙灘產卵的赤蠵龜數量穩步增長, 總體比10年前翻了一番, ”達卡麥爾中心研究助理多安說。

儘管保護海龜的技術進步令人讚歎, 但達卡麥爾中心主任雅庫普·卡斯卡教授表示, 技術改進只是被動應對, 海龜保護不能僅靠科研人員, 更要調動公眾參與。 為此, 達卡麥爾中心近年來在其英文網站面向全球招募志願者, 在赤蠵龜產卵和孵化的夏季, 負責海灘巡邏、清潔、公眾教育等工作。

多安說, 在達卡麥爾當志願者沒有任何報酬, 甚至每月還要倒貼生活費, 但每年仍然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志願者踴躍報名。

來自尼日爾的阿裡正在土耳其留學,

他已經是第二年擔任志願者了。 當被問及選擇來這裡的原因時, 他回答:“小海龜破殼而出的時候, 有些會被燈光誤導爬向城鎮, 我負責把它們捧在手裡送回大海, 那種成就感令人難忘。 ”

“每年有200萬左右的遊客到訪達拉曼市, 其中多數是受到海龜保護中心及周圍美景的吸引, ”卡斯卡教授說, “我們的救助中心對公眾免費開放。 ”

海龜是一種高度迴遊性動物, 常常在大洋中遷徙數千海裡。 根據達卡麥爾中心的衛星定位資料, 在土耳其海灘出生的赤蠵龜最遠會到達南非海域。

卡斯卡教授認為, 保護這種大洋迴遊性動物, 僅靠一地之力、一國之力是遠遠不夠的, 需要世界各國共同努力。

達卡麥爾中心的國際化程度令人印象深刻,

不僅志願者來自全球, 所有資料都有英文版本, 而且一向重視國際學術交流。 2015年4月, 第35屆海龜保護國際研討會在達拉曼市召開, 來自全球80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齊聚這裡為海龜的未來獻計獻策。

“中國是海洋大國, 有現存7種海龜中的5種, ”當得知記者來自中國時, 卡斯卡教授顯得有些興奮, “我們張開雙臂歡迎中國同行和中國民眾參與到海龜保護的全球事業中, 一道保護好海龜這一古老生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