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檳榔穀吸氧之旅】挑戰勇氣與膽量的奇遇之旅

- 圖文 挪挪媽 –

前陣子, 我們一家三口去海南過了個年, 除了享受了數天碧波銀海金沙灘, 以及從霾都走出去的人把哪哪兒都特別不真實的藍天白雲看了個夠之外, 還帶孩子參加了 “海南檳榔谷童子營”。

作為旁觀者, 這種為人母的視角所體驗到的國際童子營教育, 還是非常受啟發的。

除了是為這次孩子參加童子營的經歷做一個總結, 畫一個句號外, 也可以當作一個攻略吧, 方便感興趣的媽媽們按圖索驥。

交通

“海南檳榔谷童子營”坐落在海南省保亭縣, 離三亞市區大約一個半小時車程。

我們之前去的是萬寧的幾個小島, 所以是從萬寧驅車到海口東火車站(和海口“美蘭機場”是一個地兒), 坐火車到亞龍灣, 從亞龍灣火車站開車到童子營基地。

海口東火車站與海口美蘭機場是在一起的, 飛機火車無縫切換, 特別方便, 也就是說如果從內陸地區過去,

可以從你的城市坐飛機到海口美蘭機場, 不用出機場, 根據指示牌走過機場-火車站連接通道就可以直接去坐火車了。

從海口火車站(美蘭機場)到亞龍灣火車站的車次非常多, 每半小時就有一趟, 火車大約不到兩個小時就能到亞龍灣。

提前跟童子營的接待人員說好時間,

他們都會派車到亞龍灣火車站來接的。 或者到了亞龍灣火車站後, 站門口很好打車, 打車費不超過50元就能到“檳榔谷童子營基地”了。

另外, 這次參加童子營的好幾位小朋友, 有八、九歲的, 都是獨立乘飛機到達海口機場的, 提前與童子營說好時間地點等, 他們甚至會去機場接機, 這個真的要為營地的接待工作點個贊, 也為獨立出行的小朋友點個贊。

費用

童子營只開寒假和暑假兩個時間段, 每次四期, 每期七天, 全程都是孩子獨立參加, 父母不能跟。

我看他們“官微”上2017暑假營最新的報價是國內營6950元。 (以實際報價為准~)

其中包括在營地的所有吃穿用度, 包括入營五件套(制服衣服、制服褲子、制服領巾、訓練T恤、野營襪子)和5A級景區檳榔穀門票, 但是並不包含來回三亞的交通費啦。

進了營地後, 理論上就不允許再穿便服了, 加上吃穿住行全包, 所以除了一次性的收費外, 基本沒有花錢的地方了。 營地有個小超市, 也有醫務室, 一些基本的生活用品和普通應急藥品都可以買的到。

這是孩子們上課的地方, 一片特別美貌的山頂建築。

營地分兩個部分,一是山腳下的營地,供小營員們吃住,各類課程除水上項目外都要到山頂的教育基地去上課,每天至少兩趟來回山路,別的不說,負氧離子的吸收是夠夠的了。

教室外的連綿群山與經典吉蔔力式的藍天白雲。

營地裡是全國各地的小朋友,天南海北哪兒都有(全程專業外籍教練)。另外,他們似乎有把中國孩子送去美國參加童子營的計畫,想必這種國際營也會很受歡迎的。

因為中外學校假期時間的原因,所以有國外小朋友的這種國際營只能在暑假開,因為外國孩子過聖誕假期,我們是春節假期,所以寒假就全是國內營了。

正文開始~

首先必須聲明的是,“童子營”並不是國內熟悉的針對孩子的“軍事化訓練”,並不是讓孩子去接受所謂“吃苦教育”的。

說實話,我對“從小要讓孩子吃苦”的那套理論非常反感,孩子只有打小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成長的快樂、周遭的愛、世界的多姿多彩,才有可能愛人類愛社會,一切以“吃苦”、“沒苦也得給孩子找苦吃”為前提條件的所謂鍛煉都是反人類。

另外,童子營並不是一場演出;不是為了劃分窮富階級而設立的專享機構;也不是一支有一個司令官高高在上統令的有政治傾向的軍隊;

童子營是國外文化中特別普遍、可以說眾所周知的一種事物,類似于我們常說的素質教育,只不過老外不大習慣把“素質”兩個字僅僅掛在嘴邊,所有6~18歲的孩子都會去參加童子營訓練,以期達到優秀與傑出的目標。

美國前總統福特就曾是鷹級童子軍,此外,在登上月球的12名宇航員中,有11名都曾經是童子營出身。從羅斯福到奧巴馬,19位美國前總統都參與並盛讚過童子營的貢獻。

這是我們去報到的第一天,除了發放必備物資外,所有教官、助教都已經開始行動起來了,會主動與孩子們進行交流,幫助他們熟悉營地。

這種參與方式的好處就在於,你的吃住行學玩,每個環節都是和外教在一起,都是英語與童子營環境,從語言到體系,並不是簡單複製國外那一套。

每天早中晚各一次營地集結,童子營教官非常善於提升“士氣”,雖然也需要集體軍事生活的快速行動、規則遵守,但因為教官們隨時隨地的熱情感染,所以並不枯燥。

每一天都是新的開始,每一個太陽升起的日子都要元氣滿滿,整個團隊的氛圍非常陽光。

每天的飯前分組遊戲簡直笑料百出,孩子們各種天分啊。

每天早上都會有非常莊嚴的升旗儀式。因為童子營的故鄉在美國,所以升起的是中、美、童子營軍旗三面。

無論何時,看到祖國國旗的升起,內心還是很激動的。

這是第一次升旗,點擊放大圖片,橫屏,看見那個全場唯一左手敬禮的小孩兒了吧。

從我的前期瞭解和參與感受來講,童子營更像是一個有目標、有精神的集體遊戲。

它純粹是提供了在多元文化中(不同種族、不同民族)孩子的一個活躍的戶外或精神活動。

我是挺希望能在讓大家看到正式的課程之前,多說兩句的,因為你會發現童子營教育完全不是個“課外培訓班”那麼簡單。

這七天的“沉浸式旁觀”,給我最大的感受。

第一、他們是玩兒真的,比如下一篇會給大家講到的“徒步”課程,一幫小營員,真往原始森林裡紮,完全沒路啊,徒步幾公里去一個“蝙蝠洞”裡探險,我最早聽說課程設置的時候,以為蝙蝠洞就是那麼一說,我跟著去了,沒想到最後給我嚇得半死,真是滿天飛蝙蝠,各種長腿大蜘蛛,不貓著腰走路都怕被蝙蝠撞上。

第二、因為營地和課堂分別在山腳和山頂,所以每天至少兩趟來回上下山路。最初真的有孩子因為體力跟不上,或生病,走得非常困難,在我們熟悉的教育環境中,遇到這種情況一般會聽到鼓勵的聲音“堅持,一定要堅持”。

但童子營的教官會非常耐心地陪你席地坐下,告訴你,不一定非要勉強自己堅持,要考慮自己的身體實際承受能力,我會陪你休息,如果一會兒你覺得可以了,我們接著走,如果不行,我們就回山腳營地,這並不是讓人難堪的事情。

你認為這是一種“洩氣”嗎?其實不然,這恰恰是一種針對青少年心理的,隨時隨地傳遞出的“別擔心,我和你在一起,選擇權在你”的“安全感教育”。

在營地這幾天,實際上所有孩子都會選擇堅持下去的,有些年紀大的營員會非常主動地幫助年齡小的孩子,到了後面幾天,一個個的簡直健步如飛,我這總坐在辦公室缺少鍛煉的“老胳膊老腿兒”還真有點跟不上他們了。

第三、與國內傳遞出的價值觀不同,國內的孩子經常被聽見,慢慢也變成自己說的一句話——“我是最棒的”、“我是最好的”。

事實上,這種盲目自信是無意義的。

而童子營宣揚的是:人在社會上,一定會身處競爭,有競爭就一定會有輸贏,贏的小朋友自然會受到大家的稱讚,但輸掉比賽的一方也照樣會收穫掌聲,而且整個團隊都會感謝他付出的努力。

在孩子身上培養出良好的品德,比如自信,榮譽感,自律,尊重,無私,體驗生活,有活力,和有志向,有積極的心態、提升挫折承受的能力和情緒管理能力,勇於挑戰,勇於接受失敗等等。

這些品德,童軍活動裡的訓練中都能提供,而且與國內教育不同的是,這些精神的領會完全不會由童子營中的任何一個人單憑描述或語言灌輸給你。

童子營教育也談"從娃娃抓起"那一套,不僅中國如此,其實你會發現許多人類共識,全世界都是如此。

營地分兩個部分,一是山腳下的營地,供小營員們吃住,各類課程除水上項目外都要到山頂的教育基地去上課,每天至少兩趟來回山路,別的不說,負氧離子的吸收是夠夠的了。

教室外的連綿群山與經典吉蔔力式的藍天白雲。

營地裡是全國各地的小朋友,天南海北哪兒都有(全程專業外籍教練)。另外,他們似乎有把中國孩子送去美國參加童子營的計畫,想必這種國際營也會很受歡迎的。

因為中外學校假期時間的原因,所以有國外小朋友的這種國際營只能在暑假開,因為外國孩子過聖誕假期,我們是春節假期,所以寒假就全是國內營了。

正文開始~

首先必須聲明的是,“童子營”並不是國內熟悉的針對孩子的“軍事化訓練”,並不是讓孩子去接受所謂“吃苦教育”的。

說實話,我對“從小要讓孩子吃苦”的那套理論非常反感,孩子只有打小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成長的快樂、周遭的愛、世界的多姿多彩,才有可能愛人類愛社會,一切以“吃苦”、“沒苦也得給孩子找苦吃”為前提條件的所謂鍛煉都是反人類。

另外,童子營並不是一場演出;不是為了劃分窮富階級而設立的專享機構;也不是一支有一個司令官高高在上統令的有政治傾向的軍隊;

童子營是國外文化中特別普遍、可以說眾所周知的一種事物,類似于我們常說的素質教育,只不過老外不大習慣把“素質”兩個字僅僅掛在嘴邊,所有6~18歲的孩子都會去參加童子營訓練,以期達到優秀與傑出的目標。

美國前總統福特就曾是鷹級童子軍,此外,在登上月球的12名宇航員中,有11名都曾經是童子營出身。從羅斯福到奧巴馬,19位美國前總統都參與並盛讚過童子營的貢獻。

這是我們去報到的第一天,除了發放必備物資外,所有教官、助教都已經開始行動起來了,會主動與孩子們進行交流,幫助他們熟悉營地。

這種參與方式的好處就在於,你的吃住行學玩,每個環節都是和外教在一起,都是英語與童子營環境,從語言到體系,並不是簡單複製國外那一套。

每天早中晚各一次營地集結,童子營教官非常善於提升“士氣”,雖然也需要集體軍事生活的快速行動、規則遵守,但因為教官們隨時隨地的熱情感染,所以並不枯燥。

每一天都是新的開始,每一個太陽升起的日子都要元氣滿滿,整個團隊的氛圍非常陽光。

每天的飯前分組遊戲簡直笑料百出,孩子們各種天分啊。

每天早上都會有非常莊嚴的升旗儀式。因為童子營的故鄉在美國,所以升起的是中、美、童子營軍旗三面。

無論何時,看到祖國國旗的升起,內心還是很激動的。

這是第一次升旗,點擊放大圖片,橫屏,看見那個全場唯一左手敬禮的小孩兒了吧。

從我的前期瞭解和參與感受來講,童子營更像是一個有目標、有精神的集體遊戲。

它純粹是提供了在多元文化中(不同種族、不同民族)孩子的一個活躍的戶外或精神活動。

我是挺希望能在讓大家看到正式的課程之前,多說兩句的,因為你會發現童子營教育完全不是個“課外培訓班”那麼簡單。

這七天的“沉浸式旁觀”,給我最大的感受。

第一、他們是玩兒真的,比如下一篇會給大家講到的“徒步”課程,一幫小營員,真往原始森林裡紮,完全沒路啊,徒步幾公里去一個“蝙蝠洞”裡探險,我最早聽說課程設置的時候,以為蝙蝠洞就是那麼一說,我跟著去了,沒想到最後給我嚇得半死,真是滿天飛蝙蝠,各種長腿大蜘蛛,不貓著腰走路都怕被蝙蝠撞上。

第二、因為營地和課堂分別在山腳和山頂,所以每天至少兩趟來回上下山路。最初真的有孩子因為體力跟不上,或生病,走得非常困難,在我們熟悉的教育環境中,遇到這種情況一般會聽到鼓勵的聲音“堅持,一定要堅持”。

但童子營的教官會非常耐心地陪你席地坐下,告訴你,不一定非要勉強自己堅持,要考慮自己的身體實際承受能力,我會陪你休息,如果一會兒你覺得可以了,我們接著走,如果不行,我們就回山腳營地,這並不是讓人難堪的事情。

你認為這是一種“洩氣”嗎?其實不然,這恰恰是一種針對青少年心理的,隨時隨地傳遞出的“別擔心,我和你在一起,選擇權在你”的“安全感教育”。

在營地這幾天,實際上所有孩子都會選擇堅持下去的,有些年紀大的營員會非常主動地幫助年齡小的孩子,到了後面幾天,一個個的簡直健步如飛,我這總坐在辦公室缺少鍛煉的“老胳膊老腿兒”還真有點跟不上他們了。

第三、與國內傳遞出的價值觀不同,國內的孩子經常被聽見,慢慢也變成自己說的一句話——“我是最棒的”、“我是最好的”。

事實上,這種盲目自信是無意義的。

而童子營宣揚的是:人在社會上,一定會身處競爭,有競爭就一定會有輸贏,贏的小朋友自然會受到大家的稱讚,但輸掉比賽的一方也照樣會收穫掌聲,而且整個團隊都會感謝他付出的努力。

在孩子身上培養出良好的品德,比如自信,榮譽感,自律,尊重,無私,體驗生活,有活力,和有志向,有積極的心態、提升挫折承受的能力和情緒管理能力,勇於挑戰,勇於接受失敗等等。

這些品德,童軍活動裡的訓練中都能提供,而且與國內教育不同的是,這些精神的領會完全不會由童子營中的任何一個人單憑描述或語言灌輸給你。

童子營教育也談"從娃娃抓起"那一套,不僅中國如此,其實你會發現許多人類共識,全世界都是如此。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