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6個訣竅,帶您遠離中風

東單九號院, 是著名的北京協和醫學院的所在地。 百年來, 從這裡畢業的莘莘學子, 已成為中國醫學界的脊樑。 現在, 他們又彙集在這裡, 為每一位中國老百姓, 用平實簡單的語言, 做負責任的醫學科普。

老媽最近很是憂心忡忡, 因為她的兩個老朋友的家人都發生了大面積腦梗, 躺在醫院監護室裡, 神志不清;她自己也覺得有些平衡不好、走路不穩, 到醫院一查, 核磁顯示陳舊性多發腔隙性腦梗塞。 她覺得自己是中風了, 不知道該怎麼辦?

人們常說的中風, 主要有兩種:出血性中風和缺血性中風。

出血性中風又叫腦出血,

主要因為年老或者多年的高血壓造成血管壁損傷, 突然或者急劇升高的血壓使通往腦部的血管破裂, 從而導致血液進入腦部, 或者進入頭骨與腦部之間的腔隙中(這種稱為蛛網膜下腔出血)。 出血性中風占全部中風的15%左右。

而85%的中風為缺血性中風, 又叫腦梗塞、腦血栓形成, 主要因為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造成通往腦部的血管阻塞, 或者局部血栓形成, 從而導致部分腦組織缺血。

無論哪種中風, 發病時都很急, 都有一些共同的症狀, 未及時治療的話後果都很嚴重。

所以一旦出現下列症狀, 馬上打急救電話, 不要等, 不要猶豫:

1. 突然口眼歪斜

2. 突然肢體無力(比如吃著飯, 突然手拿不住, 筷子掉了;或者突然一條腿抬不起來了)

3. 突然說話變得含糊不清

4. 突然劇烈頭痛

出現以上情況, 你就有可能中風了, 馬上打急救電話, 馬上去可以治療中風的醫院。 有些老人為了怕麻煩, 想等子女下班回來再說, 或者晚上發病, 想等天亮了再說, 千萬不可!

中風時, 腦組織缺血缺氧4分鐘,

腦細胞就會發生損傷或者死亡, 時間越長, 損傷及死亡的腦細胞越多, 對腦功能的損害就越大, 後果就越嚴重。 腦出血時造成對腦組織的急性壓迫, 顱內壓迅速升高, 短期內甚至可能致命。

所以, 治療中風是件爭分奪秒的事, 越早治療, 以後恢復的可能性就越大, 一旦出現以上症狀, 不要等, 馬上拔打120急救電話, 告訴接線員“我可能中風了”!

急救車將你送到醫院後, 醫生會給你抽血化驗, 並馬上做一個頭顱CT, 看是不是有腦出血。 這一點至關重要。 腦出血可以從頭顱CT上馬上看出來, 而腦出血和腦梗塞的治療方法截然不同!

對於占中風絕大多數的腦梗塞, 治療原則是:排除了腦出血後, 馬上進行溶栓治療!

一般情況下,

沒有禁忌征時(各種出血危險):

發病3小時之內的腦梗塞病人, 可以進行溶栓治療;

80歲以下、沒有糖尿病、以前沒有過中風, 這個視窗期可以延長到4個半小時;

錯過了溶栓視窗期的病人, 或是某些特殊病人, 6-8小時之內可以進行神經外科介入治療, 也就是通過大腿根部的股動脈, 插入一根導絲和細管子到阻塞的腦部血管附近, 局部進行溶栓、取栓或者放置支架治療。

大規模的臨床試驗發現, 過了這個治療的視窗期, 很多腦細胞已經死亡, 再進行上述治療效果已經不大, 反而增加出血的危險, 所以, 中風的治療時間非常重要!一旦出現可能中風的症狀, 馬上打急救電話, 到有條件進行溶栓的醫院, 立即治療!重要的事說三遍!不要等,

馬上打急救電話, 立即治療!

腦出血的治療方法則截然不同。 大多數情況下, 腦出血比腦梗塞更危險。 出血造成顱內壓迅速升高, 壓迫腦組織, 包括控制心跳呼吸的腦幹組織, 因此, 控制血壓、穩定生命體征、降低顱內壓成為治療的關鍵。

許多時候, 病人需要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呼吸, 或者需要神經外科手術, 開顱降壓。 這也是為什麼腦梗塞的溶栓治療有嚴格的禁忌征和時間範圍限制, 因為一旦使用不當, 反而容易造成腦出血, 更危及生命!

中風的急性治療過後,除了常規的控制血壓、血脂和血糖外,還有兩點也很重要,卻常常被忽略,那就是營養支持和康復治療。

中風的病人,許多會有吞咽困難而造成無法進食。因此在急性期,會需要鼻飼管餵食或者靜脈營養支持。以後根據吞咽能力的恢復來決定何時可以開始自主進食。

如果預計吞咽功能短期內不能恢復,則需要經皮胃造瘺,留置長期胃管來保證營養的供應。

營養支持跟不上,蛋白攝入不足,病人消瘦、虛弱,肌肉消耗,吞咽、行走等各項功能的恢復更加緩慢,而且抵抗力下降,也更容易發生肺炎、泌尿道、褥瘡等各種感染。

康復治療,是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訓練病人受損傷的神經功能逐漸恢復,包括吞咽訓練、語言訓練、肌肉訓練、行走訓練、平衡功能的訓練等等。

康復治療在病人脫離生命危險、神志清醒後,越早開始越好。在美國的醫院,一般中風病人住院期間即開始康復治療,出院以後也有短期和長期的康復醫院繼續治療,盡大可能地幫助病人恢復。

在國內,康復治療還遠遠不夠。做為家屬,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來幫助病人,比如在病人肌力尚弱時,每天幫病人被動運動胳膊、腿,鼓勵病人做握拳、抬手、抬腿、轉腳腕等動作,一天多次;用輪椅推病人多外出活動,保護病人嘗試行走等等;針灸治療也有益;最最重要的,從心理和精神上鼓勵支持病人,幫助他建立恢復的信心。

還有一種中風,只是一過性腦功血不足(TIA),又稱為“小中風”,病人中風的症狀通常在24小時內自行緩解。

“小中風”病人如果在視窗期來到醫院,沒有禁忌征,同樣也應該與其他急性中風一樣進行溶栓治療。如果症狀已完全消失,依然要去醫院進行檢查,尋找原因(如腦血管畸形、房顫所致小的腦梗塞等)。

“小中風”是一個紅色警告,預示著不久的將來發生“大中風”的風險大大增加,所以一定要加以重視,採取措施,預防“大中風”的發生。

另有一種中風,稱為“無症狀中風”(Silent Stroke),並沒有明顯的中風症狀或者不記得有過中風的症狀了,但是腦部影像學檢查卻發現有中風的證據。大多數偶然發現的“陳舊性腦梗”多屬於此類。

腔隙性腦梗大多發生時也沒有症狀,或者僅有輕度頭痛頭暈、記憶力減退、肢體發麻等。它是由於穿過大腦深部的小動脈的末梢發生閉塞,從而造成很小範圍的局部腦組織梗死。它一般多發,壞死的腦組織吸收後形成小囊腔(僅稍大於血管直徑),核磁上就表現為“多發性腔隙性腦梗”。腔梗對大腦功能影響不大,危害較小。

腔梗發生的原因45-90%與長期高血壓造成的動脈硬化有關,尤其是慢性高血壓超過160/95 mmHg,而且舒張壓升高的影響更明顯。這就是了,老媽有慢性高血壓,用藥不規律,夏天自我感覺良好時,偶爾測幾次血壓不高,就自行停藥或者減量,“等高了再吃”。最近幾次去看醫生,血壓都高,甚至超過170/90 mmHg。恐怕她大部分時間裡血壓並未得到很好的控制,發生腔梗也就不奇怪了。

說一千道一萬,最最重要的,我們怎麼做,才能預防中風的發生呢?

1

控制血壓

對於有高血壓的人,一定要按時按量吃降壓藥,把血壓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要求更嚴格,最好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對於60歲以上的老年人,則可以稍放寬,150/90mmHg以下即可,以減少因血壓過低可能造成的暈厥或摔倒。

千萬不要血壓控制正常後自行減量或停藥。對於高血壓病患者,血壓控制正常是因為用藥的緣故,並不是就沒有高血壓了,一旦停藥或不合適的減量,血壓又會升高!血壓的上下波動更容易誘發中風,易危險。

另外,寒冷冬季的淩晨,是中風的高發時間。突然冷空氣的刺激使機體交感神經興奮、血管突然收縮而致血壓突然升高。對於老年人來說,血管彈性下降,機體的調節適應能力下降,突然升高的血壓極易誘發中風的發生。所以老年人,建議避免在冬季的清晨過早外出,而應等氣溫稍升、身體也活動適應開了後再外出。

2

控制血脂

對於有高血脂的人,建議使用他汀類藥物(如辛伐他汀、洛伐他汀等),不僅可以降低血脂,還具有抗炎的作用,可以保護血管壁,減少血管壁的炎性反應,減少心血管疾病和中風的發生,這都是經過了多個國家大規模臨床試驗得到了證實的結果。

他汀類藥物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副作用,就是肌肉酸痛,這也是許多人不願意服用該藥的原因。可以同時使用一種叫輔酶Q-10的膳食補充劑(保健品), 劑量為100-200 mg, 可以大大降低肌肉酸痛的副作用,提高對他汀類的耐受性,而不至於浪費了這麼好的一個藥。

3

控制血糖

對於糖尿病患者,應通過飲食和藥物,使空腹血糖控制在70-130mg/dl (3.9 -7.2 mmol/L),餐後2小時血糖控制小於180mg/dl (10 mmol/L), 糖化血紅蛋白(反映過去三個月血糖的平均水準)應控制小於7%。

4

使用抗血小板的藥物

戒煙,限酒,減肥(如果體重超重或肥胖),鍛煉,低鹽飲食(每日食鹽攝入不超過6克),低糖低脂,多吃蔬菜水果。

首選藥物為阿斯匹林,81-100 mg/天即可。對於有胃腸道不適反應的,可以使用腸溶阿斯匹林片。

對於已經有過中風的病人,可以使用更強一些的,如玻力維(又叫硫酸氯吡格雷),但該藥誘發出血的危險更高,而且任何外科手術之前必須停藥至少5天,因而大大限制了使用者進行急診手術的可能性(老年人,誰能保證不發生什麼緊急情況、需要急診手術呢?)。

已經有過中風的病人,也可以阿斯匹林和潘生丁(又叫雙嘧達莫)合用,來預防下一次中風的發生。二者合二為一的藥叫Aggrenox (阿斯潘)。該藥沒有手術前停藥數天的限制,不影響急診手術的進行。

5

對有房顫的病人

發生腦梗塞的風險極大增加,一定要去看心臟專科醫生,控制房顫心率,並綜合全身其他情況評估,是否需要抗凝治療。

6

健康的生活方式

1. Stroke health center. Www.webmd.com.

2. Antithrombotic and thrombolytic therapy for ischemia stroke: 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 Evidence-based Practice Guidelines, 8th edition. Chest 2008; 133: 630S-669S

3. Hemorrhagic stroke treatment & management. Www.Medscape.com

4. Furie KL. Initial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ransit ischemic attack and minor ischemic strokes. Www.uptodate.com, Oct 17, 2016

5. Patient education: Stroke (The Basic). Www.uptodate.com

6. Chobanian AV. Time to reassess blood-pressure goals.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5; 373: 2093-2095

肖丹華

東單九號院

面向大眾普及的醫學資訊

來自東單三條九號的校友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

出品人:九號院健康理事會

聯繫郵箱:pumcalumini@163.com

歡迎轉發給親朋好友及朋友圈!

中風的急性治療過後,除了常規的控制血壓、血脂和血糖外,還有兩點也很重要,卻常常被忽略,那就是營養支持和康復治療。

中風的病人,許多會有吞咽困難而造成無法進食。因此在急性期,會需要鼻飼管餵食或者靜脈營養支持。以後根據吞咽能力的恢復來決定何時可以開始自主進食。

如果預計吞咽功能短期內不能恢復,則需要經皮胃造瘺,留置長期胃管來保證營養的供應。

營養支持跟不上,蛋白攝入不足,病人消瘦、虛弱,肌肉消耗,吞咽、行走等各項功能的恢復更加緩慢,而且抵抗力下降,也更容易發生肺炎、泌尿道、褥瘡等各種感染。

康復治療,是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訓練病人受損傷的神經功能逐漸恢復,包括吞咽訓練、語言訓練、肌肉訓練、行走訓練、平衡功能的訓練等等。

康復治療在病人脫離生命危險、神志清醒後,越早開始越好。在美國的醫院,一般中風病人住院期間即開始康復治療,出院以後也有短期和長期的康復醫院繼續治療,盡大可能地幫助病人恢復。

在國內,康復治療還遠遠不夠。做為家屬,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來幫助病人,比如在病人肌力尚弱時,每天幫病人被動運動胳膊、腿,鼓勵病人做握拳、抬手、抬腿、轉腳腕等動作,一天多次;用輪椅推病人多外出活動,保護病人嘗試行走等等;針灸治療也有益;最最重要的,從心理和精神上鼓勵支持病人,幫助他建立恢復的信心。

還有一種中風,只是一過性腦功血不足(TIA),又稱為“小中風”,病人中風的症狀通常在24小時內自行緩解。

“小中風”病人如果在視窗期來到醫院,沒有禁忌征,同樣也應該與其他急性中風一樣進行溶栓治療。如果症狀已完全消失,依然要去醫院進行檢查,尋找原因(如腦血管畸形、房顫所致小的腦梗塞等)。

“小中風”是一個紅色警告,預示著不久的將來發生“大中風”的風險大大增加,所以一定要加以重視,採取措施,預防“大中風”的發生。

另有一種中風,稱為“無症狀中風”(Silent Stroke),並沒有明顯的中風症狀或者不記得有過中風的症狀了,但是腦部影像學檢查卻發現有中風的證據。大多數偶然發現的“陳舊性腦梗”多屬於此類。

腔隙性腦梗大多發生時也沒有症狀,或者僅有輕度頭痛頭暈、記憶力減退、肢體發麻等。它是由於穿過大腦深部的小動脈的末梢發生閉塞,從而造成很小範圍的局部腦組織梗死。它一般多發,壞死的腦組織吸收後形成小囊腔(僅稍大於血管直徑),核磁上就表現為“多發性腔隙性腦梗”。腔梗對大腦功能影響不大,危害較小。

腔梗發生的原因45-90%與長期高血壓造成的動脈硬化有關,尤其是慢性高血壓超過160/95 mmHg,而且舒張壓升高的影響更明顯。這就是了,老媽有慢性高血壓,用藥不規律,夏天自我感覺良好時,偶爾測幾次血壓不高,就自行停藥或者減量,“等高了再吃”。最近幾次去看醫生,血壓都高,甚至超過170/90 mmHg。恐怕她大部分時間裡血壓並未得到很好的控制,發生腔梗也就不奇怪了。

說一千道一萬,最最重要的,我們怎麼做,才能預防中風的發生呢?

1

控制血壓

對於有高血壓的人,一定要按時按量吃降壓藥,把血壓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要求更嚴格,最好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對於60歲以上的老年人,則可以稍放寬,150/90mmHg以下即可,以減少因血壓過低可能造成的暈厥或摔倒。

千萬不要血壓控制正常後自行減量或停藥。對於高血壓病患者,血壓控制正常是因為用藥的緣故,並不是就沒有高血壓了,一旦停藥或不合適的減量,血壓又會升高!血壓的上下波動更容易誘發中風,易危險。

另外,寒冷冬季的淩晨,是中風的高發時間。突然冷空氣的刺激使機體交感神經興奮、血管突然收縮而致血壓突然升高。對於老年人來說,血管彈性下降,機體的調節適應能力下降,突然升高的血壓極易誘發中風的發生。所以老年人,建議避免在冬季的清晨過早外出,而應等氣溫稍升、身體也活動適應開了後再外出。

2

控制血脂

對於有高血脂的人,建議使用他汀類藥物(如辛伐他汀、洛伐他汀等),不僅可以降低血脂,還具有抗炎的作用,可以保護血管壁,減少血管壁的炎性反應,減少心血管疾病和中風的發生,這都是經過了多個國家大規模臨床試驗得到了證實的結果。

他汀類藥物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副作用,就是肌肉酸痛,這也是許多人不願意服用該藥的原因。可以同時使用一種叫輔酶Q-10的膳食補充劑(保健品), 劑量為100-200 mg, 可以大大降低肌肉酸痛的副作用,提高對他汀類的耐受性,而不至於浪費了這麼好的一個藥。

3

控制血糖

對於糖尿病患者,應通過飲食和藥物,使空腹血糖控制在70-130mg/dl (3.9 -7.2 mmol/L),餐後2小時血糖控制小於180mg/dl (10 mmol/L), 糖化血紅蛋白(反映過去三個月血糖的平均水準)應控制小於7%。

4

使用抗血小板的藥物

戒煙,限酒,減肥(如果體重超重或肥胖),鍛煉,低鹽飲食(每日食鹽攝入不超過6克),低糖低脂,多吃蔬菜水果。

首選藥物為阿斯匹林,81-100 mg/天即可。對於有胃腸道不適反應的,可以使用腸溶阿斯匹林片。

對於已經有過中風的病人,可以使用更強一些的,如玻力維(又叫硫酸氯吡格雷),但該藥誘發出血的危險更高,而且任何外科手術之前必須停藥至少5天,因而大大限制了使用者進行急診手術的可能性(老年人,誰能保證不發生什麼緊急情況、需要急診手術呢?)。

已經有過中風的病人,也可以阿斯匹林和潘生丁(又叫雙嘧達莫)合用,來預防下一次中風的發生。二者合二為一的藥叫Aggrenox (阿斯潘)。該藥沒有手術前停藥數天的限制,不影響急診手術的進行。

5

對有房顫的病人

發生腦梗塞的風險極大增加,一定要去看心臟專科醫生,控制房顫心率,並綜合全身其他情況評估,是否需要抗凝治療。

6

健康的生活方式

1. Stroke health center. Www.webmd.com.

2. Antithrombotic and thrombolytic therapy for ischemia stroke: 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 Evidence-based Practice Guidelines, 8th edition. Chest 2008; 133: 630S-669S

3. Hemorrhagic stroke treatment & management. Www.Medscape.com

4. Furie KL. Initial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ransit ischemic attack and minor ischemic strokes. Www.uptodate.com, Oct 17, 2016

5. Patient education: Stroke (The Basic). Www.uptodate.com

6. Chobanian AV. Time to reassess blood-pressure goals.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5; 373: 2093-2095

肖丹華

東單九號院

面向大眾普及的醫學資訊

來自東單三條九號的校友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

出品人:九號院健康理事會

聯繫郵箱:pumcalumini@163.com

歡迎轉發給親朋好友及朋友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