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姚廣孝:不想造反的和尚不是一個好帝師

我問你, 一個人造反的動機是什麼, 通常我們會想到活不下去了, 反正爛命一條, 搏一搏。 這是造反動機中最常見的一種, 陳勝吳廣起義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還有一種就是秉持著‘皇帝輪流走, 明年到我家’的樸素造反信仰, 白蓮教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元朝建立後, 他們反元, 明朝建立後, 他們反明。 清朝建立後, 他們反清。 雖然從未成功過, 但是他們一直在努力。 所以千萬不要惹有信仰的人, 他絕對會跟你生生世世糾纏下去。 最後一種比較可怕, 他們只是為造反而造反, 一不要權, 二不要錢, 三不求名,
四不為色。 那他們究竟是為了什麼呢?為展心中鴻鵠志, 不負胸中萬鬥才。 此類人多半是極通謀略的讀書人, 南北朝的王猛就是其中典型代表, 還有今天我們要說的道衍和尚姚廣孝。

姚廣孝是個怪人, 他本是個和尚, 卻拜了個道士為師, 學習陰陽數術。

本來這也沒什麼嘛, 你就當他是勤奮好學好了, 想融匯佛道兩家之長早日成仙成佛。 但是呢, 有一次他去別的佛寺考察學習時, 遇到一個相士對他說:“你是個奇特的僧人, 眼眶是三角形的, 好像一頭病虎, 天性好殺。 就像元朝的劉秉忠一樣。 ”聽到這話後, 姚廣孝居然很開心。 這其實很不正常的, 其實相士這段話是說姚廣孝長的和妖魔鬼怪似的, 正常人聽到這樣的話不動手打人就是極有涵養的, 何況作為一個本應以慈悲為懷的出家人, 居然還很開心, 還以劉秉忠為偶像。 劉秉忠是誰呢?就是輔佐忽必烈打天下的一個漢人和尚。 所以, 姚廣孝以劉秉忠為偶像, 其居心可見一斑。 但當時是太平之時, 另一個和尚朱元璋已經平定了天下,
似乎姚廣孝只能在寺廟中安分念經了。 但機會是給有能力的人的, 即使盛世太平, 姚廣孝依舊敏銳的看到了這個帝國深處的巨大危機——藩王問題。 朱元璋其實是個很重親情的人, 這和他年幼的經歷有很大的關係, 所以他大量的分封自己的兒子為王, 其中一些還給他們巨大的權力。 朱元璋在時, 這些藩王必然對中央恭恭敬敬, 但朱元璋已經老了, 他的繼任者未必能夠鎮得住場面, 這時天下必然大亂。 於是, 姚廣孝極為有眼光的在眾多藩王中挑中了極為像朱元璋的燕王朱棣為效忠對象和合作夥伴。

趁著朱元璋為藩王挑選講經人的機會, 姚廣孝來到了朱棣身邊。 但作為一名和尚, 姚廣孝十分不盡職, 因為他每天並沒有為朱棣念經祈福, 而是拼命想把他往火坑裡推——勸他造反。 造反自古以來就是一個高風險的行當, 除非實在是活不下去了, 還真沒有幾個人會想著去造反。 朱棣貴為藩王, 享受各種榮華富貴, 你讓他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去造反, 又不是有病。

皇位雖然很誘人, 但是翻開歷史書, 在大一統王朝藩王造反成功的記錄為零。 朱棣雖然自信, 但還沒有自信到自己能夠開創一個千古奇跡, 雖說後來他還真的開創了。 後來機會終於來了, 建文帝登基後, 便開始拿自己的親叔叔們開刀, 堂堂藩王朱柏居然被逼迫到全家自焚。 聽聞此慘劇的朱棣明白自己也不會有什麼好下場了, 終於橫下心來造反了。 姚廣孝等待了多年的時機終於來了, 朱棣外出作戰, 他和朱棣長子負責坐鎮北京, 並且給朱棣制定好戰略計畫。 兩人配合的十分默契, 三年後, 便奪得了天下。 可謂是開創了一個千古奇跡。 奪得了天下後, 論功行賞, 功勞極大的姚廣孝卻拒絕了所有的封賞, 只是保留了少師的榮譽稱號。 他不能做帝師,還有誰?

讀書人讀書並不是無用,胸中有韜略者,方是讀書之大境界者。

他不能做帝師,還有誰?

讀書人讀書並不是無用,胸中有韜略者,方是讀書之大境界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