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經典重溫:要麼庸俗,要麼孤獨(‘叔本華’文摘)

今天讀到一篇叔本華的文章, 裡面很多有意思的句子... 重溫經典, 受教深遠!

-

1 關於孤獨

自身具有非凡的思想熱力的人是不需要與別人擁擠在一塊的。

一個有豐富思想頭腦的人, 卻可以跟一個能單獨演奏音樂的樂手相比;或者, 我們可以把他比喻為一架鋼琴。 鋼琴本身就是一個小型樂隊。 同樣, 這樣一個人就是一個微型世界。

一個人在大自然的級別中所處的位置越高, 那他就越孤獨, 這是根本的, 同時也是必然的。

一個人逃避、忍受抑或喜愛獨處是和這一個人自身具備的價值恰成比例。

社會給人所帶來的困難和不便、煩惱和危險難以勝數、無法避免。 人除了依靠自身以外, 無法有確切把握地依靠別人。

如果一個人自身既偉大又豐富, 那麼, 這個人就能享受到在這一貧乏的世上所能尋覓得到的最快活的狀況

一個人越不需要跟人們打交道,

那麼, 他的處境也就越好。

青年人首要學習的一課, 就是承受孤獨, 因為孤獨是幸福、安樂的源泉.

只有那些依靠自己, 能從一切事物當中體會到自身的人才是處境最妙的人。

西塞羅說過, “一個完全依靠自己, 一切稱得上屬於他的東西都存在於他的自身的人是不可能不幸福的。 ”

每一個有價值的、出類拔萃的人都寧願引退歸隱.

拉布葉說過:“我們承受所有不幸皆因我們無法獨處”。

-

-

2 關於社交

每個社交聚會一旦變得人多勢眾, 平庸就會把持統治的地位。

所謂的上流社會承認一個人在其他方面的優勢, 卻唯獨不肯承認一個人在精神思想方面的優勢;他們甚至抵制這方面的優勢。

所謂“上流”的社交聚會, 其劣處不僅在於它把那些我們不可能稱道和喜愛的人提供給我們, 同時, 還不允許我們以自己的天性方式呈現本色;相反, 它強迫我們為了迎合別人而扭曲、萎縮自己。

謀取幸福的錯誤方法莫過於追求花天酒地的生活, 原因就在於我們企圖把悲慘的人生變成接連不斷的快感、歡樂和享受。

這樣, 幻滅感就會接踵而至;與這種生活必然伴隨而至的還有人與人的相互撒謊和哄騙。

社交聚會之所以會對才智卓越之士造成傷害, 就是因為每一個人都獲得了平等的權利, 而這又導致人們對任何事情都提出了同等的權利和要求, 儘管他們的才具參差不一。

大自然在人與人之間的道德和智力方面定下了巨大差別, 但社會對這些差別視而不見, 對每個人都一視同仁。

具有深度的交談和充滿思想的話語只能屬於由思想豐富的人所組成的聚會。 在泛泛和平庸的社交聚會中, 人們對充滿思想見識的談話絕對深惡痛絕。

在這種社交場合要取悅他人, 就絕對有必要把自己變得平庸和狹窄。

因此, 我們為達到與他人相像、投契的目的就只能拒絕大部分的自我。

放棄這種社交聚會以換回獨處, 那我們就是做成了一樁精明的生意。

在這世上, 真正具備價值的東西並不會受到人們的注意, 受人注意的東西卻往往缺乏價值。

一個人對社會交往的熱衷程度大致上與他的精神思想的價值成反比。

一般而言, 一個人對社會交往的渴望程度與他的年齡大小成反比。

甚至那個交際廣泛的法國入伏爾泰也不得不承認:“在這世上, 不值得我們與之交談的人比比皆是。

對於一個具備自身價值的人來說, 如果他懂得儘量減少自己的需求以保存或者擴大自己的自由, 儘量少與他的同類接觸——因為這世上人是無法避免與其同類打交道的, 那麼,這個人也就具備了真正的人生智慧。

-

-

不愧是偉大的哲學家啊!

不過,“要麼庸俗要麼孤獨”

在這一觀點上,是不是有點過於極端了?!

-

那麼,這個人也就具備了真正的人生智慧。

-

-

不愧是偉大的哲學家啊!

不過,“要麼庸俗要麼孤獨”

在這一觀點上,是不是有點過於極端了?!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