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徐立毅新上任首次蹲點調研,一番話引來一片掌聲

3月6日至7日, 新任杭州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徐立毅趕赴建德壽昌鎮蹲點調研。 這裡是杭州多任市長的基層聯繫點, 也是聞名全國的“走村不漏戶, 戶戶見幹部”的“壽昌經驗”起源地。

徐立毅此行的起點, 就從“走村不漏戶, 戶戶見幹部”資料陳列館開始。 他輕車簡從, 走村入戶, 先後與28位村民悉心交流, 召開三次座談會, 聽取基層幹部群眾意見、建議。

這位曾經在杭州工作近9年的“老杭州”, 在離別兩年之後, 以一個“新杭州人”的心態和熱情, 沉下基層, 從頭“學”起, 從頭幹起。

夜訪山峰村:“我是來與你結對的”

建德山峰村

山峰村坐落于320國道旁, 由高田畈、劉家和山峰三個自然村合併而成。

3月6日抵達當晚, 徐立毅頂著絲絲寒意, 星夜入村走訪。

低保戶付永清, 拖著病體獨自撫養女兒, 是接連幾任杭州市長的結對幫扶者。 走進他家院子, 徐立毅大步上前, 緊緊握住他的手說:“老付啊,

我的前任是張市長, 你肯定認識。 現在我來接班和你結對!”徐立毅問他女兒學習怎麼樣, 有什麼困難要幫忙, 並特意走進廚房, 查看伙食好不好。 不善言辭的付永清, 能報得出多任杭州市長的名字, 而今又多了一個“徐市長”, 他不斷地重複說:“我是最幸運的人!”

站在蔬菜種植戶汪衛珍家門口, 徐立毅翻看著剛剛採摘下來的蔬菜詢問:“這些菜賣到哪裡去?”、“一年收入有多少?”, 得知她一年收入有七八萬元。 徐立毅興致勃勃地追問:“當地像你這樣的蔬菜種植戶有多少?”“壽昌可不可以培養一批蔬菜大戶?”他對當地鄉鎮幹部講, 一個人富了不算富, 帶動大家富才是富。 政府要暢通銷售管道, 做好服務工作, 讓更多農民增收致富。

見到49歲的劉文霞, 徐立毅一眼看出她是個“文化人”, 笑著問她:“村裡有沒有文化禮堂?有哪些文化活動?”聽到她說現在大家不僅跳健身操, 還跳拉丁舞, 徐立毅很高興:“你們要把大家組織起來搞比賽, 這樣的文化活動有利於村民身心健康, 消除村級矛盾, 體現組織凝聚力。 ”

建德山峰村

四方桌, 長條凳, 一杯清茶, 一句親切的家常話, 徐立毅迅速拉近了與村民的距離。 大家談意見, 提想法, 紛紛說出心裡話。 徐立毅說:“走村不漏戶, 戶戶見幹部, 就是為了掌握群眾的想法, 理順群眾的情緒, 落實群眾的實事。 ”

“發展鄉村經濟要靠集體英雄主義”

山峰村共有農戶657戶, 但2016年村集體收入僅2.21萬元。 在村裡一圈走下來, 大家向徐立毅反映最多的問題就是:山變綠了, 水變清了, 路變硬了, 唯有集體經濟太差。 村裡一家企業也沒有, 村民想打工無處去, 幹部想做事很困難。

“壯大集體經濟很重要。 集體經濟就是執政經濟, 是為群眾服務的物質基礎。 ”徐立毅說。 3月6日當晚和7日上午, 他不顧奔波勞頓, 先後兩次召集村幹部、村民代表開起了“圓桌會”:“發展集體經濟怎麼幹?你們說說看?”

有人說, 想借助航空小鎮優勢發展休閒農業, 徐立毅表示贊同:“有條件的村幹部先搞來, 給周邊農民做示範。 ”

有人說, 想建立多肉植物園帶動民宿、餐飲業, 徐立毅給出中肯建議:“一定要找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

建德山峰村

村裡還有沒有發展物業經濟的條件?鎮裡是否可以考慮幾個行政村合作開發專案, 發揮規模優勢……徐立毅和村民們一起熱烈討論。 他鼓勵大家說:“小康不小康, 關鍵看老鄉。 群眾富不富, 關鍵看幹部。 壯大集體經濟, 我們不僅要有好的政策, 好的帶頭人, 還要靠黨員、靠骨幹、靠集體英雄主義。 大家一起動腦筋, 路總能走出來。 ”

“打造世界名城, 不僅僅是西湖邊的名城”

作為杭州市的代市長,對一個村莊的長遠發展徐立毅還有更深層次的思考。在山峰村,他經常停下腳步,查看河水是否清澈、垃圾是否清運完畢、門前屋後是否實現“三包”。

他問村書記劉國民:“山峰村有沒有做過村莊規劃?定位是什麼?”“農村建房有沒有納入規範管理?”“有沒有宣導村民們扮靚庭院?”劉國民坦言,這些方面還是一片空白。

徐立毅語重心長地告訴他:“環境一定要做好,品質一定要提升。杭州要打造世界名城,不是西湖邊的名城,不是主城區的名城,而是全杭州的名城。”他當場交待市府辦工作人員,要協助山峰村做好系統規劃,從衛生、文化、建房、治水等各方面提升村莊管理能力。

對走訪中摸排的情況、遇到的問題,他還分門別類,告訴身邊的工作人員,哪些需要儘快辦理。“對群眾一定要言而有信。如果做不到,也要對老百姓解釋清楚。一次兩次沒有回音,幹群關係就會疏遠。”

用腳步丈量民情,用真情溫暖民心。山峰村的蹲點調研還將繼續。面對村民們的殷殷期盼,徐立毅為大家加油鼓勁:“這裡班子強、氛圍好、人心齊,市里也會全力協助,讓山峰村的各項管理工作都走向更高的‘山峰’。”一時間,現場響起熱烈的掌聲。

文稿、圖片/浙江新聞用戶端

不僅僅是西湖邊的名城”

作為杭州市的代市長,對一個村莊的長遠發展徐立毅還有更深層次的思考。在山峰村,他經常停下腳步,查看河水是否清澈、垃圾是否清運完畢、門前屋後是否實現“三包”。

他問村書記劉國民:“山峰村有沒有做過村莊規劃?定位是什麼?”“農村建房有沒有納入規範管理?”“有沒有宣導村民們扮靚庭院?”劉國民坦言,這些方面還是一片空白。

徐立毅語重心長地告訴他:“環境一定要做好,品質一定要提升。杭州要打造世界名城,不是西湖邊的名城,不是主城區的名城,而是全杭州的名城。”他當場交待市府辦工作人員,要協助山峰村做好系統規劃,從衛生、文化、建房、治水等各方面提升村莊管理能力。

對走訪中摸排的情況、遇到的問題,他還分門別類,告訴身邊的工作人員,哪些需要儘快辦理。“對群眾一定要言而有信。如果做不到,也要對老百姓解釋清楚。一次兩次沒有回音,幹群關係就會疏遠。”

用腳步丈量民情,用真情溫暖民心。山峰村的蹲點調研還將繼續。面對村民們的殷殷期盼,徐立毅為大家加油鼓勁:“這裡班子強、氛圍好、人心齊,市里也會全力協助,讓山峰村的各項管理工作都走向更高的‘山峰’。”一時間,現場響起熱烈的掌聲。

文稿、圖片/浙江新聞用戶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