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歸途》在山藝上演:這樣的舞劇不該是稀缺品

19日,根據2012年央視年度“感動中國人物”高秉涵的故事為基礎創作的舞劇《歸途》,在山東藝術學院上演。 山藝舞蹈學院青年教師劉忠創作的《歸途》,給深居大學校園的學生們呈現了一部有別於流行舞劇的現實主義大劇。 該劇以臺灣老兵高秉涵的回鄉之路為原型,深入透徹表達了主人公的親情與家國情懷,呈現方式非常現代,編舞飽滿又極有情感張力,一點兒也不輸那些大型劇場舞劇。

出生在菏澤的臺灣老兵高秉涵,13歲時沒能見上母親最後一面而離開家鄉,於1949年到臺灣,1991年他才得以第一次踏上回鄉的旅程。

多年來,高秉涵陸續帶著上百位老兵的骨灰回歸故土,2012年他獲得了央視年度“感動中國人物”。 聽聞高秉涵的故事後,2013年劉忠就開始醞釀創作這個作品。 他和另一位編劇李曉萌多次深入採訪高秉涵,獲得了第一手創作資料,抓住了高秉涵老人故事的核心元素,讓《歸途》的故事流暢又抓人。 舞劇一開場,劇中人春生(以高秉涵為原型)站在海峽對岸的一座山上,久久地凝望著遠方,在那裡有他13歲離家後再也沒能見到的親娘。 深深凝望母親與故土的這一幕,立刻將觀眾帶入情境之中。 在後面的故事中,不斷出現的石榴、家鄉的黃土、其他老兵的骨灰等,那種主人公對母親、對家鄉和對與他有相似人生經歷的老兵的深切情感深深感動了觀眾。

《歸途》的一大亮點是在同一個舞臺上,呈現了母與子兩個不同時空裡發生的事情,跨時空的對話讓觀眾更深切地理解了主人公對母親的思念之情。 演員的肢體語言,將主人公的痛苦與糾葛表現得恰到好處。 整部劇時空交織,感情濃烈,扣人心弦。

作品,需先感動自己才能感動觀眾。 《歸途》作為劉忠的碩士研究生畢業作品,背後除了多年來他對高秉涵的故事的念念不忘,還有導師趙宇、王延輝,編劇李曉萌,作曲田率,20多位在校大學生演員等眾人的支持才得以搬上舞臺。 其實,在《歸途》之前,劉忠已經創作過《沂蒙》《誰不說俺家鄉好》等優秀作品,並且獲得過兩次泰山文藝獎一等獎,這也就不難理解一部畢業作品為何能一氣呵成,感人至深。

看過《歸途》,你會發現這種主題比較宏大和深刻的作品,既有對親情的表達,也體現了主人公的家國情懷,創作起來實屬不易,從視野、深度、格局上而言,《歸途》算得上是一部難得的高品質校園舞劇。

在舞劇更多追求絢爛舞臺效果的當下,《歸途》產生於高校,它的意義就更大。 今天的大學生或許很少有人關注高秉涵的事情,《歸途》將這個故事中最為感人的親情和家國情懷以學生喜歡的舞劇形式呈現出來,讓“90後”的大學生們在體會老一代人所受的離亂苦、感受鄉土情和濃得化不開的親情的同時,也給他們傳遞了一股正能量和積極向上的精神,他們喜歡和被感動,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師文靜)

編輯:甸花

齊魯壹點用戶端版權稿件, 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 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