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評論:共用時代不能缺少共同治理

赤橙黃綠青藍紫的“彩虹大戰”, 已成不少城市的街頭風景, 共用單車的“行車道”在不斷拓寬, 而治理的“圍欄”也在逐漸明晰。 為規範共用單車發展, 北京市東城區將劃定近600個規範停放區域, 並計畫試點“電子圍欄”, 不按規矩停車者可能就無法使用。 類似舉措也在不少城市推開。

立界圍欄, 這樣的事不應該也不可能完全等待政府來提供。 網約車與共用單車的實踐經驗證明, 平臺企業早已成為事實上的公共服務提供者, 也需要參與共同治理的過程。 同時, 這樣的治理過程也離不開每一位使用者的參與。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埃莉諾·奧斯特羅姆通過研究公共池塘的使用發現, 在資源集中化與私有化的二元解決方案外, 還存在著共用這第三種治理模式, 但前提是所有參與者能確立並遵守細緻的決策和規則實施機制。 普遍的自律、規範的服務、清晰的底線, 在這樣一個共用時代, 個人、企業、政府的良性互動, 完全可以催生新的共治經驗。

(據《人民日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