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雅虎終於死了:從千億到破產賤賣 連名字都沒留住

原本可以成為Google、Facebook的“爸爸”, 或者微軟的“兒子”, 最後卻像“孫子”一樣被賤賣, 淪為互聯網浪潮的“棄子”。

賣身之後的雅虎(Yahoo!)宣佈, 正式改名為“Altaba”。 雅虎CEO瑪麗莎·梅耶爾及聯合創始人大衛·費羅將在核心業務出售給Verizon的交易完成後退出董事會。

一顆巨星, 就此隕落;一個時代, 正式終結。

楊致遠和馬雲

對“互聯網原住民”的90後、00後來說, 雅虎是一個陌生的名詞。

但在70後、80後心中, 雅虎才是真正的互聯網“老司機”, 只是, 好久沒有發車了。

從互聯網的拓荒者, 到現在的拾荒者。

從本可以收購Google、Facebook, 到被Verizon收購。

從1000億美元的市值, 到48億美元賣身。

長江後浪推前浪, 雅虎死在沙灘上。

雅虎之敗, 敗在哪裡?

01.互聯網“帝國”, 等於互聯網的一切

1995年, 斯坦福大學的兩個畢業生, “華裔”楊致遠和大衛·費羅聯手創立的雅虎正式上線。

雅虎創始人楊致遠與大衛·費羅

當楊致遠創立雅虎的時候, 31歲的張朝陽從麻省理工學院畢業後還在瞎混, 31歲的馬雲剛剛知道什麼叫互聯網;

24歲的馬化騰還在構思企鵝的雛形, 24歲的丁磊在為一家美國公司打工;24歲的周鴻褘正在西安交大讀碩士……

薛蠻子形容現在的雅虎和阿裡巴巴就像是當年的小弟弟長成了大爺, 當年的大爺淪落成了‘小三’。

最初, 雅虎只是對網站網站進行了簡單分類的分級目錄, 讓網站資源變得有序, 便於用戶查詢和使用。

2016年的雅虎頁面

隨後, 雅虎逐步擴張, 建立了集搜尋引擎、電子郵箱、即時通訊、網頁廣告和網站建站平臺於一體的生態系統, 覆蓋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互聯網門戶網站。

1999年, 互聯網剛剛起步階段, 雅虎就擁有了1.2億獨立用戶, 其中1億用戶至少在雅虎的某一個頻道或特色服務中註冊過。

以電子郵箱為例, 雅虎郵箱曾在全球範圍內擁有2.43億用戶, 很多中國線民的第一個郵箱即是尾碼為@yahoo.com的雅虎郵箱。

創立僅1年多後, 雅虎就登陸納斯達克。 上市當天股價上漲了154%, 市值達到8億美元。 2000年1月3日, 雅虎的市值一度達到1280億美元。

雅虎上市

當年的雅虎,到底有多牛?

它是全球第一家提供互聯網導航服務的網站。

它開創了互聯網免費模式,即內容免費,廣告收費。

2000年~2006年,它一直霸居全球互聯網排名第一的寶座。

2006年全球互聯網公司前20名中,它獨霸3席,雅虎、雅虎日本和雅虎中國分別位列第1、第7和第14。

美國的Google、Facebook,中國的新浪、搜狐和網易三大門戶網無一不是它的追隨者和模仿者。

當年的雅虎“帝國”,幾近無敵,甚至可以說,等同於整個互聯網。

難怪一些專家不無誇張地說:“Internet有朝一日將改變整個世界,但若沒有YAHOO!,恐怕連門還摸不著呢。”

02.那些年錯過的愛情,能買卻不買,能賣卻不賣

Internet摸到門了,正在改變著世界。先驅者雅虎,卻迷路了。

①錯過Google

1997年,斯坦福大學的兩個學生,搞了一個叫“BackRub(網路爬蟲)”的研究專案,想要以100萬美元賣給雅虎,這就是Google的雛形。

Google1998年的頁面,標識後面也有個驚嘆號,可能在模仿Yahoo!

高冷的雅虎卻無動於衷,到了2002年,雅虎幡然悔悟,開始認真考慮收購Google,才發現已經買不起了。

今天,Google的市值是5000億美元。

②錯過Facebook

2006年,雅虎報價10億美元準備收購Facebook。紮克伯格和Facebook的投資者幾乎同意了這個交易。

當時正值Facebook內憂外困,雅虎便趁火打劫,在最後關頭砍價至8.5億美元,倍感羞辱的紮克伯格,在董事會上當著所有人的面撕爛雅虎遞交的協議書。

過了幾個月,雅虎又提出10億美元甚至更高的收購價,被Facebook拒絕。

今天,Facebook的市值是3000億美元。

③錯過微軟

2008年2月1日,微軟開出450億美元的高價,溢價60%,向雅虎拋出橄欖枝,希望通過兩者的聯姻,打破穀歌在搜索和線上廣告市場的壟斷地位。

雅虎卻認為報價低估了雅虎的市值。

3個月後,微軟又將報價提高到了500億美元,不過依舊被後者拒之門外。

微軟洽購雅虎,各方一直看好,最後卻不了了之

錯失了這次高價賣身的機會,雅虎猶如貨架上的打折商品,無奈地等待著討價還價,煎熬地期待著買家光臨。

2016年7月25日,美國通訊巨頭Verizon宣佈以48.3億美元收購雅虎。

對於曾經的互聯網巨人來說,這個結局更像是一場羞辱。48億美元的售價還不到巔峰時期千億估值的一個零頭。

03.老司機,為什麼翻車了

與雅虎同年上線的亞馬遜,始終保持穩步上升,成為市值僅次於蘋果、穀歌、微軟的科技圈第四強。

只比雅虎年輕兩歲的穀歌,在走過18年歷史之後,依然處於持續上升通道。

雅虎這位互聯網“老司機”,為什麼就翻車了呢?

①迷失在產業更替中

僅僅錯過搜尋引擎,並不致命。

2012年,“矽谷女神”瑪麗莎·梅耶爾出任雅虎CEO,先後收購了50多家公司,涉及社交網站、輕博客、視頻、遊戲、電話會議系統等領域。

雅虎收購的部分公司

結果,不少公司在被收購後不久便關停了業務或逐漸消失,雅虎因此被稱為“創業公司殺手”。

②大公司病上身

隨著規模越來越大,雅虎官僚作風日盛,造成組織資源的大量浪費。

迄今為止,互聯網領域最成功的公司基本都是創始人主導,唯獨雅虎是職業經理人主導。

更加奇葩的是,雅虎22年換了7任CEO,最長的任期6年,短的僅4個月就被董事會趕下臺。

互聯網發展日新月異,雅虎卻在管理層頻繁的變動與更迭中,摩擦內耗、左右搖擺,與其他互聯網巨頭的差距越來越大,最終走向衰落。

原本可以成為Google、Facebook的“爸爸”,或者微軟的“兒子”,最後卻像“孫子”一樣被賤賣,淪為互聯網浪潮的“棄子”。

雅虎之敗,時也,命也?抑或,作也?

有人說,楊致遠是個成功者,曾幾何時,上雅虎網站幾乎成了上網的代名詞;

有人說,一百年後,如果人們只記得兩個對互聯網貢獻最大的人,那麼這兩個人就是是楊致遠和費羅(David Filo);

二十年後,這個“曾經的先行者”,這個互聯網“老兵”,這個于世紀之交為一代中國線民帶來最初記憶的雅虎郵箱、Yahoo Messenger終於要結束自己的風光。

雅虎倒下了,我們不用太過悲傷。

畢竟,柯達、諾基亞,也是這樣倒下的。

畢竟,時代的新浪潮,總是要踩著幾塊鵝卵石,繼續向前奔湧的。

雅虎CEO瑪麗莎·梅耶爾

雅虎的倒下,之於我們個體的意義,不是少了一個流覽新聞的網站,而是提出了一個命題:企業或個人,如何在時代的浪潮中,不被淘汰?

當今之中國,正面臨“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經濟高速發展、科技日新月異、財富急劇積累、國家蒸蒸日上……

每一個中國人都是這場“大變局”的親歷者甚至是推動者——

大江東去,你可以隨波逐流,也可以逆流而上,但是,千萬不要停止不前!

『電商喇叭社』

聚焦電商江湖 縱論天下大勢

雅虎上市

當年的雅虎,到底有多牛?

它是全球第一家提供互聯網導航服務的網站。

它開創了互聯網免費模式,即內容免費,廣告收費。

2000年~2006年,它一直霸居全球互聯網排名第一的寶座。

2006年全球互聯網公司前20名中,它獨霸3席,雅虎、雅虎日本和雅虎中國分別位列第1、第7和第14。

美國的Google、Facebook,中國的新浪、搜狐和網易三大門戶網無一不是它的追隨者和模仿者。

當年的雅虎“帝國”,幾近無敵,甚至可以說,等同於整個互聯網。

難怪一些專家不無誇張地說:“Internet有朝一日將改變整個世界,但若沒有YAHOO!,恐怕連門還摸不著呢。”

02.那些年錯過的愛情,能買卻不買,能賣卻不賣

Internet摸到門了,正在改變著世界。先驅者雅虎,卻迷路了。

①錯過Google

1997年,斯坦福大學的兩個學生,搞了一個叫“BackRub(網路爬蟲)”的研究專案,想要以100萬美元賣給雅虎,這就是Google的雛形。

Google1998年的頁面,標識後面也有個驚嘆號,可能在模仿Yahoo!

高冷的雅虎卻無動於衷,到了2002年,雅虎幡然悔悟,開始認真考慮收購Google,才發現已經買不起了。

今天,Google的市值是5000億美元。

②錯過Facebook

2006年,雅虎報價10億美元準備收購Facebook。紮克伯格和Facebook的投資者幾乎同意了這個交易。

當時正值Facebook內憂外困,雅虎便趁火打劫,在最後關頭砍價至8.5億美元,倍感羞辱的紮克伯格,在董事會上當著所有人的面撕爛雅虎遞交的協議書。

過了幾個月,雅虎又提出10億美元甚至更高的收購價,被Facebook拒絕。

今天,Facebook的市值是3000億美元。

③錯過微軟

2008年2月1日,微軟開出450億美元的高價,溢價60%,向雅虎拋出橄欖枝,希望通過兩者的聯姻,打破穀歌在搜索和線上廣告市場的壟斷地位。

雅虎卻認為報價低估了雅虎的市值。

3個月後,微軟又將報價提高到了500億美元,不過依舊被後者拒之門外。

微軟洽購雅虎,各方一直看好,最後卻不了了之

錯失了這次高價賣身的機會,雅虎猶如貨架上的打折商品,無奈地等待著討價還價,煎熬地期待著買家光臨。

2016年7月25日,美國通訊巨頭Verizon宣佈以48.3億美元收購雅虎。

對於曾經的互聯網巨人來說,這個結局更像是一場羞辱。48億美元的售價還不到巔峰時期千億估值的一個零頭。

03.老司機,為什麼翻車了

與雅虎同年上線的亞馬遜,始終保持穩步上升,成為市值僅次於蘋果、穀歌、微軟的科技圈第四強。

只比雅虎年輕兩歲的穀歌,在走過18年歷史之後,依然處於持續上升通道。

雅虎這位互聯網“老司機”,為什麼就翻車了呢?

①迷失在產業更替中

僅僅錯過搜尋引擎,並不致命。

2012年,“矽谷女神”瑪麗莎·梅耶爾出任雅虎CEO,先後收購了50多家公司,涉及社交網站、輕博客、視頻、遊戲、電話會議系統等領域。

雅虎收購的部分公司

結果,不少公司在被收購後不久便關停了業務或逐漸消失,雅虎因此被稱為“創業公司殺手”。

②大公司病上身

隨著規模越來越大,雅虎官僚作風日盛,造成組織資源的大量浪費。

迄今為止,互聯網領域最成功的公司基本都是創始人主導,唯獨雅虎是職業經理人主導。

更加奇葩的是,雅虎22年換了7任CEO,最長的任期6年,短的僅4個月就被董事會趕下臺。

互聯網發展日新月異,雅虎卻在管理層頻繁的變動與更迭中,摩擦內耗、左右搖擺,與其他互聯網巨頭的差距越來越大,最終走向衰落。

原本可以成為Google、Facebook的“爸爸”,或者微軟的“兒子”,最後卻像“孫子”一樣被賤賣,淪為互聯網浪潮的“棄子”。

雅虎之敗,時也,命也?抑或,作也?

有人說,楊致遠是個成功者,曾幾何時,上雅虎網站幾乎成了上網的代名詞;

有人說,一百年後,如果人們只記得兩個對互聯網貢獻最大的人,那麼這兩個人就是是楊致遠和費羅(David Filo);

二十年後,這個“曾經的先行者”,這個互聯網“老兵”,這個于世紀之交為一代中國線民帶來最初記憶的雅虎郵箱、Yahoo Messenger終於要結束自己的風光。

雅虎倒下了,我們不用太過悲傷。

畢竟,柯達、諾基亞,也是這樣倒下的。

畢竟,時代的新浪潮,總是要踩著幾塊鵝卵石,繼續向前奔湧的。

雅虎CEO瑪麗莎·梅耶爾

雅虎的倒下,之於我們個體的意義,不是少了一個流覽新聞的網站,而是提出了一個命題:企業或個人,如何在時代的浪潮中,不被淘汰?

當今之中國,正面臨“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經濟高速發展、科技日新月異、財富急劇積累、國家蒸蒸日上……

每一個中國人都是這場“大變局”的親歷者甚至是推動者——

大江東去,你可以隨波逐流,也可以逆流而上,但是,千萬不要停止不前!

『電商喇叭社』

聚焦電商江湖 縱論天下大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