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咖談丨陸忠偉:“薩德”入韓,將挑起東北亞軍備競賽

2月28日, 韓國國防部與樂天集團就置換“薩德”用地達成協議, 並策劃加快進度, 突擊走完程式, 將生米煮成熟飯。 由此觀之, 朴槿惠政府一意孤行, 取悅美國、迎合軍方、政商勾結之心暴露無遺。 “薩德”落地明顯提速, 並納入美韓“鷂鷹”聯演的反導演練, 半島局勢驟然緊張, 險象環生。


對“薩德”落地廣尚北道星州郡之原因, 韓軍方辯稱, 此乃防禦首爾周邊地區不受朝鮮導彈打擊。 細分析, 星州距首爾250公里, “薩德”功能僅200公里, 鞭長莫及, 何以防禦。 相反, “薩德”的指揮、控制、通信設施為朝KN-01、KN-02型短導覆蓋, “薩德”入韓, 實乃逆風點火自燒身。


“薩德”入韓, 並非為防禦朝鮮彈道導彈來襲。 而是美國以防禦朝鮮核導為藉口, 欲在保持進攻性核武器絕對優勢之“矛”的同時, 加強防禦性“盾”的絕對優勢——加強前沿預警及對韓日反導系統的整合, 補強美國“全球分層導彈防禦系統”的西太地區短板, 以弱化中俄對美國的戰略威懾力量, 導致中美戰略安全失衡。


韓國為五角大樓火中取栗, 博得美國防長詹姆斯·馬蒂斯高度評價, 表示將加快基地設施建設, 以早日投入實戰。 在美國推進亞太“再平衡”戰略的背景下, “薩德”系統落地, “嚴重損害包括中俄在內的域內國家戰略安全利益”;韓美此舉等於向中俄日等國發出導彈技術競賽請柬, 將東北亞區域捲入類似雷根時代的“星球大戰”計畫。


可以想像, 東北亞相關國家或以“導”為綱, 增加科研、開發、採購投入, 圍繞攔截與突防技術研發展開戰略博弈。 中國不怕事, 為抗衡美國反導系統對戰略核力量的威脅, 將與俄羅斯攜手, 增強軍事科技合作, 加大反導技術測試及聯合作戰, 還將醞釀開發新一代突防技術。


戰略軍事科技發展的深遠背景, 凸顯東北亞地緣政治矛盾激化的表徵。 功在自功, 禍在自禍。 韓國國家安全面臨愈發陡峭的地緣政治“峽谷”:倒向美日韓軍事同盟, 但又面臨對美中、美俄、中日、韓俄關係的選擇;韓國因之失去參與區域安全與經貿合作的迴旋, 此乃首爾必須承擔的後果。


韓國正面臨“歷史上最嚴重經濟危機”。 2016年的總出口同比萎縮5.9%,

乃時隔58年首次出現二連降。 韓國賴以牽引經濟的消費、投資、出口三大引擎隱藏著同時熄火的危險。 由於找不到經濟危機的脫困之策, 再加上作為“司令塔”的青瓦台風雨飄搖, 致使當下韓國的政治不確定性為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前夜的三倍。 國際經濟界已對韓國能否保持第十一大經濟體打上了大問號。


韓國經濟高度依賴中國——中國是其最大出口市場、最大海外投資國以及最大旅遊客源國。 2015年中韓貿易額高達2273億美元, 對中國出口約占韓出口總額的四分之一。 這幾年, 中國經濟轉型順利, 國內消費引擎功率逐漸大於投資牽引, 這將在交易夥伴中製造出新的贏家和輸家。 與泰國、印度相比, 韓國的對華出口傾向於投資,

因而將遭受更多痛苦。


有些部門, 如韓國的旅遊業和零售業是中國經濟轉型受益者。 零售業巨頭樂天集團在華業務規模達8萬億韓元(約合487億元), 有百十家超市, 其在韓樂天免稅店銷售額的70%來自于中國遊客。 但樂天與軍方易地, 為富不仁、見利忘義, 為中國民眾不齒;賺中國錢, 損中國利, 為中國輿論不容。 “樂”極生悲——其在華業務或再也“樂”不起來。


中國視“和”為天下大道。 衷心希望鄰里和睦、安寧共處。 但韓方罔顧中國利益關切, 讓“薩德”的一指之疾, 毀了雙邊關係數尺之軀——變政治互信為戰略互疑、變經濟合作為貿易摩擦, 兩國關係漸行漸遠。 痛哉!今年正值中韓建交25周年, 首爾應深思反思, “去小智而大智明”, 珍視來之不易的寶貴成果。


文/陸忠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