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緊抓“一帶一路”機遇促外貿穩中向好

本報記者 朱菲娜

正當貿易保護主義和 “逆全球化”潮流抬頭之際,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卻表現亮眼。 繼“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順利召開之後,商務部日前發佈的2017年前4個月我國吸收外資情況和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合作情況顯示,今年前4個月,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39.8億美元,新簽合同額318.5億美元,同比增長2.3%。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已日益成為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的熱土。 可以說,“一帶一路”建設正在為世界經濟注入一股清流和正能量,是對頻繁發起 “雙反”貿易保護主義的有力回應,對中國外貿保持穩中向好態勢堪稱重要機遇。

中國成國際貿易保護最大受害國

前不久,先後傳出美歐對來自中國的產品發起“雙反”調查或作出不利的終裁。

商務部消息顯示,美國東部時間5月2日,美國商務部發佈公告,決定對來自中國進口的工具箱產品發起反傾銷、反補貼調查。 與此同時,歐委會近日就對華熱軋板卷反補貼案作出終裁披露,擬裁定我企業4.9%—42.6%的補貼幅度。

美歐兩大主要貿易體發動對中國產品的“雙反”調查,主要基於其內部經濟形勢需要而採取貿易保護主義,甚至不惜破壞世界貿易規則來維護自己產品的競爭力和促進就業增長。 進入2017年以來,美國已經對華作出7例“雙反”終裁,高額的反傾銷稅率頻頻出現。

比如,繼對華非晶織物、普碳與合金鋼板、硫酸銨和卡客車輪胎裁出高額反傾銷和反補貼稅率後,美國決定對中國不銹鋼板帶材實施63.86%—76.64%的反傾銷稅率和75.6%—190.71%反補貼稅率。

高稅率和高頻次“雙反”調查對中美貿易的健康發展帶來損害。 據介紹,2016年美國對中國產品共發起20起貿易救濟調查,涉案金額37億美元,達到歷史高點;在高科技領域,2016年美國企業對華提起24起“337調查”申請,其中已發起調查22起,同比上升了120%,這些調查今年將陸續迎來終裁。 截至2016年底,美國正在對中國產品執行的反傾銷稅令有102個,反補貼稅令38個,總計140個。 中國是遭受美國貿易救濟措施數量最多的國家。

世界貿易組織統計顯示,中國是貿易保護主義最大受害國,已連續21年成為遭遇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連續10年成為遭遇反補貼調查最多的國家,全球約有三分之一的調查針對中國。

2016年,中國產品遭遇貿易救濟調查119起,涉案金額143億美元,案件數量和金額分別增長36.8%和76%。 一些國家頻繁對中國鋼鐵、紡織服裝等重點產品發起貿易救濟調查,涉及面廣、涉案金額大,對相關產業出口形成嚴峻挑戰。

自2017年以來,全球範圍內貿易保護主義進一步升溫,針對中國產品的貿易摩擦依然頻發,鋼鐵、有色金屬製品繼續成為摩擦焦點。

消除不確定性至關重要

貿易主體之間存在貿易摩擦本來很正常,問題是,歐美的不少裁決無視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15條有關條款已到期的事實,繼續堅持使用替代國做法,並計算出高額的反傾銷稅率,這讓中國難以接受,中國已就此向WTO提起訴訟。

但是,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報告顯示,美方將無視不利於自己的世貿裁決。 無視規則和破壞規則,將對中美經貿關係是一個大考驗。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孫繼文就此回應稱,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的裁決結果具有強制執行力,是“有牙齒”的。 如果世貿成員以一己之利無視世貿規則,拒絕執行世貿組織爭端裁決結果,多邊貿易體制將名存實亡,甚至可能重蹈上世紀30年代貿易戰的覆轍。 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局長王賀軍亦多次就此發表談話表示,中方一貫反對濫用貿易救濟措施,過度的貿易保護不僅無助於緩解美國國內申請人所謂的損害,而且因為限制產品進口,有損美國進口商和下游產業的利益,影響美國國內就業和消費者利益。
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發達國家,中美之間穩定、可預期的貿易環境對兩國乃至全球貿易秩序具有重要意義。 雙方應克制、審慎使用貿易保護措施,推動產業對話,通過磋商妥善解決貿易糾紛,為全球經濟治理樹立典範。

正如商務部部長鐘山所說,美國出口的26%的波音飛機、56%的大豆、16%的汽車、15%的積體電路,目的地都是中國,最近10年間,美國對中國出口年均增長11%,幾乎是同期中國對美國出口年均增速的兩倍,“合作是兩國唯一正確的選擇。 ”合作可以消除不確定性,這對穩定2017年貿易形勢來說非常重要。

今年外貿形勢仍有望穩中向好

貿易形勢與內外部環境密切相關。根據商務部日前發佈的 《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17年春季)》分析,2017年,中國對外貿易發展面臨的國內外環境仍然嚴峻複雜。從國際看,世界經濟有望延續去年下半年以來的復蘇態勢,增長動力有所增強,但復蘇基礎並不穩固。同時,“逆全球化”浪潮湧動,保護主義勢力上升,國際政局動盪多變,不確定性增多。從國內看,在錯綜複雜的國內外形勢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績。一季度經濟運行穩中向好、實現良好開局,增長和效益回升,市場預期改善,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加大,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不斷湧現並快速成長,產業優化升級不斷推進,就業繼續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增長有所加快。

但也要看到,當前經濟向好有週期性等因素,經濟結構調整任重道遠,面臨不少挑戰。綜合考慮,2017年中國外貿發展面臨的環境有望略好於過去兩年,但還存在諸多挑戰和壓力,突出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外部需求回升的基礎並不穩固;二是新一輪產業競爭更加激烈;三是貿易摩擦的影響進一步凸顯。同時,目前中國占國際市場份額已處較高水準,2016年為13.2%,這是1971年以來其他國家均未達到過的水準,進一步提高份額難度增大。未來一段時期,中國外貿可能保持中低速增長,且更易受市場需求變化、匯率漲跌等短期因素影響,波動更加頻繁。

同時《報告》強調,中國外貿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進出口企業參與國際競爭具備一系列有利因素和條件。

一是外貿競爭新優勢正在逐步形成。中國是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工業體系完整,產業配套能力強,基礎設施網路健全高效。出口效率和回應速度遠高於其他新興經濟體。一大批企業在國際市場摸爬滾打多年,積累了開拓市場和國際化經營的寶貴經驗。中國有1.7億受過高等教育和擁有高技能的人才,2016年研發投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2.08%,相當於中等發達國家水準,規模僅次於美國,為培育外貿出口的技術優勢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是外貿發展新動能正在不斷積聚。中國大力實施《中國製造2025》,製造業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化進程深入推進,新產品、新技術層出不窮,正在為外貿發展提供新的重要動力。中國與相關國家共建“一帶一路”取得積極進展,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穩步推進,有力地帶動了大型成套設備及零部件、工程物資等出口。

三是外貿發展的制度環境不斷優化。國家始終高度重視外貿發展,近年來出臺了一系列促進外貿穩增長調結構政策,有力提振了進出口企業信心,降低了企業成本。2017年,商務部將繼續推進落實國務院出臺的一系列外貿政策,會同有關部門確定重點政策清單,落實加工貿易梯度轉移差異化政策,深入推進新業態試點,繼續加強財稅和金融支持,著力提高貿易便利化水準,進一步擴大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合作,實行積極有效的進口政策,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切實為企業減負助力。同時,加大自由貿易協定的宣傳力度,幫助企業瞭解掌握已簽署實施的14個自由貿易協定,用好用足優惠政策開拓國際市場。綜合來看,今後一段時間中國進出口有望繼續回穩向好,但需要付出艱苦努力。

今年外貿形勢仍有望穩中向好

貿易形勢與內外部環境密切相關。根據商務部日前發佈的 《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17年春季)》分析,2017年,中國對外貿易發展面臨的國內外環境仍然嚴峻複雜。從國際看,世界經濟有望延續去年下半年以來的復蘇態勢,增長動力有所增強,但復蘇基礎並不穩固。同時,“逆全球化”浪潮湧動,保護主義勢力上升,國際政局動盪多變,不確定性增多。從國內看,在錯綜複雜的國內外形勢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績。一季度經濟運行穩中向好、實現良好開局,增長和效益回升,市場預期改善,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加大,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不斷湧現並快速成長,產業優化升級不斷推進,就業繼續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增長有所加快。

但也要看到,當前經濟向好有週期性等因素,經濟結構調整任重道遠,面臨不少挑戰。綜合考慮,2017年中國外貿發展面臨的環境有望略好於過去兩年,但還存在諸多挑戰和壓力,突出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外部需求回升的基礎並不穩固;二是新一輪產業競爭更加激烈;三是貿易摩擦的影響進一步凸顯。同時,目前中國占國際市場份額已處較高水準,2016年為13.2%,這是1971年以來其他國家均未達到過的水準,進一步提高份額難度增大。未來一段時期,中國外貿可能保持中低速增長,且更易受市場需求變化、匯率漲跌等短期因素影響,波動更加頻繁。

同時《報告》強調,中國外貿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進出口企業參與國際競爭具備一系列有利因素和條件。

一是外貿競爭新優勢正在逐步形成。中國是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工業體系完整,產業配套能力強,基礎設施網路健全高效。出口效率和回應速度遠高於其他新興經濟體。一大批企業在國際市場摸爬滾打多年,積累了開拓市場和國際化經營的寶貴經驗。中國有1.7億受過高等教育和擁有高技能的人才,2016年研發投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2.08%,相當於中等發達國家水準,規模僅次於美國,為培育外貿出口的技術優勢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是外貿發展新動能正在不斷積聚。中國大力實施《中國製造2025》,製造業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化進程深入推進,新產品、新技術層出不窮,正在為外貿發展提供新的重要動力。中國與相關國家共建“一帶一路”取得積極進展,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穩步推進,有力地帶動了大型成套設備及零部件、工程物資等出口。

三是外貿發展的制度環境不斷優化。國家始終高度重視外貿發展,近年來出臺了一系列促進外貿穩增長調結構政策,有力提振了進出口企業信心,降低了企業成本。2017年,商務部將繼續推進落實國務院出臺的一系列外貿政策,會同有關部門確定重點政策清單,落實加工貿易梯度轉移差異化政策,深入推進新業態試點,繼續加強財稅和金融支持,著力提高貿易便利化水準,進一步擴大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合作,實行積極有效的進口政策,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切實為企業減負助力。同時,加大自由貿易協定的宣傳力度,幫助企業瞭解掌握已簽署實施的14個自由貿易協定,用好用足優惠政策開拓國際市場。綜合來看,今後一段時間中國進出口有望繼續回穩向好,但需要付出艱苦努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