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高考在即,焦慮爆棚,送你一本減壓秘笈!

孩子要高考了, 這對於家庭來說無疑是個大事, 很多家長為此緊張、焦慮。 那麼, 家長應該以怎樣的心態和孩子一起迎接高考?究竟如何做才是對孩子真正的幫助?北京大學精神衛生中心兒童心理專家林紅博士分享了她3年前陪伴孩子高考的親身經歷, 並針對一些家長遇到的苦惱給予分析和指導。 希望林博士既感性又理性的文字, 能對讀者朋友有所啟發。

高考,

把整個家庭帶入“危機”狀態

“高考日益臨近, 看孩子一陣兒慌亂, 一陣兒又無所謂的樣子, 我不知道該怎麼辦。 說吧, 孩子不愛聽;不說吧, 我自己忍著難受, 也擔心影響孩子的高考成績。 畢竟寒窗苦讀十二載, 在此一搏了。 為了幫助到孩子, 作為家長, 我到底該怎麼辦?”這是一位元媽媽的求助內容。 事實上, 這也是很多家長在孩子即將高考時所面臨的苦惱。

孩子高考, 作為應激性事件, 無疑會把整個家庭帶入“危機”狀態,

即由原本穩定有序的階段, 向尚不可知和不確定的新階段過渡。 而且, 這個特殊的階段也往往伴隨著“分離”的發生。 從此之後, 大多數孩子將離開家, 步入社會, 展開自己的人生畫卷。 如何應對“危機”和“分離”, 需要家長進行思量, 並付諸行動。 事實上, 危機不僅是危險與威脅, 同時也是機遇。 成功地把握危機情境, 整個家庭將會因這種經驗而更為成熟、更加堅強, 將能迎接更大的挑戰。 所以, 危機可以被視為成長和發展的契機。

父母的“在場”包括物理的在場、

系統的在場及情感的在場

高考在即, 父母能為孩子做點什麼?你的孩子, 需要你的“在場”。 這種在場, 是父母要以獨立的、有著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的陪伴者出現在孩子身邊,

而不僅以父母的角色出現。

父母在場可以分為不同種類:物理的在場、系統的在場以及情感的在場。

物理的在場是指日常生活中, 父母一直在身邊, 為孩子提供支援和照顧。 如父母在家, 做孩子喜歡的飯菜, 保證孩子營養的均衡, 以及安靜整潔的學習環境等。 同時, 父母也要有能力照顧好自己的生活。

系統的在場是指家庭成員相互支持, 核心家庭成員之外也有親朋好友。 一旦家庭遇到困難, 親朋好友可以幫忙解決問題。 家長一方面有能力尋求資源的幫助, 同時有能力保護好自己的孩子以及核心家庭, 抵擋住來自外面的壓力, 如來自老師、長輩對孩子的過高期待。 家長要允許孩子遵從自己內心的渴望,

更多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樣子, 而不是成為家族所要塑造的樣子。

情感的在場指父母本身是自信的、穩定的, 相信自己有能力照顧自己的孩子, 做稱職的父母。 他們既投入與孩子的互動之中, 又能與孩子保持適宜的邊界。 父母瞭解自己的能力、夢想和價值觀, 知道自己是誰, 在瞭解自己的基礎上, 也瞭解自己的孩子。 父母有自我的感受和願望, 會思考自己的角色是什麼, 也能體會到孩子的想法、感受和願望, 並且有能力區分家長和孩子的相同和不同之處。 父母能夠明確在某種情境之下, 什麼是對的, 並且能夠採取有效的行動。 父母也不會感到孤獨, 而是知道去哪裡尋求支持, 並可以採取適宜的行動。

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和心靈,

就是給孩子最有力的家庭支持

父母的在場, 會讓孩子感受到安全和安心, 保持情緒的穩定與心情的舒暢, 而這恰恰是孩子積極主動學習的保證。

神經生物學研究發現, 人的大腦一直到老都在改變, 每次學習新東西時, 都會在大腦建立新的結構、新的連接、路徑和神經網路。 這種現象被稱為神經可塑性。 神經可塑性只有在多巴胺系統被啟動後才會發生。 當突然有新奇的東西出現, 當我們心情好, 當我們驚奇地體驗一些積極美好的東西時, 包括巧克力、美妙音樂、動人的話、好看的相貌等, 此時多巴胺系統會被啟動, 神經可塑性最強大, 大腦學習的意願就會增加。 積極快樂的情緒會增強注意力和創造力。

如果我們越早越頻繁地跟隨這些積極美好的部分,哪怕開始的時候它只是一點點痕跡,它們也會慢慢變成普通“車道”,以至“高速公路”。這些醫學發現證明了家庭治療師反復強調的觀點:資源取向以及積極重構對於成功的治療多麼重要。在生活中,多去尋找和發現新奇美好的事物,體會和表達新穎、驚喜、耀眼等正性感受,營造幽默、樂趣、歡笑等美妙的時刻,可以促進學習和改變的發生。

此外,父母需要對青少年這一特定發育階段的特點有所瞭解,這有助於父母更好地與孩子相處,並提供必要的支援。無論是和兒童比,還是和成人比,青少年的大腦機能以及大腦對外界的反應模式都有所不同,這與他們經常表現出來的衝動、不理性和執迷不悟大有關係。

最近對青少年大腦認識的研究顯示,青少年追求回報的大腦部分的發育早於負責規劃和情感控制的部分。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離不開有益的嘗試。在面對他們的時候,我們不該嘲笑,不該動不動就拒絕、否定、批評,而是應該進行充分的換位思考。孩子會碰到很多問題,大多數時候,他們只是有些混亂,注意力不夠集中,忽略了周遭一些事情的重要細節。很多人認為,青少年應該可以,或至少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惱人行為,以為他們是故意心不在焉,把大人的話當耳旁風,其實這些認識是錯誤的。作為父母,下決心直面問題,改進自己的教育方法,才是明智之舉。

面對大考,父母應該做的是和孩子一起,接受無法改變的情形;設定現實的目標,並為之努力;保持長遠的視角,在更廣泛的背景下考慮應激事件。同時,照顧自己的身體和心靈,關注自己的需要和感覺,這其實就是給孩子最有力的家庭支持。

高考日記

高考前夕,我們如此風輕雲淡

今天是端午節三天小長假的最後一天。先生去單位加班,媽媽去外面遛彎,兒子還在酣睡,家裡面靜悄悄的。這是屬於我一個人的獨享時光,打開音響,聽著歌曲,伴著蔡琴特有的充滿磁性的聲音,我開始記錄著自己的所思所感和所悟。

我“本應該”感到焦慮的,因為還有6天,兒子就要高考了,寒窗苦讀12載,在此一搏了。我也是“有理由”抱怨甚至憤怒的,因為兒子要我早上7點叫他起床,他要保持高考的節奏。可是,已經8點半了,他仍然一點動靜也沒有,臥室的門還是關得嚴嚴的。可此刻的我,卻有著悠然自得的心境。

輕輕敲敲門,走進兒子房間,兒子睡得很香。看得出,他實在是起不來。那就多睡一會兒吧,睡飽了才能有精力學習啊!我給兒子把踢到一頭的被子拉上來,給他蓋好。輕輕拉上門,走出房間,我去了廚房,開始準備兒子豐盛的早餐。

全部素材都準備完畢了,就等兒子起床後我再開始炒了。趁著等候的時間,我給自己泡了一杯昨天剛買的KLASSNO咖啡,然後靠在沙發上,品著濃郁的咖啡,聽著溫婉的音樂,賞著窗外的美景,想著自己的心事。生活如此美好!我不禁感慨。

為什麼在兒子大考在即,我既不焦慮,也不抱怨,而是如此氣定神閑呢?我想,這大概是源于我對兒子發自內心的理解、信任和欣賞吧。我相信兒子有能力管理自己,現在的他,已經有足夠的心智去面對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我欣賞兒子有張有弛的狀態。他既會忙中偷閒地照顧好自己,也有很強的爆發力和承受力,在大考來臨之際保持淡定。所以,我有什麼可焦慮、擔心的?而且,我也很清楚,兒子已經18歲了,他的人生只能他自己做主。除了接受和祝福,我又能怎樣呢?

作為父母,我理解兒子面對高考巨大壓力的不容易,我不想給他施加更大的壓力。而且,我們的狀態好,也是對兒子的一種支持啊。兒子看到他最愛和在乎的親人活得滋潤和灑脫,他也就可以安心地去追逐自己的夢想了。

文/ 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中心 林紅

圖/源自網路

以上為《健康報》原創作品,如若轉載須獲得本報授權。點擊下方“閱讀原文”自助獲取轉載授權。

如果我們越早越頻繁地跟隨這些積極美好的部分,哪怕開始的時候它只是一點點痕跡,它們也會慢慢變成普通“車道”,以至“高速公路”。這些醫學發現證明了家庭治療師反復強調的觀點:資源取向以及積極重構對於成功的治療多麼重要。在生活中,多去尋找和發現新奇美好的事物,體會和表達新穎、驚喜、耀眼等正性感受,營造幽默、樂趣、歡笑等美妙的時刻,可以促進學習和改變的發生。

此外,父母需要對青少年這一特定發育階段的特點有所瞭解,這有助於父母更好地與孩子相處,並提供必要的支援。無論是和兒童比,還是和成人比,青少年的大腦機能以及大腦對外界的反應模式都有所不同,這與他們經常表現出來的衝動、不理性和執迷不悟大有關係。

最近對青少年大腦認識的研究顯示,青少年追求回報的大腦部分的發育早於負責規劃和情感控制的部分。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離不開有益的嘗試。在面對他們的時候,我們不該嘲笑,不該動不動就拒絕、否定、批評,而是應該進行充分的換位思考。孩子會碰到很多問題,大多數時候,他們只是有些混亂,注意力不夠集中,忽略了周遭一些事情的重要細節。很多人認為,青少年應該可以,或至少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惱人行為,以為他們是故意心不在焉,把大人的話當耳旁風,其實這些認識是錯誤的。作為父母,下決心直面問題,改進自己的教育方法,才是明智之舉。

面對大考,父母應該做的是和孩子一起,接受無法改變的情形;設定現實的目標,並為之努力;保持長遠的視角,在更廣泛的背景下考慮應激事件。同時,照顧自己的身體和心靈,關注自己的需要和感覺,這其實就是給孩子最有力的家庭支持。

高考日記

高考前夕,我們如此風輕雲淡

今天是端午節三天小長假的最後一天。先生去單位加班,媽媽去外面遛彎,兒子還在酣睡,家裡面靜悄悄的。這是屬於我一個人的獨享時光,打開音響,聽著歌曲,伴著蔡琴特有的充滿磁性的聲音,我開始記錄著自己的所思所感和所悟。

我“本應該”感到焦慮的,因為還有6天,兒子就要高考了,寒窗苦讀12載,在此一搏了。我也是“有理由”抱怨甚至憤怒的,因為兒子要我早上7點叫他起床,他要保持高考的節奏。可是,已經8點半了,他仍然一點動靜也沒有,臥室的門還是關得嚴嚴的。可此刻的我,卻有著悠然自得的心境。

輕輕敲敲門,走進兒子房間,兒子睡得很香。看得出,他實在是起不來。那就多睡一會兒吧,睡飽了才能有精力學習啊!我給兒子把踢到一頭的被子拉上來,給他蓋好。輕輕拉上門,走出房間,我去了廚房,開始準備兒子豐盛的早餐。

全部素材都準備完畢了,就等兒子起床後我再開始炒了。趁著等候的時間,我給自己泡了一杯昨天剛買的KLASSNO咖啡,然後靠在沙發上,品著濃郁的咖啡,聽著溫婉的音樂,賞著窗外的美景,想著自己的心事。生活如此美好!我不禁感慨。

為什麼在兒子大考在即,我既不焦慮,也不抱怨,而是如此氣定神閑呢?我想,這大概是源于我對兒子發自內心的理解、信任和欣賞吧。我相信兒子有能力管理自己,現在的他,已經有足夠的心智去面對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我欣賞兒子有張有弛的狀態。他既會忙中偷閒地照顧好自己,也有很強的爆發力和承受力,在大考來臨之際保持淡定。所以,我有什麼可焦慮、擔心的?而且,我也很清楚,兒子已經18歲了,他的人生只能他自己做主。除了接受和祝福,我又能怎樣呢?

作為父母,我理解兒子面對高考巨大壓力的不容易,我不想給他施加更大的壓力。而且,我們的狀態好,也是對兒子的一種支持啊。兒子看到他最愛和在乎的親人活得滋潤和灑脫,他也就可以安心地去追逐自己的夢想了。

文/ 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中心 林紅

圖/源自網路

以上為《健康報》原創作品,如若轉載須獲得本報授權。點擊下方“閱讀原文”自助獲取轉載授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