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研究指“許昌人”或是中國古人類和歐洲尼安德特人的後代

“許昌人”頭蓋頂骨化石 東方IC 資料圖

2005年, 李占揚領導的考古隊便開始了對靈井“許昌人”遺址進行考古發掘, 靈井位於許昌縣西北,

距許昌舊城大約15公里。

儘管過去了將近10年, 李占揚仍清楚地記得“許昌人”頭骨化石發現時的情景。 那是2007年12月17日上午, 原本計畫在15日就要停工的他們, 因出土了幾件正形石器標本, 其中有非常精緻的尖狀石器和刮削器, 覺得就此停工實在可惜, 因此打算延期發掘, 但寒流將至, 只能延續兩日。

“真是天公作美。 往年一進入12月, 不是封凍就是雨雪, 可2007年最低溫度仍在零度左右, 這無疑是適合發掘的天氣。 同時, 當時正在發掘的探方進入第十一層後, 土質也變得鬆軟, 出土的化石和石器突然增多。 ”回憶起這些, 李占揚仍是很興奮。

17日上午剛一上工, 就有人說:“今天人頭該出來了!”和往常一樣, 人們只是把這話當作戲言而已。 但此時,

大家心裡都明白, 已經到了發掘的最後關頭。

這時候有人發現了一個頭骨化石, 技工趕緊過去幫助清理化石上面的泥土。 化石的輪廓頓時清晰起來:骨頭呈淡黃色, 表面光圓, 更重要的是一側邊上已清楚地顯露出了骨縫(這是人以外其它任何動物化石都不具有的特徵)。

經過連續12年發掘, 考古學家共發現45件距今12.5萬年至10.5萬年的古人類頭骨化石。 2014年以來, 李占揚和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吳秀傑領導的研究小組對許昌人頭骨化石進行修復、拼接、復原和研究, 分別製作了“許昌人”1號和“許昌人”2號人頭骨虛擬及實體的復原頭骨及顱內膜。 1號頭骨復原後保留有腦顱的大部分及部分底部, 來自一個年輕男性個體;2號復原後保存有腦顱後部,

來自一成年個體。

“許昌人” 竟是中歐混血?

“許昌人”頭骨具有中國境內古老人類、歐洲尼安德特人和早期現代人“三位一體”的混合特徵, 可能是中國北方古老人類與歐洲尼安德特人基因交流的結果。

通過對“許昌人”頭骨化石的研究, 吳秀傑表示, 他們發現“許昌人”頭骨具有中國境內古老人類、歐洲尼安德特人和早期現代人“三位一體”的混合特徵, 可能是中國北方古老人類與歐洲尼安德特人基因交流的結果。

“‘許昌人’可能是人類進化中出現的一個新人種。 ”李占揚說。 不過, 科學家目前還沒有成功地對“許昌人”頭骨化石進行DNA分析。

低矮的頭骨穹隆、扁平的腦顱、最大顱寬的位置靠下、短小並向內側傾斜的乳突,

“許昌人”具有周口店北京猿人、和縣猿人等中國北方古老人類的原始及共同特徵。

同時, 許昌人還呈現向早期現代人過渡的重要特徵, 如腦容量增大、頭骨變薄、眉脊較為纖細、頭骨結構呈現纖細化等。 1號頭骨的顱容量約為1800毫升, 2號頭骨雖然小於1號, 但也位於晚更新世人類的變異範圍平均值之上。

尼安德特人是以德國尼安德特地區命名的古人類, 生活在歐洲、北非和西亞地區, 繁盛期為距今13萬年至3萬年, 其頭骨具有與世界上其他人種完全不同的兩個獨特性狀——枕骨上有結構性凹窩、顳骨內耳迷路模式, “許昌人”頭骨上具有與其相似的特徵。 此外, 科學家並沒有發現“許昌人”與非洲古人類之間的相似性。

“這種情況, 是尼安德特人活動區域以外第一次集中發現, 暗示了兩個人群之間基因交流的可能性。 ”吳秀傑說, “‘許昌人’混合型體質特徵, 可能是東西方兩大人群基因交流或雜交的結果。 ”

至於在何種情況下“許昌人”和尼安德特人進行了基因交流, 李占揚推斷:“許昌人”之前, 東亞大陸極度寒冷, “許昌人”先輩向氣候溫和的歐洲遷移, 同早期尼安德特人相遇、雜交。 距今12.8萬年至7.4萬年間, 氣候轉暖, 這批古人類重返家園。 因為那裡有大西洋暖流的庇護, 或許一度成為人類的“避難所”。

“許昌人” 顛覆“非洲起源說”?

有專家指出, 以“許昌人”化石外貌與中國境內古老人類和歐洲尼安德特人的相似性, 來終結“非洲起源說”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關於現代人起源有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是“非洲起源說”,一種是“多地起源說”,兩種觀點對峙多年,但以“非洲起源說”占上風。

“非洲起源說”出現於1987年,當時3位元美國生物學家選擇了來自非洲、歐洲、亞洲等地的147名婦女,從她們生產後的嬰兒胎盤中提取出線粒體DNA。分析發現,這些線粒體DNA都可以追溯至約20萬年前一位非洲婦女(被稱為“夏娃”)。此外,從遺傳學上看,各大洲人的基因差異極小,不可能是分別發展而來。

但李占揚表示,“許昌人”頭骨是20多年來世界範圍內發現的最重要的古人類化石之一。其具有中國境內古老人類如北京周口店中國猿人、安徽和縣猿人等的一些特徵,又有向現代人過渡的進步特徵,此外還有歐洲尼安德特人特徵。這就說明,這些化石同以往發現的其他人類化石既有相同又有不同,已經構成了一個新人種的要素。根據前兩個特徵我們可以說“許昌人”是中國古人類連續進化而來的,而不是外來的。這就支持了現代人“多地起源說”,而對“非洲起源說”造成衝擊。

“現在世界各地的現代人都是非洲現代人的後裔,看起來很有問題,20多年來還未有一例得到證明,目前已經有分子遺傳學專家發出質疑。” 李占揚說,“這次研究成果為現代人起源研究提供了一些新證據,這些證據是支援‘多地起源說’的,起碼在中國華北地區是這樣。當然,這次研究還解決不了所有的起源問題。”

然而,也有專家表示,中國相信“多地起源說”,論證“中國古人類連續進化學說”的學者,大都是通過從藍田人、北京人,乃至“許昌人”化石上體質的相似性(即“形態學”),來推斷化石間的關聯,遠不及基因檢測的科學性。現在所說“許昌人”和尼安德特人有關係,也只是通過觀察“枕骨上有結構性凹窩、顳骨內耳迷路模式”等實現的,並未被DNA檢測所證實。

儘管提取“許昌人”化石DNA的探索仍在繼續,但即使“許昌人”真的有尼安德特人的基因,距離終結“非洲起源說”也依舊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因為世界各地發現古人類化石的機會實在太少。“任重而道遠!”李占揚如是說。

關於現代人起源有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是“非洲起源說”,一種是“多地起源說”,兩種觀點對峙多年,但以“非洲起源說”占上風。

“非洲起源說”出現於1987年,當時3位元美國生物學家選擇了來自非洲、歐洲、亞洲等地的147名婦女,從她們生產後的嬰兒胎盤中提取出線粒體DNA。分析發現,這些線粒體DNA都可以追溯至約20萬年前一位非洲婦女(被稱為“夏娃”)。此外,從遺傳學上看,各大洲人的基因差異極小,不可能是分別發展而來。

但李占揚表示,“許昌人”頭骨是20多年來世界範圍內發現的最重要的古人類化石之一。其具有中國境內古老人類如北京周口店中國猿人、安徽和縣猿人等的一些特徵,又有向現代人過渡的進步特徵,此外還有歐洲尼安德特人特徵。這就說明,這些化石同以往發現的其他人類化石既有相同又有不同,已經構成了一個新人種的要素。根據前兩個特徵我們可以說“許昌人”是中國古人類連續進化而來的,而不是外來的。這就支持了現代人“多地起源說”,而對“非洲起源說”造成衝擊。

“現在世界各地的現代人都是非洲現代人的後裔,看起來很有問題,20多年來還未有一例得到證明,目前已經有分子遺傳學專家發出質疑。” 李占揚說,“這次研究成果為現代人起源研究提供了一些新證據,這些證據是支援‘多地起源說’的,起碼在中國華北地區是這樣。當然,這次研究還解決不了所有的起源問題。”

然而,也有專家表示,中國相信“多地起源說”,論證“中國古人類連續進化學說”的學者,大都是通過從藍田人、北京人,乃至“許昌人”化石上體質的相似性(即“形態學”),來推斷化石間的關聯,遠不及基因檢測的科學性。現在所說“許昌人”和尼安德特人有關係,也只是通過觀察“枕骨上有結構性凹窩、顳骨內耳迷路模式”等實現的,並未被DNA檢測所證實。

儘管提取“許昌人”化石DNA的探索仍在繼續,但即使“許昌人”真的有尼安德特人的基因,距離終結“非洲起源說”也依舊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因為世界各地發現古人類化石的機會實在太少。“任重而道遠!”李占揚如是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