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泉邊||摸魚,捉王八,難忘大明湖邊的童年記憶

文|魯黔

小時候屁大點事都記得清晰如昨, 今天的我卻努力在想昨天中午吃的什麼東西, 年輕真好!

回憶曾經年少的時光, 是一種很美好的事情。

數十年前, 在與大明湖親密的日子裡。

那春風吹綠了搖曳的柳枝, 那夏日湖裡的荷花簇簇, 那冬天湖面上的溜冰人, 還有那秋色正濃的半城湖韻, 是多麼難忘。

在五十年前一個盛夏的日子裡, 我與小友緊跟在“老鯰”哥身後, 混入大明湖公園, 沿湖岸且走且盯著水面的動靜。

當一陣風生水起後, 只見魚脊在水波裡浮現。

說時遲那時快, “鯰哥”的袖裡飛叉脫空而出, 在劃完弧線的刹那, 一條黃澄澄鱗閃閃的魚兒便掙扎著上了岸。

“老鯰”乃大哥的綽號, 鯰魚是專吃小魚的魚。

而“老鯰”身懷叉魚絕技, 乃魚們的剋星, 為此江湖上送他一名號——“老鯰”是也。

久而久之, 也就把他的真實姓名淡忘了。

老鯰擅長袖裡飛叉。

用一根長三四米的尼龍繩一頭纏在手腕部;

另一端綁著用三根鐵條打制而成且帶倒刺的叉子。

只要水面上泛花, 他便可根據浪花的狀態準確地判斷出是什麼魚種以及魚的斤兩。

[飛叉刺魚]

而且飛叉必中, 叉不走空。

據我所知, 濟南府會此絕技者, 應無人出其右耳。

在追隨“老鯰”叉魚的那段時光裡, 幸虧沒被在湖裡撐船的艄公大叔逮住。

那些撐船的大叔, 當地人俗稱“船戶子”, “偷魚”“盜藕”者如讓他們抓住, 肯定會給你上手段的, 其滋味可是萬分不好受的。

此“手段”的高明之處, 就在於既能“殺一儆百”, 又讓受罰者哭告無門。

那個年代的大明湖, 平時遊人稀疏, 公園內靜謐安好, 只在節假日才呈現出熙熙攘攘的熱鬧景象。

那時的管理人員很少, 也沒有保安之類, 偌大的明湖公園治理得井井有條。

清晨途經大明湖南門時, 總會看到一幫眼熟的漢子。

你來我往, 把一個重約五斤的沙袋子擲來拋去,

舞得讓人眼花繚亂。

你瞧, 那接住沙袋又迅疾擲出的瞬間, 那種勁道拿捏得精准自然, 遊戲中蘊涵著中國功夫“借力卸力”的神妙之處。

這就是那個年代的晨練。

還記得, 大明湖西南門往北走去, 在一座三曲亭坊附近的水中, 有一個黑土地小島, 名曰“王八島”。

夜間,趁月光如洗之時,帶著鏟子、捅條、撈海之類的家什,涉水上島尋洞穴,便可抓幾隻“王八”乘興而歸。

歲月如梭,往事如煙。

我與“老鯰”哥已失聯三十多年了。

據說,他還住在曲水亭街祖上留下的老宅院裡。

我很想念他,同時也懷念那段有趣的日子。

每當動了尋他的念頭,卻總有一種難以言狀的緣由讓我猶豫不決。

[曲水亭街]

我會想起魯迅《故鄉》一文中所描寫的,他初見少年閏土及又見老年閏土時,那種恍如隔世的蒼涼……

如今的大明湖又拓展了,更彰顯它的古拙雋秀。

長年累月遊人如織,好一派太平盛世之風光。

遙想當初年少的孟浪;

懵懂的年齡,只圖個刺激和肆意的快樂,是不考慮後果的。

好像有這樣一句名言:“年輕人犯錯,上帝都會原諒的。”

[1982年大明湖南門]

跟著“老鯰”學叉魚;

夜登“王八島”;

大明湖南門晨練的漢子們……

還有許多與大明湖有關的往事,都已遠去了,再也回不到那曾經的時空裡。

但我仍能在回憶裡獨守那一個個關於大明湖的永恆的故事。

齊魯壹點用戶端版權稿件,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夜間,趁月光如洗之時,帶著鏟子、捅條、撈海之類的家什,涉水上島尋洞穴,便可抓幾隻“王八”乘興而歸。

歲月如梭,往事如煙。

我與“老鯰”哥已失聯三十多年了。

據說,他還住在曲水亭街祖上留下的老宅院裡。

我很想念他,同時也懷念那段有趣的日子。

每當動了尋他的念頭,卻總有一種難以言狀的緣由讓我猶豫不決。

[曲水亭街]

我會想起魯迅《故鄉》一文中所描寫的,他初見少年閏土及又見老年閏土時,那種恍如隔世的蒼涼……

如今的大明湖又拓展了,更彰顯它的古拙雋秀。

長年累月遊人如織,好一派太平盛世之風光。

遙想當初年少的孟浪;

懵懂的年齡,只圖個刺激和肆意的快樂,是不考慮後果的。

好像有這樣一句名言:“年輕人犯錯,上帝都會原諒的。”

[1982年大明湖南門]

跟著“老鯰”學叉魚;

夜登“王八島”;

大明湖南門晨練的漢子們……

還有許多與大明湖有關的往事,都已遠去了,再也回不到那曾經的時空裡。

但我仍能在回憶裡獨守那一個個關於大明湖的永恆的故事。

齊魯壹點用戶端版權稿件,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