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浙江的一個市,有“東勝瀛洲”的美譽!

浙江, 簡稱“浙”, 省會杭州, 在中國歷史上, 以錢塘江之別名浙江為名, 被稱為“絲綢之府”、“魚米之鄉”和“文物之邦”。 面積10.18萬平方公里, 5613萬人, 轄2個副省級市, 9個地級市, 32個區, 58個縣和市。 今天, 我們就來說說居長江口之上的啟東市。

首先, 啟東, 居長江入海口北側, 為年輕的沉積平原, 大部分只有兩三百年的歷史, 三面環水, 狀如半島, 有“江海明珠”之稱譽, 是江蘇日出最早的地方;其海洋經濟發達, 境內呂四漁場為中國四大漁場之一。 1990年, 正式成為縣級市。 至今陸地面積1208平方公里, 人口112萬, 轄12個鎮。

其次, 在中國歷史上, 啟東這一帶, 被稱為東勝瀛洲。 唐朝以來, 長江水流沖積沉澱, 在長江口外形成江中島嶼, 稱東布洲, 成為流放犯人在此從事鹽業生產的地方, 由廣陵郡管轄。 至五代時期, 長江口東洲、布洲合併為海門島, 之後設置政、場統一的地方管理機構, 稱“呂四場”, 為啟東境內最早的行政建制。

再次, 到北宋年間, 胡逗洲與海門島相接, 形成“通呂水脊”, 在中國歷史上, 因此呂四場有“西連通泰, 東及扶桑, 北負滄海, 南襟長江”之說。 後長江往北遷移, 致使海門沿江一帶大部分坍塌, 民戶流走, 四遷縣治, 僅有呂四一地, 清康熙年間, 一度裁撤海門縣為鄉, 歸入通州管轄。

最後, 自康熙末年以來, 長江漸趨穩定, 啟海陸地逐漸成形, 至乾隆三十三年之後, 啟東出現分屬三縣管轄的情狀。 民國17年, 應民眾的迫切要求, 劃出崇明外沙, 設縣分治, 取“啟吾東疆”之意而定名為“啟東”, 縣治所匯龍鎮, 始得縣制。 1949年, 劃入海門的東部地區、通東的呂四地區, 遷縣治到曹家鎮。

文:淩晨小米粥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