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2017內蒙古最美盟市評選 快給咱家鄉投一票!

家鄉, 是身在家鄉時

想法設法逃離的陷阱和牢籠

是離開家鄉時

拼死捍衛的眼睛和心臟

不管你身在何方

家鄉總是你魂牽夢縈的地方

作為一個內蒙古人

你對於家鄉的瞭解有多少呢?

內蒙古最美城市評選,

為你的家鄉投一票吧~

呼和浩特市

呼和浩特, 通稱呼市, 舊稱歸綏, 是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和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我國北方沿邊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

地處中國北部邊疆, 歐亞大陸內部。 市域面積為17224平方公里, 轄4區、4縣、1旗, 2015年末常住人口為300萬人, 市區常住人口206.49萬人。

呼和浩特市:蒙古族人口為285969人, 占9.98%;蒙古族人口增加78364人, 增長37.75%。

包頭市

包頭是內蒙古自治區下轄市、擁有地方立法權的較大的市, 是內蒙古的製造業、工業中心及最大城市[1] , 呼包銀經濟帶、呼包鄂城市群的中心城市。 是中國重要的基礎工業基地和全球輕稀土產業中心, 被譽稱“草原鋼城”、“稀土之都”。

包頭地處環渤海經濟圈和沿黃經濟帶的腹地, 位於蒙古高原的南端, 華北地區北部、內蒙古中部, 南瀕黃河, 陰山山脈橫貫該市中部, 形成北部高原、中部山地、南部平原三個地形區域。

包頭是連接華北和西北的重要樞紐, 是中國、內蒙古對外開放的重點發展地區, 中國大陸鐵路交通樞紐城市之一。

包頭是溝通北方草原遊牧文化與中原農耕文化之間的交通要衝, 西元前307年, 趙武靈王在包頭地區設九原郡。 包頭是蒙古語“包克圖”的諧音, 意為“有鹿的地方”, 所以又有鹿城之稱, 居住著蒙古族、漢族、回族、滿族、達斡爾、鄂倫春等31個民族。

2015年11月, 列為第二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

包頭市:蒙古族人口為85121人, 占3.21%;蒙古族人口增加17243人,增長25.40%。

鄂爾多斯市

鄂爾多斯(Ordos)內蒙古自治區下轄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南部,西北東三面為黃河環繞,南臨古長城,毗鄰晉陝甯三省區。鄂爾多斯市轄2區7旗,“鄂爾多斯”為蒙古語,意為“眾多的宮殿”。東部、北部和西部分別與呼和浩特市、山西省忻州市,包頭市、巴彥淖爾市、烏海市,寧夏回族自治區、阿拉善盟隔河相望;南部與陝西省榆林市接壤。地理座標為北緯37°35′24″-40°51′40〞,東經106°42′40〞-111°27′20〞。東西長約400千米,南北寬約340千米。總面積86752平方千米。

鄂爾多斯是改革開放30年來的18個典型地區之一,也是內蒙古的經濟新興城市,呼包鄂城市群的中心城市,被自治區政府定位為省域副中心城市之一。鄂爾多斯是國家森林城市、全國文明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最具創新力城市、全國生態園林城市、排名中國城市綜合實力50強、全國首批資源綜合利用“雙百工程”示範基地。

鄂爾多斯市:蒙古族人口為176912人,占9.12%;蒙古族人口增加18638人,增長11.78%。

阿拉善盟

阿拉善盟是內蒙古自治區所轄盟,地處內蒙古自治區最西端,地理座標為東經97°10′~106°52′,北緯37°21′~42°47′,西與甘肅省酒泉市、張掖市、金昌市、武威市、白銀市相連,東南隔賀蘭山與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吳忠市、銀川市、石嘴山市相望,東北與巴彥淖爾、烏海市、鄂爾多斯市接壤,北與蒙古國交界。

阿拉善盟:蒙古族人口為蒙古族人口為44635人,占19.30%;蒙古族人口增加120人,增長0.27%。

巴彥淖爾市

巴彥淖爾市,是內蒙古自治區西部的一個新興城市,“巴彥淖爾”系蒙古語,意為“富饒的湖泊”,位於舉世聞名的河套平原和烏拉特草原上,東接包頭市,西鄰阿拉善盟,南隔黃河與鄂爾多斯市相望,北與蒙古國接壤,交通便利,通訊便捷,氣候乾燥,氣溫偏低,自然資源豐富,旅遊資源獨具特色,是中國恐龍的故鄉,被譽為“塞上江南,黃河明珠,北方新城,西部熱土”。

巴彥淖爾市:蒙古族78000萬人,占總人口的4.36%。

烏海市

烏海市是內蒙古自治區西部的新興工業城市,地處黃河上游,東、北隔甘德爾山與鄂爾多斯搭界,南與寧夏石嘴山市隔河相望,西接阿拉善盟。是華北與西北的結合部,同時也是“甯蒙陝甘”經濟區的結合部和沿黃經濟帶的中心區域之一。第一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

烏海市素有“黃河明珠”的美譽,三山環抱,一水中流,民風淳厚,被譽為鑲嵌在黃河金腰帶上的一顆明珠。國家重點建設專案黃河海勃灣水利樞紐工程於2010年4月開工建設,2013年9月開始蓄水,形成118平方公里水面的“烏海湖”,水面面積是杭州西湖的20倍、寧夏沙湖的5.4倍,屆時烏海市將成為依山傍水、水繞城中、特色鮮明的獨特格局,環境更加優美,成為名副其實的“黃河明珠”。

烏海市:蒙古族人口為18952人,占3.56%;蒙古族人口增加4941人,增長35.27%。

赤峰市

赤峰市是內蒙古自治區下轄地級市,位於內蒙古東南部,介於北緯41°17′10″~45°24′15″,東經116°21′07″~120°58′52″之間,蒙冀遼三省區接壤處,蒙東遼西冀北地區(舊熱河地區)經濟中心、區域中心城市。被自治區政府定位為省域副中心城市。

全市總面積9萬平方公里,轄三區、七旗、二縣,是一個以蒙古族、漢族為主的多民族城市,是內蒙古第一人口大市,內蒙古東部中心城市。赤峰是中華文化發源地之一,境內有紅山文化遺址。

赤峰地處環渤海經濟區和東北經濟區的腹地,京津冀協同發展輻射區,2016年GDP總值為1933.28億元,是中國50家投資環境誠信安全區之一。

赤峰市:蒙古族人口為851000人,占19.44%;蒙古族人口減少9145人,下降1.09%。

通遼市

通遼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部,是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和東北地區西部最大的交通樞紐城市,被自治區政府定位為省域副中心城市。地處北緯42°15′-45°41′、東經119°15′-123°43′之間,總面積59535平方公里,南北長約418公里,東西寬約370公里。東靠吉林省四平市,西接赤峰市、錫林郭勒盟,南依遼寧省瀋陽市、阜新市、鐵嶺市,北邊與興安盟以及吉林省白城市、松原市為鄰,是環渤海經濟圈和東北經濟區的重要樞紐城市。

2016年9月,通遼市入選“中國地級市民生發展100強”之一。

通遼市:蒙古族人口為1476700人,占46.70%,蒙古族人口增加57326人,增長4.14%。

呼倫貝爾市

呼倫貝爾市(Hulunbuir),內蒙古自治區下轄地級市,以境內呼倫湖和貝爾湖得名。地處東經115°31′~126°04′、北緯47°05′~53°20′之間。東鄰黑龍江省,西、北與蒙古國、俄羅斯相接壤,是中俄蒙三國的交界地帶,與俄羅斯、蒙古國有1733公里的邊境線。呼倫貝爾市總面積26.2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山東省與江蘇省兩省面積之和。

2012年7月9日入選國家森林城市。市境內的呼倫貝爾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被稱為世界上最好的草原。有8個國家級一、二類通商口岸,其中滿洲里口岸是中國最大的陸路口岸。

呼倫貝爾市:蒙古族人口為230008人,占9.02%;蒙古族人口減少4551人,減少1.94%。

烏蘭察布市

烏蘭察布(Ulanqab)內蒙古自治區下轄市,地處中國正北方,內蒙古自治區中部,位於北緯39°37′~43°28′,東經109°16′~114°49′。東部與河北省接壤,東北部與錫林郭勒盟相鄰,南部與山西省相連,西南部與首府呼和浩特毗連,西北部與包頭相接,北部與蒙古國交界,國境線長100多公里。烏蘭察布系蒙古語,譯為“紅山口”。

烏蘭察布地理位置優越,內蒙古自治區所轄12個盟市中,烏蘭察布是距首都北京最近的城市,是內蒙古自治區東進西出的“橋頭堡”,北開南聯的交匯點,是進入東北、華北、西北三大經濟圈的交通樞紐,也是中國通往蒙古國、俄羅斯和東歐的重要國際通道。

2016年09月,烏蘭察布入選“中國地級市民生發展100強”之一。

烏蘭察布市:蒙古族人口63400人。占總人口的2.32%。

興安盟

興安盟是內蒙古自治區所轄盟,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的東北部,因地處大興安嶺山脈中段而得名,“興安”滿語意為丘陵。興安盟東北與黑龍江省相連,東南與吉林省毗鄰,南部、西部、北部分別與內蒙古的通遼市、錫林郭勒盟和呼倫貝爾市相連。西北部與蒙古國接壤,邊境線長126公里,興安盟在國內處於東北經濟區,在國際上處於東北經濟圈,地理位置優越。興安盟南北長380公里,東西寬320公里,總面積59806平方公里。全盟總人口近160萬,是以蒙古族占主體,漢族占多數,由蒙、漢、朝鮮、回等20多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

興安盟:蒙古族人口為707280人,占42.10%;蒙古族人口增加1339人,增長0.20%。

錫林郭勒盟

錫林郭勒盟是內蒙古自治區所轄盟,位於中國的正北方,內蒙古自治區的中部,駐地錫林浩特市。這裡既是國家重要的畜產品基地,又是西部大開發的前沿,是距京津唐地區最近的草原牧區。 地處東經115°13'~117°06'、北緯43°02'~44°52'。北與蒙古國接壤,南鄰河北省張家口市、承德市,西連烏蘭察布市,東接赤峰市、興安盟和通遼市,是東北、華北、西北交匯地帶,具有對外貫通歐亞、區內連接東西、北開南聯的重要作用。

2016年9月,錫林郭勒盟入選“中國地級市民生發展100強”之一。

錫林郭勒盟:309764人,占30.13%;蒙古族人口增加22364人,增長7.78%。

占3.21%;蒙古族人口增加17243人,增長25.40%。

鄂爾多斯市

鄂爾多斯(Ordos)內蒙古自治區下轄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南部,西北東三面為黃河環繞,南臨古長城,毗鄰晉陝甯三省區。鄂爾多斯市轄2區7旗,“鄂爾多斯”為蒙古語,意為“眾多的宮殿”。東部、北部和西部分別與呼和浩特市、山西省忻州市,包頭市、巴彥淖爾市、烏海市,寧夏回族自治區、阿拉善盟隔河相望;南部與陝西省榆林市接壤。地理座標為北緯37°35′24″-40°51′40〞,東經106°42′40〞-111°27′20〞。東西長約400千米,南北寬約340千米。總面積86752平方千米。

鄂爾多斯是改革開放30年來的18個典型地區之一,也是內蒙古的經濟新興城市,呼包鄂城市群的中心城市,被自治區政府定位為省域副中心城市之一。鄂爾多斯是國家森林城市、全國文明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最具創新力城市、全國生態園林城市、排名中國城市綜合實力50強、全國首批資源綜合利用“雙百工程”示範基地。

鄂爾多斯市:蒙古族人口為176912人,占9.12%;蒙古族人口增加18638人,增長11.78%。

阿拉善盟

阿拉善盟是內蒙古自治區所轄盟,地處內蒙古自治區最西端,地理座標為東經97°10′~106°52′,北緯37°21′~42°47′,西與甘肅省酒泉市、張掖市、金昌市、武威市、白銀市相連,東南隔賀蘭山與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吳忠市、銀川市、石嘴山市相望,東北與巴彥淖爾、烏海市、鄂爾多斯市接壤,北與蒙古國交界。

阿拉善盟:蒙古族人口為蒙古族人口為44635人,占19.30%;蒙古族人口增加120人,增長0.27%。

巴彥淖爾市

巴彥淖爾市,是內蒙古自治區西部的一個新興城市,“巴彥淖爾”系蒙古語,意為“富饒的湖泊”,位於舉世聞名的河套平原和烏拉特草原上,東接包頭市,西鄰阿拉善盟,南隔黃河與鄂爾多斯市相望,北與蒙古國接壤,交通便利,通訊便捷,氣候乾燥,氣溫偏低,自然資源豐富,旅遊資源獨具特色,是中國恐龍的故鄉,被譽為“塞上江南,黃河明珠,北方新城,西部熱土”。

巴彥淖爾市:蒙古族78000萬人,占總人口的4.36%。

烏海市

烏海市是內蒙古自治區西部的新興工業城市,地處黃河上游,東、北隔甘德爾山與鄂爾多斯搭界,南與寧夏石嘴山市隔河相望,西接阿拉善盟。是華北與西北的結合部,同時也是“甯蒙陝甘”經濟區的結合部和沿黃經濟帶的中心區域之一。第一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

烏海市素有“黃河明珠”的美譽,三山環抱,一水中流,民風淳厚,被譽為鑲嵌在黃河金腰帶上的一顆明珠。國家重點建設專案黃河海勃灣水利樞紐工程於2010年4月開工建設,2013年9月開始蓄水,形成118平方公里水面的“烏海湖”,水面面積是杭州西湖的20倍、寧夏沙湖的5.4倍,屆時烏海市將成為依山傍水、水繞城中、特色鮮明的獨特格局,環境更加優美,成為名副其實的“黃河明珠”。

烏海市:蒙古族人口為18952人,占3.56%;蒙古族人口增加4941人,增長35.27%。

赤峰市

赤峰市是內蒙古自治區下轄地級市,位於內蒙古東南部,介於北緯41°17′10″~45°24′15″,東經116°21′07″~120°58′52″之間,蒙冀遼三省區接壤處,蒙東遼西冀北地區(舊熱河地區)經濟中心、區域中心城市。被自治區政府定位為省域副中心城市。

全市總面積9萬平方公里,轄三區、七旗、二縣,是一個以蒙古族、漢族為主的多民族城市,是內蒙古第一人口大市,內蒙古東部中心城市。赤峰是中華文化發源地之一,境內有紅山文化遺址。

赤峰地處環渤海經濟區和東北經濟區的腹地,京津冀協同發展輻射區,2016年GDP總值為1933.28億元,是中國50家投資環境誠信安全區之一。

赤峰市:蒙古族人口為851000人,占19.44%;蒙古族人口減少9145人,下降1.09%。

通遼市

通遼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部,是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和東北地區西部最大的交通樞紐城市,被自治區政府定位為省域副中心城市。地處北緯42°15′-45°41′、東經119°15′-123°43′之間,總面積59535平方公里,南北長約418公里,東西寬約370公里。東靠吉林省四平市,西接赤峰市、錫林郭勒盟,南依遼寧省瀋陽市、阜新市、鐵嶺市,北邊與興安盟以及吉林省白城市、松原市為鄰,是環渤海經濟圈和東北經濟區的重要樞紐城市。

2016年9月,通遼市入選“中國地級市民生發展100強”之一。

通遼市:蒙古族人口為1476700人,占46.70%,蒙古族人口增加57326人,增長4.14%。

呼倫貝爾市

呼倫貝爾市(Hulunbuir),內蒙古自治區下轄地級市,以境內呼倫湖和貝爾湖得名。地處東經115°31′~126°04′、北緯47°05′~53°20′之間。東鄰黑龍江省,西、北與蒙古國、俄羅斯相接壤,是中俄蒙三國的交界地帶,與俄羅斯、蒙古國有1733公里的邊境線。呼倫貝爾市總面積26.2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山東省與江蘇省兩省面積之和。

2012年7月9日入選國家森林城市。市境內的呼倫貝爾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被稱為世界上最好的草原。有8個國家級一、二類通商口岸,其中滿洲里口岸是中國最大的陸路口岸。

呼倫貝爾市:蒙古族人口為230008人,占9.02%;蒙古族人口減少4551人,減少1.94%。

烏蘭察布市

烏蘭察布(Ulanqab)內蒙古自治區下轄市,地處中國正北方,內蒙古自治區中部,位於北緯39°37′~43°28′,東經109°16′~114°49′。東部與河北省接壤,東北部與錫林郭勒盟相鄰,南部與山西省相連,西南部與首府呼和浩特毗連,西北部與包頭相接,北部與蒙古國交界,國境線長100多公里。烏蘭察布系蒙古語,譯為“紅山口”。

烏蘭察布地理位置優越,內蒙古自治區所轄12個盟市中,烏蘭察布是距首都北京最近的城市,是內蒙古自治區東進西出的“橋頭堡”,北開南聯的交匯點,是進入東北、華北、西北三大經濟圈的交通樞紐,也是中國通往蒙古國、俄羅斯和東歐的重要國際通道。

2016年09月,烏蘭察布入選“中國地級市民生發展100強”之一。

烏蘭察布市:蒙古族人口63400人。占總人口的2.32%。

興安盟

興安盟是內蒙古自治區所轄盟,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的東北部,因地處大興安嶺山脈中段而得名,“興安”滿語意為丘陵。興安盟東北與黑龍江省相連,東南與吉林省毗鄰,南部、西部、北部分別與內蒙古的通遼市、錫林郭勒盟和呼倫貝爾市相連。西北部與蒙古國接壤,邊境線長126公里,興安盟在國內處於東北經濟區,在國際上處於東北經濟圈,地理位置優越。興安盟南北長380公里,東西寬320公里,總面積59806平方公里。全盟總人口近160萬,是以蒙古族占主體,漢族占多數,由蒙、漢、朝鮮、回等20多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

興安盟:蒙古族人口為707280人,占42.10%;蒙古族人口增加1339人,增長0.20%。

錫林郭勒盟

錫林郭勒盟是內蒙古自治區所轄盟,位於中國的正北方,內蒙古自治區的中部,駐地錫林浩特市。這裡既是國家重要的畜產品基地,又是西部大開發的前沿,是距京津唐地區最近的草原牧區。 地處東經115°13'~117°06'、北緯43°02'~44°52'。北與蒙古國接壤,南鄰河北省張家口市、承德市,西連烏蘭察布市,東接赤峰市、興安盟和通遼市,是東北、華北、西北交匯地帶,具有對外貫通歐亞、區內連接東西、北開南聯的重要作用。

2016年9月,錫林郭勒盟入選“中國地級市民生發展100強”之一。

錫林郭勒盟:309764人,占30.13%;蒙古族人口增加22364人,增長7.78%。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