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李彥宏:移動的機會不多了,現在起你要具備“AI思維”

今天是一個重要的日子。

柯潔正在烏鎮同阿法狗鏖戰。

李彥宏則在重慶打響了人工智慧的又一槍。

2017百度聯盟峰會上, 李彥宏向幾百位元現場觀眾展示了百度在語音技術、人臉識別、無人駕駛等方面的階段性成果。

李不是一個天才的表達者, 講述中他用的詞彙多是中性、溫和的, 但人們依然透過這位創始人的描畫看到了科技將給生活帶來的諸多變革和讓人遐想的美好前景。

儘管數年前已早早佈局人工智慧, 但產品的大規模商用還為時甚早;儘管技術方面一直領先, 但市值與阿裡、騰訊已相距甚遠。

可這些, 都阻擋不了李彥宏的樂觀。

他覺得, 移動互聯網只是前菜, 人工智慧才是主菜。 互聯網思維已然過時, AI思維應該興起。 又一波空前的大潮來臨了, 這一次, 他和自己的公司會是浪潮之巔最具實力的弄潮者。

他希望他的同仁在眼下不被完全理解的時候, 能夠堅持, 能夠保持遠見。 就像當年剛開始創業的時候, 他向政府領導要優惠政策, 對方說, 他們會説明軟體企業。 李說, 可惜啊, 我們是互聯網企業。 而現在, 領導開始幫助互聯網企業, 自己卻已成了AI企業。

“如果十幾年前我聽了政府領導的話, 把我們變成了軟體企業, 也許就不會有今天的百度了。 ”李彥宏說。

口 述 | 李彥宏

編 輯 | 陳為

來 源 | 正和島(ID:zhenghedao)

01 互聯網只是前菜, 人工智慧才是主菜

一年前我在聯盟峰會上講的話題是“下一幕, 人工智慧”, 過去這一年, 我和我的團隊也在不斷地思索和探討與人工智慧有關的各種問題。 今天, 我跟大家分享的題目叫“AI時代的思維方式。

過去, 我經常和我們的GM、PGM討論這個問題——既然我們已經認識到人工智慧時代已經到來,

那麼我們的思維方式是不是要做一些轉換?

很多年前也是在聯盟峰會上, 我們提到“互聯網思維”。 大概到2012年, 中國互聯網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 其實, 移動互聯網時代和PC互聯網時代的思維方式已經發生了轉變。 這還只是從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的轉變。 今天, 假如我們認為這個世界已經進入了人工智慧的新時代, 那麼, 我們的思維方式應該有什麼不一樣?這是過去一年我們多次探討的一個話題。

我們還是先拿互聯網和人工智慧對比一下。 在互聯網出現之前, 人和人已經可以進行交流, 不管是面對面的交流, 還是打電話、發傳真, 等等, 人和人之間有很多種交流方式。 但是人和物是沒有辦法交流的,

因為物是“死”的, 這是我們所有人都有的一個共同感受。

互聯網時代到來以後, 我們看到它給整個社會帶來的革命, 主要是在人與人的溝通效率方面。 我們確實感覺到人與人的溝通比以前方便了太多, 溝通效率大大提升。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看到今天社會的方方面面都滲透著互聯網的影響力。

可是我們說了, 在互聯網出現之前, 人和人之間已經有能力進行交流。 那麼在人工智慧時代, 它真正解決的是人和萬物之間的交流。 為什麼?因為人工智慧就是靠機器來理解人的意圖, 如果機器能夠理解人, 那麼它自然而然也就能夠和人進行交流。

所以我們說, 互聯網只是前菜, 人工智慧才是主菜, 因為它們對這個社會的改變,

在本質上不是一個量級的。 互聯網只是使得原來存在的方式更加有效, 而人工智慧是把原來的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02 從“連接資訊”到“喚醒萬物”

這就是為什麼最近百度把使命做了一個修改, 原來我們說的是“讓人們最平等便捷地獲取資訊, 找到所求”;今天, 我們覺得科技的發展實際上給我們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 所以我們說要“用科技讓複雜的世界更簡單”。

換句話說,百度的責任要從“連接資訊”轉換到“喚醒萬物”,之所以能夠這樣,就是因為人工智慧使得這個“喚醒萬物”成為可能。這就是百度人的新使命。

我們看看過去一年人工智慧在技術上到底都發生了哪些變化,以幫助大家更好地感受這樣一個新時代(究竟)會是一個怎樣的時代。大家先看下面這個視頻。

這是百度的DuerOS和國安廣視合作的一個廣告,應該已經在湖南長沙落地了。大家可以看到,它的作用是喚醒了電視機,這個喚醒“萬物”當然包括了電視機。你過去是怎麼跟電視機溝通?你要拿著遙控器去一個個地換台。今天你只需要用自然語言告訴它你想要幹什麼就行了,而(過去的)遙控器是不可能告訴你“這個演員叫劉濤”的。所以,這個時代完全不一樣了。這樣的技術不僅可以使用在電視機上,也可以使用在冰箱、空調上,桌子、椅子上,幾乎所有的物體都可以變得“懂人話”,所以我們才說它是“喚醒萬物”。人區別於動物的一個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人類會發明和使用工具。過去這麼多年,一直是人類在學習如何使用自己發明的工具,但在未來人工智慧時代,你不再需要學習,直接“講人話”它就會按照你的意圖進行操作。語音技術正在逐步從手機的場景進入家庭的場景、汽車的場景,進入各種各樣的生活場景。

其實語音只是一方面,在視覺上,過去的一年也發生了很多的變化。我們看下面這個視頻。

這是一個刷臉支付的例子,目前在百度的食堂和百度的自動售賣機上都已經實現了。這個視頻不是對未來的想像,而是對現實的描述。其實我對這個體驗還不滿意,因為在刷臉以後還要“按確認”,“按”這個動作其實是一個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動作,不應該是AI時代的動作。刷臉之後不需要再“按”確認,這才是真正的AI時代應該有的體驗。

其實,無人駕駛技術在過去一年也發生了比較快的變化,當然最大的一個變化是上個月我們宣佈了阿波羅計畫。這個計畫就是開源和開放百度過去三年來所積累的無人駕駛技術,向所有的汽車廠商開源。我們為什麼要這樣做?因為我們看到,過去一年中主要的汽車廠商和一些與汽車相關的運營商,比如說UBER、Lyft等等,他們都很焦慮。他們覺得谷歌掌握了無人駕駛汽車技術,而他們還沒有掌握,如果未來變成一個無人駕駛社會的話,他們有可能會被淘汰掉。這導致了一些什麼情況呢?大家都花鉅資去投資或者收購一些小的無人駕駛汽車創業公司,這些公司很可能成立的時間只有一年甚至一年不到,總的員工人數可能只有10個左右。這些員工在百度或者穀歌做過一兩年的無人駕駛,他們知道這個東西大概怎麼做,覺得自己可以出來再做一遍。然後VC(風險投資)就會願意幾千萬、上億美金地投,像福特、UBER這樣的公司會花費幾億美金甚至十幾億美金去購買這樣的小公司。

我們覺得這樣的現象是非常不合理的,因為其實每個人都是在重新發明一遍輪子。既然我們已經積累了三年左右的無人駕駛技術,那麼其實我們可以把它開放出來,大家沒有必要再重新做一遍我們做過的事情,你們都拿去用,免費用,隨便改。這樣一來,我覺得所有跟汽車有關的產業都可以在更高的起點上去做他們應該做的事情,去增加他們獨特的價值。我覺得這個將是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裡,一個非常主流的思維方式。所以我們說,“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以後大家都一樣了。

用AI洞察未知。AI最主要的目的是像人一樣能夠理解人、能夠知道人的意圖,但它畢竟是機器,機器就有它不夠聰明的地方,但是也有它強的地方。比如它永遠不知道疲倦,它處理問題的速度非常快,能夠大量地處理各種各樣的東西。其實,有時候我們覺得有些事之所以“不可能”做到,是因為需要的時間太長或者需要的人力太多,而機器卻是可以做到的。我們再來看一個視頻。

大家之前可能聽過一個“付貴回家”的故事。它恰好講的是一個重慶的孩子,在四五歲的時候走失,在福建長大。時隔27年之後,通過百度的人工智慧技術,通過人臉的比對,找到了互相正在尋找的家人。另外一例也蠻有意思,這個人(張軍宏)雖然38歲了,但因為有精神障礙,走失了之後說不出自己的名字,這樣的話就很難通過常規的手段尋親。但是通過這種人臉比對的方式,很容易地就把他的父母和他聯繫到了一起。大家可以看到,人工智慧技術不僅僅是冰冷的技術,其實也是有溫度、有感情的。

03 AI時代的思維方式

我們看了這麼多東西,真的覺得是“未來已來”。可是當未來已來,而你不是未來的一部分的時候,會發生什麼?

這是我們在座的每一個人、每一個企業、每一個合作夥伴都應該思考的問題,我們百度自己也在思考這樣的問題。未來的世界會和現在非常非常不一樣,我們如何適應它?這就回到了我們開始時提到的問題:AI時代的思維方式到底是什麼?

我稍微總結了一下。

第一,我們首先要承認:手機還會長期存在,但是移動互聯網的機會已經不多了。今天,我們再去做一個App就能變得很成功,這樣的想法已經不太現實了。新的時代帶來的是新的機會。雖然我們每天還會用手機,用很長很長時間的手機,但是緊緊盯著手機用一些常規做法,已經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了。我們的思維方式要轉變。

第二點就是要從Think Mobile轉變為Think AI。“Think Mobile”這個理念最早是由Facebook明確提出來的。一開始Facebook也是一個PC產品,後來他們意識到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了,紮克伯格就提出了Mobile First。什麼是Mobile First?Mark(紮克伯格)一開始和公司內部的工程師開會,發現大家講新的產品或者新的功能的時候,使用的截屏都是PC的頁面。他說不行,如果你們再給我看PC截屏的頁面我就不和你們一起開會了,先把手機、移動截屏頁面給我看,我才和你們開會。紮克伯格就是用這種“極端”的方式force(逼迫)Facebook開始Think Mobile,並把Mobile當作第一考慮的平臺。

但是Mobile時代也就是五六年的時間,世界的變化真的是非常快。上個月百度發佈財報的時候,我也在電話會議上講過,百度正在從Mobile First變成AI First。原來我們首先要考慮的是,這個在手機觸控式螢幕上應該是一個什麼樣的體驗,是上滑、下滑、左滑、右滑,還是點這個、點那個,想的都是這樣的問題。但AI First你可能想的是camera(鏡頭)應該具備什麼樣的功能,microphone(話筒)應該具備什麼樣的功能。無獨有偶,前兩天Google I/O大會上,Google的CEO也提出來說要“From Mobile First to AI First”(從移動先行到AI先行)。所以我覺得,一個一個的公司都在逐步意識到這個時代在變。

包括開公司內部會,我們也能看到這兩種思維方式有非常大的反差。比如,上個月我們內部在開總監會的時候,有些移動產品的PM(產品經理)會站起來說,我們這個字體應該是多大,是否允許把它放大或者縮小,需要debate(商討)手機最下面放四個button(按鍵)還是五個button。這樣的思維方式明顯是手機時代的思維方式,是Mobile的思維方式。而當我們做AI產品的PM站起來講的時候,他會說著說著從牛仔褲兜裡掏出一個晶片,說這個是我們現在已經做出來的DuerOS晶片,它可以做到這麼小,價格可以做到這麼低。所以,同是PM,大家能夠明顯感受到AI時代的思維和Mobile時代的思維的區別,他們的關注點也是非常不一樣的。

第三,AI時代一個很典型的特點是軟硬結合。我們整個互聯網時代,不論是PC互聯網還是移動互聯網,大家更多的是關注軟體層面的東西,硬體雖然成長也很快、變化也很快,但是作為一個互聯網公司,大多數時候,其實你只要關心你的軟體做成什麼樣就可以了,不太需要知道你的軟體是跑在一個什麼樣的硬體上。但是在AI時代,這樣的事情已經不再是真的了,我們要更多地去關注軟體和硬體的結合處能夠有哪些創新。比如說現在流行的智慧音箱,它和手機的不同之處在哪裡?智慧音箱是永遠插電,不用太考慮耗能的問題,它的主要對話模式也不再是文字的輸入,和它打交道是通過麥克風。而手機有一個虛擬鍵盤,大多數時候人們還是在和這個鍵盤交互。智慧音箱這個麥克風陣列的技術就是一個典型的軟硬體結合的技術,它不是你僅僅搞明白一個軟體就OK了,你還得決定,這是兩個麥克風的陣列還是七個麥克風的陣列,它所用的技術是完全不一樣的,獲得的體驗也是很不一樣的。更明顯的是無人駕駛汽車,它要有雷射雷達,要搭載各種各樣的sensor(感測器),還要和各種各樣的軟體結合之後才能實現。所以這是一個很典型的特徵,要考慮軟體硬體的結合。

第四,我其實在以前的一些場合也講過,就是資料秒殺一切演算法。這可能是說到AI時代大家的第一反應或已經觀察到的事情。因為如果你有足夠多的資料,即便是演算法稍微差一點,得出來的結果也是不錯的。所以我們在開發各種各樣的產品的時候,大家特別注重去搜集足夠多的資料,尤其是比較乾淨的資料。就是說這個資料能對應到的結論是什麼,如果你能找到越來越多這樣的對應,機器就能學習得越準確、越快速,能力就會越強。所以我們百度內部的高級工程師總結出來這句話,“資料秒殺一切演算法”。

但是,後來我跟他們講,真正推動社會進步的是演算法,而不是資料。

大家知道,工業革命的標誌是蒸汽機的發明,可其實在瓦特發明蒸汽機之前的100年,蒸汽機就已經被發明出來了。那個時候的蒸汽機最早是出現在英國的煤礦行業。為什麼是這樣?因為早期蒸汽機的技術非常落後,需要耗費大量的能源,而煤礦邊上就是能源最最集中、最最廉價的地方,無論多麼的耗能,反正有的是能源。人們最早就是在那個時候想到了這樣一個方法,而它也是實用的,是要把煤礦開採時滲出來的水提上去,所以發明出了蒸汽機。但是,今天當我們提起工業革命,大家想到的是瓦特發明了蒸汽機,而不是英國的煤礦。所以在今天這個時代,大家說“資料就是新的能源”,我覺得一點都沒錯,“資料秒殺演算法”也是對的,但是真正推動這個社會進步的還是演算法,還是技術。

講了這麼多,我覺得我們仍然生活在一個每個人都有手機的時代,大家每天的工作還是更多地在跟手機打交道。那麼AI時代的思維方式,到底對你有什麼作用?我覺得它就是一個降維攻擊的作用。如果你能用AI的思維做互聯網產品,那你就實現了降維攻擊。

比如說手機百度,現在做搜索大家可能還是用文字,就是在那個很小的虛擬手機鍵盤上輸入,但是你們可能不知道,其實更多的時候用語音準確率更高、速度更快、識別率也沒有問題。用語音進行搜索其實是一種AI時代的思維方式,不是移動時代的思維方式。辦公室放盆植物,你拍張照片,它馬上能告訴你這個植物叫什麼,這個也是AI時代的思維方式,而不是移動互聯網的典型代表。所有現在大家在手機上做的事情,如果重新用AI的方式來做,我認為就是降維攻擊,這是AI思維的第五點。這方面的可能性已經是非常非常多了。如果我們從手機推開去,進到家電,進到汽車,進到各行各業,那麼可能性就會更多。我們應當儘早地為它做準備,儘早地轉變自己的思維方式,這樣就能站在時代的最前列。

最後我想講一下,我在十幾年前剛剛創立百度的時候,那時公司很小,我自己也努力到各個地方去和當地政府領導溝通,希望能夠給我們一些好的政策,無論是稅收的優惠,還是工程師的免稅等。當我跟這些領導溝通的時候,他們通常的反應就是說,我們有優惠政策啊,我們給軟體企業有多少多少的返稅,或者如果你是軟體工程師的話,還可以解決戶口問題。而這個時候我經常會說,我們不是軟體企業,我們是互聯網企業。而這些政府領導通常的反應就是,(互聯網企業的話)我們還不知道怎麼辦,我們主要是給軟體企業提供優惠政策。今天回過頭來大家看,傳統的軟體企業在過去的十幾年中增長是很慢的,可以說是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而現在當我再去和政府領導說能不能給我們什麼優惠政策的時候,他們會說,你是互聯網企業,可以給你廉價的地、可以給你返稅多少、可以給你多少指標。但是我現在有一點忍不住要說,我們不是互聯網企業,我們是一個AI企業。所以我也希望當我們不被理解的時候,大家要堅持。如果十幾年前我聽了那些政府領導的話,把我們轉變成一個軟體企業,也許就不會有今天的百度了。

換句話說,百度的責任要從“連接資訊”轉換到“喚醒萬物”,之所以能夠這樣,就是因為人工智慧使得這個“喚醒萬物”成為可能。這就是百度人的新使命。

我們看看過去一年人工智慧在技術上到底都發生了哪些變化,以幫助大家更好地感受這樣一個新時代(究竟)會是一個怎樣的時代。大家先看下面這個視頻。

這是百度的DuerOS和國安廣視合作的一個廣告,應該已經在湖南長沙落地了。大家可以看到,它的作用是喚醒了電視機,這個喚醒“萬物”當然包括了電視機。你過去是怎麼跟電視機溝通?你要拿著遙控器去一個個地換台。今天你只需要用自然語言告訴它你想要幹什麼就行了,而(過去的)遙控器是不可能告訴你“這個演員叫劉濤”的。所以,這個時代完全不一樣了。這樣的技術不僅可以使用在電視機上,也可以使用在冰箱、空調上,桌子、椅子上,幾乎所有的物體都可以變得“懂人話”,所以我們才說它是“喚醒萬物”。人區別於動物的一個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人類會發明和使用工具。過去這麼多年,一直是人類在學習如何使用自己發明的工具,但在未來人工智慧時代,你不再需要學習,直接“講人話”它就會按照你的意圖進行操作。語音技術正在逐步從手機的場景進入家庭的場景、汽車的場景,進入各種各樣的生活場景。

其實語音只是一方面,在視覺上,過去的一年也發生了很多的變化。我們看下面這個視頻。

這是一個刷臉支付的例子,目前在百度的食堂和百度的自動售賣機上都已經實現了。這個視頻不是對未來的想像,而是對現實的描述。其實我對這個體驗還不滿意,因為在刷臉以後還要“按確認”,“按”這個動作其實是一個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動作,不應該是AI時代的動作。刷臉之後不需要再“按”確認,這才是真正的AI時代應該有的體驗。

其實,無人駕駛技術在過去一年也發生了比較快的變化,當然最大的一個變化是上個月我們宣佈了阿波羅計畫。這個計畫就是開源和開放百度過去三年來所積累的無人駕駛技術,向所有的汽車廠商開源。我們為什麼要這樣做?因為我們看到,過去一年中主要的汽車廠商和一些與汽車相關的運營商,比如說UBER、Lyft等等,他們都很焦慮。他們覺得谷歌掌握了無人駕駛汽車技術,而他們還沒有掌握,如果未來變成一個無人駕駛社會的話,他們有可能會被淘汰掉。這導致了一些什麼情況呢?大家都花鉅資去投資或者收購一些小的無人駕駛汽車創業公司,這些公司很可能成立的時間只有一年甚至一年不到,總的員工人數可能只有10個左右。這些員工在百度或者穀歌做過一兩年的無人駕駛,他們知道這個東西大概怎麼做,覺得自己可以出來再做一遍。然後VC(風險投資)就會願意幾千萬、上億美金地投,像福特、UBER這樣的公司會花費幾億美金甚至十幾億美金去購買這樣的小公司。

我們覺得這樣的現象是非常不合理的,因為其實每個人都是在重新發明一遍輪子。既然我們已經積累了三年左右的無人駕駛技術,那麼其實我們可以把它開放出來,大家沒有必要再重新做一遍我們做過的事情,你們都拿去用,免費用,隨便改。這樣一來,我覺得所有跟汽車有關的產業都可以在更高的起點上去做他們應該做的事情,去增加他們獨特的價值。我覺得這個將是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裡,一個非常主流的思維方式。所以我們說,“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以後大家都一樣了。

用AI洞察未知。AI最主要的目的是像人一樣能夠理解人、能夠知道人的意圖,但它畢竟是機器,機器就有它不夠聰明的地方,但是也有它強的地方。比如它永遠不知道疲倦,它處理問題的速度非常快,能夠大量地處理各種各樣的東西。其實,有時候我們覺得有些事之所以“不可能”做到,是因為需要的時間太長或者需要的人力太多,而機器卻是可以做到的。我們再來看一個視頻。

大家之前可能聽過一個“付貴回家”的故事。它恰好講的是一個重慶的孩子,在四五歲的時候走失,在福建長大。時隔27年之後,通過百度的人工智慧技術,通過人臉的比對,找到了互相正在尋找的家人。另外一例也蠻有意思,這個人(張軍宏)雖然38歲了,但因為有精神障礙,走失了之後說不出自己的名字,這樣的話就很難通過常規的手段尋親。但是通過這種人臉比對的方式,很容易地就把他的父母和他聯繫到了一起。大家可以看到,人工智慧技術不僅僅是冰冷的技術,其實也是有溫度、有感情的。

03 AI時代的思維方式

我們看了這麼多東西,真的覺得是“未來已來”。可是當未來已來,而你不是未來的一部分的時候,會發生什麼?

這是我們在座的每一個人、每一個企業、每一個合作夥伴都應該思考的問題,我們百度自己也在思考這樣的問題。未來的世界會和現在非常非常不一樣,我們如何適應它?這就回到了我們開始時提到的問題:AI時代的思維方式到底是什麼?

我稍微總結了一下。

第一,我們首先要承認:手機還會長期存在,但是移動互聯網的機會已經不多了。今天,我們再去做一個App就能變得很成功,這樣的想法已經不太現實了。新的時代帶來的是新的機會。雖然我們每天還會用手機,用很長很長時間的手機,但是緊緊盯著手機用一些常規做法,已經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了。我們的思維方式要轉變。

第二點就是要從Think Mobile轉變為Think AI。“Think Mobile”這個理念最早是由Facebook明確提出來的。一開始Facebook也是一個PC產品,後來他們意識到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了,紮克伯格就提出了Mobile First。什麼是Mobile First?Mark(紮克伯格)一開始和公司內部的工程師開會,發現大家講新的產品或者新的功能的時候,使用的截屏都是PC的頁面。他說不行,如果你們再給我看PC截屏的頁面我就不和你們一起開會了,先把手機、移動截屏頁面給我看,我才和你們開會。紮克伯格就是用這種“極端”的方式force(逼迫)Facebook開始Think Mobile,並把Mobile當作第一考慮的平臺。

但是Mobile時代也就是五六年的時間,世界的變化真的是非常快。上個月百度發佈財報的時候,我也在電話會議上講過,百度正在從Mobile First變成AI First。原來我們首先要考慮的是,這個在手機觸控式螢幕上應該是一個什麼樣的體驗,是上滑、下滑、左滑、右滑,還是點這個、點那個,想的都是這樣的問題。但AI First你可能想的是camera(鏡頭)應該具備什麼樣的功能,microphone(話筒)應該具備什麼樣的功能。無獨有偶,前兩天Google I/O大會上,Google的CEO也提出來說要“From Mobile First to AI First”(從移動先行到AI先行)。所以我覺得,一個一個的公司都在逐步意識到這個時代在變。

包括開公司內部會,我們也能看到這兩種思維方式有非常大的反差。比如,上個月我們內部在開總監會的時候,有些移動產品的PM(產品經理)會站起來說,我們這個字體應該是多大,是否允許把它放大或者縮小,需要debate(商討)手機最下面放四個button(按鍵)還是五個button。這樣的思維方式明顯是手機時代的思維方式,是Mobile的思維方式。而當我們做AI產品的PM站起來講的時候,他會說著說著從牛仔褲兜裡掏出一個晶片,說這個是我們現在已經做出來的DuerOS晶片,它可以做到這麼小,價格可以做到這麼低。所以,同是PM,大家能夠明顯感受到AI時代的思維和Mobile時代的思維的區別,他們的關注點也是非常不一樣的。

第三,AI時代一個很典型的特點是軟硬結合。我們整個互聯網時代,不論是PC互聯網還是移動互聯網,大家更多的是關注軟體層面的東西,硬體雖然成長也很快、變化也很快,但是作為一個互聯網公司,大多數時候,其實你只要關心你的軟體做成什麼樣就可以了,不太需要知道你的軟體是跑在一個什麼樣的硬體上。但是在AI時代,這樣的事情已經不再是真的了,我們要更多地去關注軟體和硬體的結合處能夠有哪些創新。比如說現在流行的智慧音箱,它和手機的不同之處在哪裡?智慧音箱是永遠插電,不用太考慮耗能的問題,它的主要對話模式也不再是文字的輸入,和它打交道是通過麥克風。而手機有一個虛擬鍵盤,大多數時候人們還是在和這個鍵盤交互。智慧音箱這個麥克風陣列的技術就是一個典型的軟硬體結合的技術,它不是你僅僅搞明白一個軟體就OK了,你還得決定,這是兩個麥克風的陣列還是七個麥克風的陣列,它所用的技術是完全不一樣的,獲得的體驗也是很不一樣的。更明顯的是無人駕駛汽車,它要有雷射雷達,要搭載各種各樣的sensor(感測器),還要和各種各樣的軟體結合之後才能實現。所以這是一個很典型的特徵,要考慮軟體硬體的結合。

第四,我其實在以前的一些場合也講過,就是資料秒殺一切演算法。這可能是說到AI時代大家的第一反應或已經觀察到的事情。因為如果你有足夠多的資料,即便是演算法稍微差一點,得出來的結果也是不錯的。所以我們在開發各種各樣的產品的時候,大家特別注重去搜集足夠多的資料,尤其是比較乾淨的資料。就是說這個資料能對應到的結論是什麼,如果你能找到越來越多這樣的對應,機器就能學習得越準確、越快速,能力就會越強。所以我們百度內部的高級工程師總結出來這句話,“資料秒殺一切演算法”。

但是,後來我跟他們講,真正推動社會進步的是演算法,而不是資料。

大家知道,工業革命的標誌是蒸汽機的發明,可其實在瓦特發明蒸汽機之前的100年,蒸汽機就已經被發明出來了。那個時候的蒸汽機最早是出現在英國的煤礦行業。為什麼是這樣?因為早期蒸汽機的技術非常落後,需要耗費大量的能源,而煤礦邊上就是能源最最集中、最最廉價的地方,無論多麼的耗能,反正有的是能源。人們最早就是在那個時候想到了這樣一個方法,而它也是實用的,是要把煤礦開採時滲出來的水提上去,所以發明出了蒸汽機。但是,今天當我們提起工業革命,大家想到的是瓦特發明了蒸汽機,而不是英國的煤礦。所以在今天這個時代,大家說“資料就是新的能源”,我覺得一點都沒錯,“資料秒殺演算法”也是對的,但是真正推動這個社會進步的還是演算法,還是技術。

講了這麼多,我覺得我們仍然生活在一個每個人都有手機的時代,大家每天的工作還是更多地在跟手機打交道。那麼AI時代的思維方式,到底對你有什麼作用?我覺得它就是一個降維攻擊的作用。如果你能用AI的思維做互聯網產品,那你就實現了降維攻擊。

比如說手機百度,現在做搜索大家可能還是用文字,就是在那個很小的虛擬手機鍵盤上輸入,但是你們可能不知道,其實更多的時候用語音準確率更高、速度更快、識別率也沒有問題。用語音進行搜索其實是一種AI時代的思維方式,不是移動時代的思維方式。辦公室放盆植物,你拍張照片,它馬上能告訴你這個植物叫什麼,這個也是AI時代的思維方式,而不是移動互聯網的典型代表。所有現在大家在手機上做的事情,如果重新用AI的方式來做,我認為就是降維攻擊,這是AI思維的第五點。這方面的可能性已經是非常非常多了。如果我們從手機推開去,進到家電,進到汽車,進到各行各業,那麼可能性就會更多。我們應當儘早地為它做準備,儘早地轉變自己的思維方式,這樣就能站在時代的最前列。

最後我想講一下,我在十幾年前剛剛創立百度的時候,那時公司很小,我自己也努力到各個地方去和當地政府領導溝通,希望能夠給我們一些好的政策,無論是稅收的優惠,還是工程師的免稅等。當我跟這些領導溝通的時候,他們通常的反應就是說,我們有優惠政策啊,我們給軟體企業有多少多少的返稅,或者如果你是軟體工程師的話,還可以解決戶口問題。而這個時候我經常會說,我們不是軟體企業,我們是互聯網企業。而這些政府領導通常的反應就是,(互聯網企業的話)我們還不知道怎麼辦,我們主要是給軟體企業提供優惠政策。今天回過頭來大家看,傳統的軟體企業在過去的十幾年中增長是很慢的,可以說是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而現在當我再去和政府領導說能不能給我們什麼優惠政策的時候,他們會說,你是互聯網企業,可以給你廉價的地、可以給你返稅多少、可以給你多少指標。但是我現在有一點忍不住要說,我們不是互聯網企業,我們是一個AI企業。所以我也希望當我們不被理解的時候,大家要堅持。如果十幾年前我聽了那些政府領導的話,把我們轉變成一個軟體企業,也許就不會有今天的百度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