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剛離開英國,恐怖襲擊就發生了......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宋魯鄭】

為了考察英國退歐後的情況以及即將舉行的大選, 5月12日至20日筆者便到英倫三島踐行群眾路線去了。 孰料前腳剛走, 爆炸恐怖襲擊立馬上演。 雖然自己所在的法國更不安全, 但依然是一身冷汗。

相比較而言, 英國算是西方大國中最為安全的。 一是它的地理環境優越, 四面全是海, 既難滲透也極好控制。

第二英國不是申根國家, 任何人來都要簽證。 從申請簽證到入境都採取生物識別技術:都要按手印, 對任何人都很容易進行追蹤和識別。

三是英國的監控錄影密度全球第一,

有近600萬個, 可以說平均每10個人就有一個。 我入境的希斯羅機場就有3000多個!首都倫敦更是達到每五十米一個的地步。 更為先進的是攝像頭安裝有麥克風, 可以監聽90米遠的人群談話。 我每到一地, 首先看到的往往總是監控提示。 這股監控之風甚至都刮進學校。 據調查, 英國2012年就有207所學校不僅對師生在課堂上的行為進行全程監控, 還將攝像頭安裝在廁所和更衣室等私密場所。 雖然西方經常批評中國有多少監控, 但卻對密度世界第一的英國視而不見。 監控不僅威懾力度大, 還令做案成本大大提升, 基本不存在全身而退的可能。

四是相對於老歐洲, 英國的外來移民算是少的——我在英國最大的體會就是這裡還有原汁原味的盎格魯撒克遜文化。

尤其不同的是外國移民中, 有大學學歷或更高教育經歷的移民比例, 幾乎比任何經合組織成員國都要高, 僅排在加拿大之後。 所以他們的生活水準也不低。 種族矛盾相對於歐洲本土相對也是輕的。

筆者在曼徹斯特曼聯隊主場體育館外拍照留念,

離恐襲發生地只有2公里

最後自然是英國人歷史悠久而強大的反恐手段。 從諜報到反恐手段, 英國都是世界一流。 當然, 英國攝像頭如此密集和強大的反恐手段是有原因的。 早在恐怖主義肆虐全球之前, 英國就飽受愛爾蘭共和軍的恐怖襲擊威脅, 連首相柴契爾夫人都成為襲擊目標。

儘管如此, 一場傷亡近百人的恐怖襲擊還是發生了, 死者最小的年僅8歲。 這再一次說明, 在今天的反恐較量中, 仍然是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

這次襲擊發生在體育場外面。 從中可以看出, 恐怖分子一直在進化和總結經驗。 2015年11月13日巴黎恐怖襲擊發生時, 有兩名恐怖分子試圖進入巴黎北郊、總統奧朗德也在看球的體育場未果,

於是在時間迫近的情況下, 只好孤身在外引爆, 除了炸死自己和造成恐怖氛圍外, 並沒有其他實質損害。 但這一次, 恐怖分子刻意在入口處引爆, 而不是試圖進入場內。

還記得法國發生多次恐怖襲擊後, 雖然政府宣佈戒嚴, 並增派員警和軍隊,

但政府仍然公開承認沒有辦法完全避免恐怖襲擊的發生。 英國這一次恐襲不過是驗證了法國官員的預言罷了。

從技術角度講, 反恐不可能做到無死角覆蓋。 體育場內有高度的安檢設備, 但總不能體育場外也同樣部署, 這樣成本真的是要無限了。

此外, 恐怖主義在西方的嚴防死打之下, 大規模、有組織的恐怖襲擊基本不可能了。 這迫使恐怖主義發展孤狼式的襲擊, 作案工具也日常生活化:高壓鍋、簡易爆炸物、卡車、刀具。 可以說, 今天孤狼式的襲擊既反映了西方反恐的成果, 也反映了反恐的新挑戰, 而且是難以應對的新挑戰。

當然所有的技術手段都是治標, 真要想遏制恐怖襲擊還是要有治本之法。 這就是西方要反思為什麼自己會成為恐怖襲擊的目標。

試想,如果沒有西方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對他國事務的蠻橫干預:或者武力,或者經濟制裁,導致不同文明的矛盾激化,怎麼可能有恐怖主義生存和發展的土壤?另外西方主導建立的國際秩序存在嚴重的不公平現象,擴大了全球的貧富差距。歐盟人口占全球的7%,GDP占全球的25%,福利支出卻占全球的50%。美國人口只占全球的6%,但消耗的能源卻占全球的35%。這麼巨大的鴻溝沒有不合理、不公平的因素是不可能的,想不引發仇恨也是不可能的。

這一點西方確實是要向中國學習。比如朝鮮戰爭結束後,中國很快就撤軍。但美國卻一直將軍隊駐紮在朝鮮半島。蘇聯從阿富汗撤軍後,美國繼續留在中東,以自己的好惡和利益干預中東事務,結果成為恐怖分子的頭號目標。21世紀恐怖主義空前氾濫,就和歐美入侵伊拉克、推翻卡紮菲、干涉敘利亞直接相關。

中國今天推出的“一帶一路”注重的是雙贏,追求的是合作與文明對話,以基礎設施為中心的投資對發展中國家簡直是雪中送炭。這和西方贏者通吃的理念完全不同。

只是西方雖然明白不管怎樣防範都不可能做到萬無一失,但西方卻從沒有想過為什麼會這樣。法國總統馬克龍剛上臺就宣佈要繼續站在世界反恐的前列,可是他卻回避何以越反越恐。

英國這次恐怖襲擊還顯示了一個新特點,即恐怖襲擊的目的不僅僅是報復、製造恐怖、顯示力量,而越來越具有政治性,即以恐怖襲擊的方式參與西方各國的選舉,並試圖影響選舉結果或者打亂正常的政治運作。現在英國大選正如火如荼地激烈舉行,恐怖襲擊一發生,各黨包括保守黨、工黨、自民黨、蘇格蘭民族黨立即終止選舉活動。選舉的主軸也將從民生和經濟政策轉向安全。至於結果是否能改變,還要看英國社會對恐怖襲擊的承受能力和反應。

曼徹斯特恐襲後,英國宣佈暫停選舉活動

這一次恐怖襲擊鎖定的目標是參加演唱會的年輕人。而且年輕人並不是執政黨保守黨的支持者。根據YouGov最新的調查,在40歲以下的選民中,工党的支持者超過保守黨。另外目前保守黨政府支持脫歐,但年輕人群體則支持歐盟的居多。被恐怖襲擊激怒的這個朝陽群體會如何選擇,將有可能再次逆轉英國未來的命運。

這種對西方政治進行干擾的做法在法國大選第一輪投票前三天也上演過。當時恐怖分子選在巴黎的象徵香榭麗舍大道施行恐怖襲擊。雖然各界一般認為恐怖襲擊並沒有達到其政治目的,但或許製造混亂、干擾政治進程就是其目的,而非產生特定的選舉結果。至少對於西方而言,選舉之時已經不是民眾的節日,而是恐怖之時。

當然恐怖分子選在選舉期間進行恐怖襲擊,除了影響更大、傳播效果更好之外,還有一個技術原因:為了保護各候選人,警力相對分散,更易於下手和成功。

最後和大家分享一個真實的、極度的黑色幽默事件,以讓生活在和平綠洲的中國人感受一下西方社會巨大的安全赤字。

2016年7月,有朋友來法國旅遊,誰料當天即遭遇巴黎聞名的小偷。當時的憤怒、不解和失望仍歷歷在目。後來我們在國內又見面時,這位朋友竟然發出這樣的感慨:“幸虧在巴黎被偷了!”原來7月14日,他們到了尼斯。由於孩子不得不去巴黎補辦丟失的相關證件,索然無趣的他們便沒有去看賓館附近正在舉行的國慶焰火。結果倖免於當晚發生的傷亡近三百人的恐怖襲擊!這就是為什麼一名中國遊客要感謝巴黎小偷的原因。

試想,如果沒有西方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對他國事務的蠻橫干預:或者武力,或者經濟制裁,導致不同文明的矛盾激化,怎麼可能有恐怖主義生存和發展的土壤?另外西方主導建立的國際秩序存在嚴重的不公平現象,擴大了全球的貧富差距。歐盟人口占全球的7%,GDP占全球的25%,福利支出卻占全球的50%。美國人口只占全球的6%,但消耗的能源卻占全球的35%。這麼巨大的鴻溝沒有不合理、不公平的因素是不可能的,想不引發仇恨也是不可能的。

這一點西方確實是要向中國學習。比如朝鮮戰爭結束後,中國很快就撤軍。但美國卻一直將軍隊駐紮在朝鮮半島。蘇聯從阿富汗撤軍後,美國繼續留在中東,以自己的好惡和利益干預中東事務,結果成為恐怖分子的頭號目標。21世紀恐怖主義空前氾濫,就和歐美入侵伊拉克、推翻卡紮菲、干涉敘利亞直接相關。

中國今天推出的“一帶一路”注重的是雙贏,追求的是合作與文明對話,以基礎設施為中心的投資對發展中國家簡直是雪中送炭。這和西方贏者通吃的理念完全不同。

只是西方雖然明白不管怎樣防範都不可能做到萬無一失,但西方卻從沒有想過為什麼會這樣。法國總統馬克龍剛上臺就宣佈要繼續站在世界反恐的前列,可是他卻回避何以越反越恐。

英國這次恐怖襲擊還顯示了一個新特點,即恐怖襲擊的目的不僅僅是報復、製造恐怖、顯示力量,而越來越具有政治性,即以恐怖襲擊的方式參與西方各國的選舉,並試圖影響選舉結果或者打亂正常的政治運作。現在英國大選正如火如荼地激烈舉行,恐怖襲擊一發生,各黨包括保守黨、工黨、自民黨、蘇格蘭民族黨立即終止選舉活動。選舉的主軸也將從民生和經濟政策轉向安全。至於結果是否能改變,還要看英國社會對恐怖襲擊的承受能力和反應。

曼徹斯特恐襲後,英國宣佈暫停選舉活動

這一次恐怖襲擊鎖定的目標是參加演唱會的年輕人。而且年輕人並不是執政黨保守黨的支持者。根據YouGov最新的調查,在40歲以下的選民中,工党的支持者超過保守黨。另外目前保守黨政府支持脫歐,但年輕人群體則支持歐盟的居多。被恐怖襲擊激怒的這個朝陽群體會如何選擇,將有可能再次逆轉英國未來的命運。

這種對西方政治進行干擾的做法在法國大選第一輪投票前三天也上演過。當時恐怖分子選在巴黎的象徵香榭麗舍大道施行恐怖襲擊。雖然各界一般認為恐怖襲擊並沒有達到其政治目的,但或許製造混亂、干擾政治進程就是其目的,而非產生特定的選舉結果。至少對於西方而言,選舉之時已經不是民眾的節日,而是恐怖之時。

當然恐怖分子選在選舉期間進行恐怖襲擊,除了影響更大、傳播效果更好之外,還有一個技術原因:為了保護各候選人,警力相對分散,更易於下手和成功。

最後和大家分享一個真實的、極度的黑色幽默事件,以讓生活在和平綠洲的中國人感受一下西方社會巨大的安全赤字。

2016年7月,有朋友來法國旅遊,誰料當天即遭遇巴黎聞名的小偷。當時的憤怒、不解和失望仍歷歷在目。後來我們在國內又見面時,這位朋友竟然發出這樣的感慨:“幸虧在巴黎被偷了!”原來7月14日,他們到了尼斯。由於孩子不得不去巴黎補辦丟失的相關證件,索然無趣的他們便沒有去看賓館附近正在舉行的國慶焰火。結果倖免於當晚發生的傷亡近三百人的恐怖襲擊!這就是為什麼一名中國遊客要感謝巴黎小偷的原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