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拖延症是否正在摧毀你的人生?五大妙招克服拖延習慣

拖拖拉拉是小事?在這個拖延學習、拖延工作、拖延睡覺的時代, 拖延症已經成為一種全球範圍內的流行病。 根據相關調查資料顯示, 大多數人都患有一定程度的拖延症。 從心理學角度上講, 拖延症指的是以推遲的方式逃避執行任務或做決定的一種特質或行為傾向, 是一種自我阻礙的行為。 嚴重的拖延症還會對身心健康帶來消極影響, 需要高度重視。

拖延症已然成為人們前進道路上的“攔路虎”。 (郗若楠/人民網)

生活中常見的拖延症大多是自身原因造成的, 是一種抑鬱情緒的表達。 自身原因主要有客觀的生理原因和主觀的心理原因兩方面。 對於一部分拖延症者而言, 在追求目標時缺乏持續性、目標性而無法快速地完成事情, 使他們承受更多的壓力, 從而引發消極情緒, 如焦慮、抑鬱等;根據《拖延心理學》的描述, 可以把造成拖延症的心理原因歸納為低期望(既缺乏自信)、低價值感(即認為要做的事意義不大)、高衝動(即追求即時的滿足和回報)。

另外, 一些外界因素也會影響人的心理, 導致產生拖延症, 典型的如科學研究、論文等所獲得的回報具有遙遠性和不確定性等。

如何徹底擺脫拖延症呢?

1、要做好長期計畫。 據《生命時報》報導, 要改變拖延的習慣, 首先要做好長期計畫。 就像管理自己的體重, 不能每次都告訴自己“從明天開始減肥”, 而是要制定長期減肥目標, 並且將其分割成小的計畫, 在自己經常能看到的地方貼上便利貼, 或將自己發胖時的照片貼在冰箱上, 時刻提醒自己“千萬不要再變成這樣”。

2、擺脫完美主義。 據新華網報導, 人們以拖延來逃避各種令他們恐懼和厭惡的事物,

如害怕失敗、害怕做事不完美等。 由於太想完成一件事或希望這件事情毫無瑕疵, 導致因為害怕做不完美而不想做, 覺得沒有意義而懶得去做。 遇到這種情況不妨降低自己的要求, 專注於努力的過程而非最後的結果。

3、消除干擾。 關掉手機、遠離網路、消除周圍所有的干擾源。 人在“一鼓作氣”時能最大限度地保持注意力, 可以利用這段時間來攻克事情最難、最重要的部分。

4、互相監督。 找些朋友一起克服拖延習慣, 比“單打獨鬥”容易得多。 據光明網報導, 武漢大學的一個學生宿舍通過組成網格互助小組, 互相監督、互相敦促。 他們利用這種方法治好了不少學生的拖延症。

5、讀治癒類書籍。 據《三聯生活週刊》報導,

閱讀治療專家提出, 小說都有治癒功能, 對於所有的病症都能找到對症治療的小說。 因此, 讀小說對拖延症患者也有一定的幫助。

拖延症已經成為人們成功道路上的“攔路虎”, 如果對它不加以重視, 繼續任由其發展, 那麼到最後將會嚴重影響人的工作和生活。 因此從現在開始, 養成好的生活習慣, 克服拖延症, 相信我們終將能遇見更好的自己。 (張澤英)

本文由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風險評估與控制專業委員會委員、中科院醫學心理學博士、中華醫學會心理健康分會秘書聶聰進行科學性把關。

(責編:崔鐘文、姚欣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