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急診的一夜:要不是看病,任誰都不想在這裡多站一秒

「要不是看病, 任誰都不想在這裡多站一秒。 」但是, 那些長年累月在這裡工作的人們呢?

地點:昆明某醫院急診。

夜幕降臨了, 急診的病人不但沒有減少,

反而多了起來。

掛完號, 我們來到分診台測量體溫、脈搏、呼吸和血壓等生命征, 並且等待護士作下一步的安排。

分診台只有一個護士, 她不僅需要在最快的時間裡完成對病人生命征的測量, 還必須立即從「急」「危」和「重」三個角度對病人的病情作出判斷和進行分級, 後者決定了病人的去向、看病的先後和等待的時間等。

護士一邊測量著, 一邊在一個登記本上快速地登記病人的資訊, 等到結果出來後又快速地錄入電腦系統, 眼睛一會兒看著病人, 一會兒看著體溫表和血壓表, 一會兒又看著電腦, 讓人感到一雙眼睛和一雙手都不夠用了。

不斷地有病人和家屬過來詢問:「你好!請問掛號在哪裡?」「你好!請問交費在哪裡?」

護士又快速地謄出一隻手指著旁邊的窗口:「那裡, 看到了沒有?」這些病人和家屬一邊說著「好的, 謝謝!」「哦, 看到了, 謝謝!」一邊朝著護士指的方向快速地走甚至跑過去, 而護士也快速地低下頭來, 繼續著之前的工作。

又走過來了一個男子, 懷裡還抱著一個孩子。 他看上去不像是來看病的, 而更像是在找什麼人, 抑或是來看望病人的。

他東看看, 西看看, 終於慢悠悠地走到了分診台前:「呼吸內科在哪裡啊?」「*號住院樓的*樓……」「*號住院樓又在哪裡啊?」護士又把手上的工作停了下來, 先想了想應該怎麼說, 因為呼吸內科所在的*號住院樓距離急診非常遠, 一兩句話很難說清楚。

而那個男子顯然已經很不高興了, 說話的口氣也變了:「喂!」護士只好指著前面的一道門說「從那道門出去右轉左轉再直走……」

那個男子終於離開了, 而後面又有一個病人在等著了。 他的表情很痛苦, 彎著腰, 兩隻手放在分診台的桌子上支撐著, 一邊看看護士, 一邊看看我們, 流露出焦急的神情。 而我們的脈搏、呼吸和血壓也已經測量完了, 只剩下了體溫。

護士的眼睛一直盯著電腦上的時間:「還有兩分鐘, 快了。 」「還有一分鐘, 馬上就好了。 」雖然這些話是對著我們說的, 但是卻更像是說給那個正在等待的病人聽的。

護士指著第二間診室, 告訴我們去那裡找醫生看, 後面的那個病人也坐了下來。 護士才剛剛開口:「你是哪裡不舒服啊?」從外面又沖進來了一個捂著眼睛的男子:「請問眼睛被燒傷了應該掛哪個科的號看啊?」

診室裡擠滿了病人和家屬, 在醫生面前圍了一圈又一圈。 只有一位女醫生, 還有兩三個醫科大學實習的學生在旁邊幫著忙, 從緊繃著的面部就可以看出, 他們的精神都高度緊張。 前面一個病人才剛剛起身, 後面一個就立刻坐了下去。

一個擔架工推著擔架來到了診室門口問道「是誰要的擔架啊?」醫生一邊低著頭開醫囑, 一邊把檢查申請單遞給病人說「擔架已經來了, 趕緊去把檢查做了。 」當她一抬頭卻發現坐在面前的病人已經不是之前的那個了, 於是她先在診室裡喊那個病人的名字, 接著又出了診室, 甚至還跑到掛號和收費視窗那裡去找, 但是卻一直沒有應答。

輪到我們看了。

剛剛坐下, 門外又傳來了急迫的聲音:「醫生, 檢查的結果出來了, 麻煩您幫我們看一下吧!」

一對父女走了進來, 把兩張檢查報告遞給了醫生, 醫生快速地把頭偏過去看完了檢查報告, 又問了女兒:「除了肚子疼還有沒有哪裡不舒服的?」「沒有了。 」「不用太擔心, 沒有太大的問題, 先吃點藥看看, 觀察一下, 如果還不好再回來看, 好了, 開了一盒藥, 交完費拿了就可以回去了。 」醫生在系統中快速地錄入醫囑。 「好的, 好的, 謝謝了!」

這時, 擔架工等不及了, 說等了這麼長時間還沒有見到人, 他不可能像這樣無限制地等下去, 於是走了。

我們才看到一半, 之前的那個病人回來了, 找醫生拿檢查申請單去做檢查。 醫生有點著急了:「哎呀, 你剛才去哪裡了啊?(指著其他病人)你問問他們, 到處喊都不答應,師傅等的時間太長,已經走了,唉!」

這個病人也感到有些不好意思,連忙解釋說「我怕身上的錢不夠,所以取錢去了,算了,不用等擔架了,我自己走著去吧,放射科在哪裡啊?」醫生又告訴了她怎麼走,並且交代了她一些注意事項。

我們終於看完了,醫生交代抽完血以後先把針打上,等結果出來以後拿過來給她看要不要做進一步的調整。

期間,不斷地有病人和家屬進進出出,有的是看檢查的結果,有的是拿完藥回來問怎麼吃,還有的則是說在護士那裡沒有找到病歷希望醫生重新列印一份給他們……而每一次醫生都要重新問病人叫什麼名字,然後再去系統中查找,在這樣的環境中,能夠做到不出大的差錯就已經是奇跡了。

而她說話也是言簡意賅,儘量用最少的話把事情說清楚,甚至可以用「惜字如金」來形容,速度也比之前分診台的那個護士快多了,開醫囑以及列印病歷和檢查申請單的動作也是非常麻利。

上次陪同家人來到這家醫院的急診看病是在三年前。

診室外面的牆壁上貼著醫生和護士的資訊,同三年前看到的相比,「急診科」已經升格成為了「急診部」,但是醫生的姓名和照片卻比之前明顯地少了,減少的都是年輕的醫生。

牆壁上還貼著急診部的介紹,急診由搶救室、門診、觀察/輸液室、病房和重症監護室等組成。搶救室的床位已經加到了門口,旁邊寫著「25」,而介紹上卻說搶救室有 12 張編制床位。大廳裡也比三年前多出了幾十個輸液椅。

觀察/輸液室的一個護士一邊在系統中處理醫囑,一邊當著病人和家屬的面對藥品進行一一核對,同時為病人安排輸液的床位,有時候連抽血、做皮試和肌肉注射等也是她負責。其他的護士有的在配液,有的在打針,還有的在巡視。她們的話語同樣很簡潔。

終於輪到我們了,醫生考慮存在細菌感染,於是又加了抗菌藥物。這時候,又一個老奶奶顫顫巍巍地挪了過來,已經差不多都要哭了出來:「應該輪到我了吧?我已經等了好長時間了……」

夜色越來越深,街道上的車輛和行人越來越少,救護車的笛聲卻越來越近。

一個姑娘被兩個人架了進來,其中一個操著東北口音的中年光頭男子情緒異常激動,他們直接繞過了分診台,沖進了診室,分診台的護士也沒有敢制止。

中年光頭男子是那個姑娘的父親,他把診室裡正在看病的病人從椅子上推了出去,說他的女兒「吃藥」了,蠻橫地命令醫生立即為他的女兒「處理」,卻極不配合醫生的問診和體格檢查。

醫生只掌握到他的女兒一口氣吃了幾十片「艾司唑侖」自殺,再繼續問就被他打斷:「不准問這麼多,少給我囉嗦,現在就給我處理……」醫生只好讓一個跟著她上夜班的住院醫先帶著他們到搶救室洗胃,而他卻繼續拍著桌子怒吼:「快,必須快,慢了找你麻煩,弄死你,你信不信……」出了診室,又重重地一腳踹在急診部的大門上。

搶救室的醫生和護士聽到動靜都沖了過來,卻依然連病史都沒有辦法問,甚至連姓名都問不了。而他的情緒也越來越激動,只要見到穿白大褂的就恐嚇和威脅。醫生和護士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跟他吵,都在低著頭為他的女兒進行洗胃和其他操作。他看到沒有人搭理他,又開始阻撓洗胃等操作,嘴上卻在叫囂「怎麼不處理?我要投訴你!」並且喊打喊殺。

診室裡的那位醫生似乎並沒有受到任何干擾,繼續為排隊的病人看著病。而剛才的那些頸項都伸得很長、仿佛許多鴨子被無形的手捏住了,向上提著的人們,現在卻都躲得遠遠的。

一輛汽車疾馳而過,在急診的門口戛然而止。七八個人從車上跳了下來,提著一個正在胡言亂語的男子,場面就好像小說《水滸傳》裡武松、李逵、解珍和解寶等人的章回都出現過的「抬著一條『大蟲』」,同時一股濃濃的酒氣撲鼻而來。

這個男子迅速被提到了觀察/輸液室,七八個人把他死死地按在了床上,一個護士帶著一個實習的學生過來打針。

這個男子異常煩躁,七八個人都按不住他。在翻身的過程中,領頭的一個男子又和護士發生了誤會,很不高興地說「怎麼會要我們管呢?」護士似乎聽出了什麼,反問道:「你們不是家屬?」「當然不是啊,我們是同事,為什麼要管他呢?所以你剛才說的這個話就不對嘛。他現在這種樣子……」

護士也不高興地提高了聲音:「正因為他現在已經成了這個樣子,所以才更需要有人管著啊……」由於雙方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病人身上,所以就沒有繼續爭執。

針剛剛打進去,病人更加煩躁了,那七八個人見狀,又連忙撲了上去,其中的一兩個還騎到了他的身上。終於把膠布貼上了,他卻從床上跳了起來,七八個人都被甩到了一邊,甚至差點兒被他動手打傷。

領頭的那個也無可奈何了,和其他人一起商量:「這種樣子怕是不能再打下去了,不行咱們就把他抬走吧,不打了。」接著又開始商量剛才的這些費用怎麼分攤。

「但是這些針水不打怎麼辦呢?直接扔掉太可惜了啊,錢都夠他今天晚上喝三瓶了。」「要不然讓他喝下去怎麼樣?啊哈哈哈哈哈……」「是啊,打都能打,喝有什麼不能喝的。」「只不過在他看來肯定是不會有酒好喝了,哈哈哈哈哈哈……」

觀察/輸液室裡忽然又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護士打完針又忙著去處理下一個病人了,而跟著她的那個實習的學生早就已經被嚇得渾身上下直哆嗦。旁邊的幾個病人一個個表情極其厭煩地用被子蒙住了頭,另外一個坐了起來,一直盯著自己的輸液瓶看,看到還剩著二三十毫升的時候就叫了護士來拔針。

那個護理學實習的學生顫抖著走過來,確認不是喝醉酒的那個男子,才如釋重負,長長地呼了一口氣。而那個病人等針一拔出,就立即抓起衣服,穿上一隻袖子急忙朝著外面快步走去,也不留下來休息和觀察一會兒了。

搶救室傳來了一陣陣撕心裂肺的慘叫。經過洗胃等初步的處理,那個姑娘服用的過量的藥物已經排了出來。一個年輕的男子守在她的身旁:「不要再這麼叫了,一定要配合好醫生……」

各種各樣的叫聲、哭聲和呻吟聲,伴隨著監護的低鳴,再夾雜著「要你的命」等東北口音的普通話,構成了這裡的背景音樂。

夜更深了。街道上已經漸漸地安靜了下來,各種建築上的燈光也逐漸熄滅,使得「急診」兩個字格外醒目。

救護車的笛聲再一次劃破了深夜的寂靜,一個才二十多歲的女子被抬進了搶救室,她的瞳孔已經散大到邊。車上又下來了一個年齡相仿的男子,一下車便癱倒在了地上……

天亮了,醫院門口的街道上車水馬龍,一切都平靜如常。

三年前,省廣播電視臺都市頻道的記者在這裡體驗了一個月,拍攝和製作了一期調查類的深度報導——《急診室》。

兩年前,省廣播電視臺公共頻道的記者又來到了這裡,推出了《急診室裡看人生》的專題。

去年,《文匯報》的記者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的急診科採訪時寫道:「要不是看病,任誰都不想在這裡多站一秒。」這一夜,我們也有同樣的感受。

但是,那些長年累月在這裡工作的人們呢?

編輯:陳靜

投稿:renyouyou@dxy.cn

到處喊都不答應,師傅等的時間太長,已經走了,唉!」

這個病人也感到有些不好意思,連忙解釋說「我怕身上的錢不夠,所以取錢去了,算了,不用等擔架了,我自己走著去吧,放射科在哪裡啊?」醫生又告訴了她怎麼走,並且交代了她一些注意事項。

我們終於看完了,醫生交代抽完血以後先把針打上,等結果出來以後拿過來給她看要不要做進一步的調整。

期間,不斷地有病人和家屬進進出出,有的是看檢查的結果,有的是拿完藥回來問怎麼吃,還有的則是說在護士那裡沒有找到病歷希望醫生重新列印一份給他們……而每一次醫生都要重新問病人叫什麼名字,然後再去系統中查找,在這樣的環境中,能夠做到不出大的差錯就已經是奇跡了。

而她說話也是言簡意賅,儘量用最少的話把事情說清楚,甚至可以用「惜字如金」來形容,速度也比之前分診台的那個護士快多了,開醫囑以及列印病歷和檢查申請單的動作也是非常麻利。

上次陪同家人來到這家醫院的急診看病是在三年前。

診室外面的牆壁上貼著醫生和護士的資訊,同三年前看到的相比,「急診科」已經升格成為了「急診部」,但是醫生的姓名和照片卻比之前明顯地少了,減少的都是年輕的醫生。

牆壁上還貼著急診部的介紹,急診由搶救室、門診、觀察/輸液室、病房和重症監護室等組成。搶救室的床位已經加到了門口,旁邊寫著「25」,而介紹上卻說搶救室有 12 張編制床位。大廳裡也比三年前多出了幾十個輸液椅。

觀察/輸液室的一個護士一邊在系統中處理醫囑,一邊當著病人和家屬的面對藥品進行一一核對,同時為病人安排輸液的床位,有時候連抽血、做皮試和肌肉注射等也是她負責。其他的護士有的在配液,有的在打針,還有的在巡視。她們的話語同樣很簡潔。

終於輪到我們了,醫生考慮存在細菌感染,於是又加了抗菌藥物。這時候,又一個老奶奶顫顫巍巍地挪了過來,已經差不多都要哭了出來:「應該輪到我了吧?我已經等了好長時間了……」

夜色越來越深,街道上的車輛和行人越來越少,救護車的笛聲卻越來越近。

一個姑娘被兩個人架了進來,其中一個操著東北口音的中年光頭男子情緒異常激動,他們直接繞過了分診台,沖進了診室,分診台的護士也沒有敢制止。

中年光頭男子是那個姑娘的父親,他把診室裡正在看病的病人從椅子上推了出去,說他的女兒「吃藥」了,蠻橫地命令醫生立即為他的女兒「處理」,卻極不配合醫生的問診和體格檢查。

醫生只掌握到他的女兒一口氣吃了幾十片「艾司唑侖」自殺,再繼續問就被他打斷:「不准問這麼多,少給我囉嗦,現在就給我處理……」醫生只好讓一個跟著她上夜班的住院醫先帶著他們到搶救室洗胃,而他卻繼續拍著桌子怒吼:「快,必須快,慢了找你麻煩,弄死你,你信不信……」出了診室,又重重地一腳踹在急診部的大門上。

搶救室的醫生和護士聽到動靜都沖了過來,卻依然連病史都沒有辦法問,甚至連姓名都問不了。而他的情緒也越來越激動,只要見到穿白大褂的就恐嚇和威脅。醫生和護士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跟他吵,都在低著頭為他的女兒進行洗胃和其他操作。他看到沒有人搭理他,又開始阻撓洗胃等操作,嘴上卻在叫囂「怎麼不處理?我要投訴你!」並且喊打喊殺。

診室裡的那位醫生似乎並沒有受到任何干擾,繼續為排隊的病人看著病。而剛才的那些頸項都伸得很長、仿佛許多鴨子被無形的手捏住了,向上提著的人們,現在卻都躲得遠遠的。

一輛汽車疾馳而過,在急診的門口戛然而止。七八個人從車上跳了下來,提著一個正在胡言亂語的男子,場面就好像小說《水滸傳》裡武松、李逵、解珍和解寶等人的章回都出現過的「抬著一條『大蟲』」,同時一股濃濃的酒氣撲鼻而來。

這個男子迅速被提到了觀察/輸液室,七八個人把他死死地按在了床上,一個護士帶著一個實習的學生過來打針。

這個男子異常煩躁,七八個人都按不住他。在翻身的過程中,領頭的一個男子又和護士發生了誤會,很不高興地說「怎麼會要我們管呢?」護士似乎聽出了什麼,反問道:「你們不是家屬?」「當然不是啊,我們是同事,為什麼要管他呢?所以你剛才說的這個話就不對嘛。他現在這種樣子……」

護士也不高興地提高了聲音:「正因為他現在已經成了這個樣子,所以才更需要有人管著啊……」由於雙方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病人身上,所以就沒有繼續爭執。

針剛剛打進去,病人更加煩躁了,那七八個人見狀,又連忙撲了上去,其中的一兩個還騎到了他的身上。終於把膠布貼上了,他卻從床上跳了起來,七八個人都被甩到了一邊,甚至差點兒被他動手打傷。

領頭的那個也無可奈何了,和其他人一起商量:「這種樣子怕是不能再打下去了,不行咱們就把他抬走吧,不打了。」接著又開始商量剛才的這些費用怎麼分攤。

「但是這些針水不打怎麼辦呢?直接扔掉太可惜了啊,錢都夠他今天晚上喝三瓶了。」「要不然讓他喝下去怎麼樣?啊哈哈哈哈哈……」「是啊,打都能打,喝有什麼不能喝的。」「只不過在他看來肯定是不會有酒好喝了,哈哈哈哈哈哈……」

觀察/輸液室裡忽然又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護士打完針又忙著去處理下一個病人了,而跟著她的那個實習的學生早就已經被嚇得渾身上下直哆嗦。旁邊的幾個病人一個個表情極其厭煩地用被子蒙住了頭,另外一個坐了起來,一直盯著自己的輸液瓶看,看到還剩著二三十毫升的時候就叫了護士來拔針。

那個護理學實習的學生顫抖著走過來,確認不是喝醉酒的那個男子,才如釋重負,長長地呼了一口氣。而那個病人等針一拔出,就立即抓起衣服,穿上一隻袖子急忙朝著外面快步走去,也不留下來休息和觀察一會兒了。

搶救室傳來了一陣陣撕心裂肺的慘叫。經過洗胃等初步的處理,那個姑娘服用的過量的藥物已經排了出來。一個年輕的男子守在她的身旁:「不要再這麼叫了,一定要配合好醫生……」

各種各樣的叫聲、哭聲和呻吟聲,伴隨著監護的低鳴,再夾雜著「要你的命」等東北口音的普通話,構成了這裡的背景音樂。

夜更深了。街道上已經漸漸地安靜了下來,各種建築上的燈光也逐漸熄滅,使得「急診」兩個字格外醒目。

救護車的笛聲再一次劃破了深夜的寂靜,一個才二十多歲的女子被抬進了搶救室,她的瞳孔已經散大到邊。車上又下來了一個年齡相仿的男子,一下車便癱倒在了地上……

天亮了,醫院門口的街道上車水馬龍,一切都平靜如常。

三年前,省廣播電視臺都市頻道的記者在這裡體驗了一個月,拍攝和製作了一期調查類的深度報導——《急診室》。

兩年前,省廣播電視臺公共頻道的記者又來到了這裡,推出了《急診室裡看人生》的專題。

去年,《文匯報》的記者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的急診科採訪時寫道:「要不是看病,任誰都不想在這裡多站一秒。」這一夜,我們也有同樣的感受。

但是,那些長年累月在這裡工作的人們呢?

編輯:陳靜

投稿:renyouyou@dxy.cn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