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青春8090丨熊宇仙:賴比瑞亞的“中國使者”

熊宇仙 圖/張楊

通訊員 陳仁凱 湖南日報記者 曹嫻

名片

熊宇仙, 岳陽人, 25歲, 長沙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2014級研究生, 曾獲評“湖南省雷鋒式當代大學生”等榮譽稱號17項。 她負責的“文化擺渡者”漢語文化國際推廣志願服務專案, 於2016年12月斬獲由共青團中央、中央文明辦等聯合主辦的全國第三屆青年志願服務專案大賽金獎。

熊宇仙在賴比瑞亞國家廣播電臺主播《空中漢語》。

熊宇仙組織舉辦趣味漢語體驗課。

故事

4月27日, 賴比瑞亞政府辦公大樓舉行開工典禮, 賴比瑞亞總統瑟利夫高興地對熊宇仙和現場孔子學院的學生說:“表演非常棒!你們對中利兩國友好交流和發展作出了貢獻, 感謝你們!”

熊宇仙, 是這場開工典禮文藝演出的“總導演”。 主持、表演、組織、策劃, 台前幕後她樣樣精通, 在當地已是聲名在外。 當地學生和民眾稱其為“Chinese Ambassador”(中國使者)。

2015年7月, 熊宇仙通過國家漢辦選拔, 赴賴比瑞亞大學孔子學院擔任漢語教師志願者。 其實, 她在2014年提出申請時, 正是埃博拉病毒在賴比瑞亞最為肆虐之時。

“當時帶著滿腔熱情和嚮往就來了。 ”這個戴著大圓框眼鏡、長相可愛的姑娘打趣道, “少年時期最愛的作家就是三毛,

滿腦子都是大漠星空和自由浪漫, 一點兒也沒懼怕過。 ”

在賴比瑞亞, 熊宇仙承擔著大學和中小學漢語教學點200多名學生的教學任務。 每天上下班的路程需要2個小時, 還得再上6個多小時課。 她一年的課堂教學超過1000課時, 她因此又多了個外號:“Iron Lady”(鐵娘子)。

熊宇仙和同事還要策劃組織各類文化專案。 一年下來, 她參與及組織了中非友誼知識競賽、“漢語橋”預決賽、中利武術交流會、維和部隊春節聯歡、“中國文化月”主題活動等20多場中華文化推廣及中利友好交流活動。

2016年3月, 眼看一年任期將至, 熊宇仙做出了一個讓人大跌眼鏡的決定——留任一年。 此時, 距離她工作地點不到2公里的醫院裡又有新的埃博拉患者去世。

“第一年的生活並不順利,

我幾度想過放棄。 ”熊宇仙坦言。

其中, 有艱辛, 供電時斷時續, 電腦上敲好的教案經常“不翼而飛”;最長一次停水持續了11天。 有對家的思念, 一年間, 妹妹高考、父親兩次車禍、舅舅去世, 年邁的外婆在視頻中一次次淚流哽咽。 最重要的是, 還有文化上的差異。

“那為什麼還要留任?”熊宇仙給記者的回復還是那麼“浪漫主義”:“我走過了那段旅途, 現在也看到了迎接我的更為壯麗的風景。 ”

廣播是賴比瑞亞接收外界訊息的主要管道。 賴比瑞亞國家廣播電臺在2016年4月開播了“空中漢語”欄目, 每期45分鐘。 熊宇仙成為該欄目的第一任主播, 當地主流媒體紛紛對此進行報導。 如今, 她主播的第二季“空中漢語”又已開播, 聽眾已覆蓋西非數國。

工作之餘, 她和學生、家長們成了朋友, 會經常送給學生一些中國小禮物, 讓學生來駐地過週末, 體驗中國人的生活等。 一名家長曾坦率地說, “我們以前聽說的中國人不是這個樣子的, 以後我要告訴別人, 你才是中國人真正的樣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