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張代理這樣的創一代到底具有什麼基因?

第一次見到張代理, 已經到了晚飯時間。 我沒想到, 這麼大的企業家, 居然願意不吃晚飯, 也坐在桌旁和一大幫70後、80後聊聊天。 和他激情四射的言談以及麻利的身板比起來, 給我留下更深印象的是他活躍的思維和思考的深度。

62歲對很多人來說, 已經到了含飴弄孫的年齡。 62歲的張代理選擇了再出發。 我想這是有緣由的。 在別人批發衣服的時候, 他開始做成衣;別人開始做成衣的時候, 他開始做服裝定制;別人開始做服裝定制的時候, 他轉型做平臺和解決方案的輸出。

最初, 張代理是個好木匠。 “1985年以前, 我在東北當木匠, 是很高級的木匠。 我做了4年傢俱, 帶回來兩萬塊錢。 那時, 我一天能掙二三十, 農場工人一個月才三四十塊錢。 ”張代理說, 做傢俱我賺了大錢。 因為他做傢俱要麵粉, 不要錢。 在當地一斤白麵1毛2分錢, 做一個立櫃, 他要200斤白麵, 也就是24塊錢, 如果付現金,

他就要40塊錢, 當地農民白麵有的是, 他拉到雞西, 賣8毛一斤, 轉手一賣掙了很多錢, 生意好得不得了。

1985年, 張代理從東北回到即墨做服裝, 56天掙了56000元錢。 “那時候即墨販賣服裝的很多, 我在市場做得最好, 因為會賺錢, 我賣服裝一絕。 ”他說, 他在批發市場賣西服, 最後整個市場都跟他賣西服。 “當時我弟弟負責進貨, 進價42元一件, 賣得很好, 結果整個市場好幾百人都去進貨, 結果供不應求進不著貨, 都在那裡等著。 我就找了一個加工戶, 一件衣服加工費32元, 我回來就賣43元, 花色也好, 品種也好, 賣的非常好, 這是我賺的第一筆錢。 ”

應該說, 每一次角色轉換, 都得益于張代理從不因循守舊和獨具慧眼。 1986年他就給孩子買來了電腦和印表機,

並請了老師來教, 那時候電腦進家庭的基本沒有。 他用手機的時候, 手機號碼才6位數, 用了幾年後才有了數位電話。

據熟悉他的人介紹, 幸運伴隨著張代理每一次創業的轉折。 1986年張代理做夾克和太太服, 在青島火得一塌糊塗, 每走幾步就可以看到一個人穿著他的夾克。 1988年張代理註冊了山東省第一個服裝業中外合資企業——青島西仕達公司。 1995年開始做紅領, 接下來的故事, 大家就耳熟能詳了。

兩天的採訪完成後, 我感覺創新已完全融入張代理的血液, 這是一個高度敏感並且對未知充滿好奇的人。 這也進一步印證了我的觀點, 好的企業家, 首先是一個思想家。 企業家不是教育出來的, 和知識比起來, 悟性和天賦更加重要。

編輯:踏踏

齊魯壹點用戶端版權稿件, 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 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