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蘇湲丨茶樹、篝火與螢火蟲(肖月朗誦)

河南省著名朗誦藝術家 肖月

肖月, 河南省演講與口才協會藝術指導、鄭州人民廣播電臺著名播音員。 80年代就先後考入河南電臺廣播藝術團,

河南電視臺譯製片配音演員劇團, 播出過大量的詩歌、散文、小說。 90年以“特殊人才”調入鄭州人民廣播電臺, 先後主持過《親情萬象》《政法之窗》、《法律直播室》、《法官說法》、《鄭州警務報導》等直播訪談專題節目, 以“用真情對待毎一次播音, 是一位深受廣大聽眾喜愛的播音員、主持人。 曾榮獲全國第三屆金話筒獎及全國百優廣播節目主持人稱號。 近30年中, 她圓滿完成了許多省市級重要會議及大型活動的現場播音和解說任務, 以及部隊、公安、消防等舉行的大型演習現場解說任務, 深受社會各界好評。

夕陽墜落在猛宋古茶園中, 燃燒著人間最輝煌、最豔麗的景色。 由高而低, 層次分明的綠色植物和大片大片的白色花朵, 覆蓋在烈火般的紅土地上, 盡顯妖嬈與魔力。 薄暮從山林間騰起, 帶著一種奇異的靜謐, 撲向山腳下的哈尼族山寨。

猛宋為“高山壩子上的部落”之意, 位於西雙版納猛海縣東部, 是普洱茶的發祥地之一。 這裡山高林密, 茶樹與各類林木和諧共生, 終年籠罩在雲層霧海之中。

這裡最古老的樹齡可達600年之久, 甚至更早些時候。 遒勁強勢的茶樹幹上, 呈現出歲月的石化斑, 並被苔蘚、地衣和石斛等寄生物所纏繞, 不禁讓人聯想到帶孔的骨化石和打制石器來。

我一路走向森林高地, 沿一條採茶人踏出的小徑。

連綿不斷的古茶林復活了幾個世紀的記憶, 豐富著我的想像力。 蔥蘢茂密的枝頭, 嫩綠的葉芽正在默默地生長, 充滿對未來的信念。 我期望偶遇山神, 創造一次浪漫的奇跡, 卻意外遇到了一位溫存的茶仙子。 她一襲白衣, 靜默如謎, 一種純然的眼神瞬間觸摸到我的心靈。 為了與我邂逅, 它把花期提前了, 就像是一位相知相熟的藍顏知已。

我把它含在口中, 那蜜香馥鬱、沁人心脾的氣息, 讓唇頰留香久久不散。 這香味把我引向了氤氳茗荈、琴韻嫋嫋的中國茶文化中。 那是一種閒散的生活享受, 是一種厚重的文化感悟, 是一種神秘的異域風情。

站在殘陽夕照中, 我不禁為這無染纖塵、激情宣洩的蒼茫暮色所傾倒。 微風送來三月的芬芳,

空氣中彌漫著大森林的氣息——一種不可取代的泥土和林木的混合氣息。 置身在空曠地帶, 俯視山坳裡若隱若現的邊境村寨, 那頗具民族特色的建築群, 考量著我半猜半度的想像力。 即使在白天, 寨子裡也出奇的安靜, 唯有雞鳴狗叫卻不見人跡。

薄暮漸漸漫向寨子裡的各個角落,拖著身後疲憊的夜色,從窗口湧進房屋,將微薄的光亮罩進黑色的紗帳。我們在駐地前燃起熊熊篝火,向黑暗和寒冷發起猛烈的攻勢。烈焰虎虎生威,盡情地狂笑,化成一片片黑色的幽靈升入天空。這粗獷而高亢的宣洩,讓人倍感親切和舒心。

黑暗全線潰敗,躲藏在深山峽谷裡,隱身在夾路兩側的密叢中,潛伏在陰沉恐怖的水面下。黑暗不忍離去,像伺機撲來的狼群,尋找著殊死搏鬥的戰機。火焰的性格比烈酒更勇猛,劈劈啪啪地爆響著,在這茫茫荒野裡盡情肆虐,以熾熱奔騰、狂風怒濤般的力量把黑暗壓進死角,並為自己不受羈絆、所向披靡的任性而自豪。

我毅然走進黑暗,獲得一個獨自仰望星河的機會,那裡是一個虛無縹緲的空間。星光熠熠,宛若帶有色澤的寶石,卻又不凜冽奪目。夜是凝滯的,連風都凝結了。銀色的星河中泛起稀薄的白霧,像是一道下落的天幕。幻覺中的茶仙子騰雲破霧而來,她的身影清晰可辨,卻伸手觸摸不到。這是一種比孤獨更能讓人心境恬淡的情緒,可以使孤獨完美無憾。

時光荏苒,如花似錦的年齡,韶華燦爛的歲月,已經一去不復返。但每一天的時光,都賦予我不菲的回報,越來越深刻地改變著我的心性與情感,再造了我的思想寶庫。請不要抱怨容顏易老,時光易去,歲月疊壓起來的是日益豐富的人生感悟,是一座內心的信仰大廈的落成。

魅影幢幢的樹冠中,一點螢光搖曳著滑過,那是一隻舉著一粒火種的飛蟲。它就是螢火蟲,是一種自帶光芒的昆蟲。它悠游自如,無聲地飛來飛去,照亮了我若隱若現的童年舊時光——那些被封存的苦澀記憶。我的視線被小小的火種擦亮,帶著傷懷之美,帶著一股凡塵之外的氣息。

一隻又一隻螢火蟲,遠遠近近地在遊動,體內積蓄著用之不竭的光明。我對螢火蟲的希冀勝過星光,因為星光過於遙遠,而螢火蟲卻近在咫尺,觸手可摸。螢火蟲的光亮與迢迢明星相比,雖微不足道,卻能把與它擦身而過的一片葉,一滴水,一朵花給照亮,有一瞬間成為這片黑色背景中最奢華的光亮。

遠遠的有一片微光出現在天際,一道青色的幽暗驅散了夜幕。夜蘇醒了,曙光在即。雲層間跳躍著鮮明的色彩,每時每刻變幻無窮。寨子裡傳來雄雞的初唱,與林中的百鳥和鳴,仿佛繁星抖落的聲音。這是西雙版納之旅的最後行程,卻給我留下難以磨滅的完美記憶。

後記:

2017年春,受西雙版納臻味號田華邀請,我隨三毛部落文學社部分成員來到西雙版納曼邁實地考察。這裡海拔並不很高,茶山多在2000米上下,高溫多雨、四季常青,具有“長夏無冬,一雨成秋”的特點。這裡是世界茶樹原產地的中心區域,具有1700年多年種植茶和利用茶的古老文化,也被舉世公認為普洱茶的發祥地。

這一帶山山有茶樹,且是“生於大樹蔭下”的混林生態古茶園。古茶樹的生長環境遠離人類居住地,莫不山高穀深、雲霧縈繞、清幽純淨,而且沒有遭到現代文明的污染。所謂古樹茶,一般指古樹普洱茶,它代表雲南普洱茶的最高品質。

猛宋位於中緬邊境,臻味號在這裡建有初制所。從曼邁到猛宋需要三四個小時的車程。因為山路顛簸難行,而且要穿越一片原始森林,所以必須乘坐改裝後越野車。傍晚時分到達目的地,一下車我們完全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仿佛進入了仙境。因此大家一致要求改變行程,在猛宋多住一天。這裡的茶樹、篝火、星星和螢火蟲,給我留下深刻的記憶,它們也給了我寫作的衝動和素材。

END

編輯:張鳴飛

作者簡介:

蘇湲,當代著名詩人蘇金傘之女,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河南博物院研究員,考古學者。出版作品有大型考古紀實報告《中原考古大發現》1—4冊、《黃帝時代——探索中華文明起源之謎》和《華夏城邦——追蹤夏商文化探索者的足跡》。中央電視臺三十集大型紀錄片《中原大發現》和大型紀錄片《商之都》(六集)總撰稿。主編的《蘇金傘詩文集》,獲河南省優秀圖書一等獎。在《中國國家地理》、《中華遺產》、《中原文物》、《河南文史資料》、《河南日報》等報刊雜誌發表各類文章數十篇 。

薄暮漸漸漫向寨子裡的各個角落,拖著身後疲憊的夜色,從窗口湧進房屋,將微薄的光亮罩進黑色的紗帳。我們在駐地前燃起熊熊篝火,向黑暗和寒冷發起猛烈的攻勢。烈焰虎虎生威,盡情地狂笑,化成一片片黑色的幽靈升入天空。這粗獷而高亢的宣洩,讓人倍感親切和舒心。

黑暗全線潰敗,躲藏在深山峽谷裡,隱身在夾路兩側的密叢中,潛伏在陰沉恐怖的水面下。黑暗不忍離去,像伺機撲來的狼群,尋找著殊死搏鬥的戰機。火焰的性格比烈酒更勇猛,劈劈啪啪地爆響著,在這茫茫荒野裡盡情肆虐,以熾熱奔騰、狂風怒濤般的力量把黑暗壓進死角,並為自己不受羈絆、所向披靡的任性而自豪。

我毅然走進黑暗,獲得一個獨自仰望星河的機會,那裡是一個虛無縹緲的空間。星光熠熠,宛若帶有色澤的寶石,卻又不凜冽奪目。夜是凝滯的,連風都凝結了。銀色的星河中泛起稀薄的白霧,像是一道下落的天幕。幻覺中的茶仙子騰雲破霧而來,她的身影清晰可辨,卻伸手觸摸不到。這是一種比孤獨更能讓人心境恬淡的情緒,可以使孤獨完美無憾。

時光荏苒,如花似錦的年齡,韶華燦爛的歲月,已經一去不復返。但每一天的時光,都賦予我不菲的回報,越來越深刻地改變著我的心性與情感,再造了我的思想寶庫。請不要抱怨容顏易老,時光易去,歲月疊壓起來的是日益豐富的人生感悟,是一座內心的信仰大廈的落成。

魅影幢幢的樹冠中,一點螢光搖曳著滑過,那是一隻舉著一粒火種的飛蟲。它就是螢火蟲,是一種自帶光芒的昆蟲。它悠游自如,無聲地飛來飛去,照亮了我若隱若現的童年舊時光——那些被封存的苦澀記憶。我的視線被小小的火種擦亮,帶著傷懷之美,帶著一股凡塵之外的氣息。

一隻又一隻螢火蟲,遠遠近近地在遊動,體內積蓄著用之不竭的光明。我對螢火蟲的希冀勝過星光,因為星光過於遙遠,而螢火蟲卻近在咫尺,觸手可摸。螢火蟲的光亮與迢迢明星相比,雖微不足道,卻能把與它擦身而過的一片葉,一滴水,一朵花給照亮,有一瞬間成為這片黑色背景中最奢華的光亮。

遠遠的有一片微光出現在天際,一道青色的幽暗驅散了夜幕。夜蘇醒了,曙光在即。雲層間跳躍著鮮明的色彩,每時每刻變幻無窮。寨子裡傳來雄雞的初唱,與林中的百鳥和鳴,仿佛繁星抖落的聲音。這是西雙版納之旅的最後行程,卻給我留下難以磨滅的完美記憶。

後記:

2017年春,受西雙版納臻味號田華邀請,我隨三毛部落文學社部分成員來到西雙版納曼邁實地考察。這裡海拔並不很高,茶山多在2000米上下,高溫多雨、四季常青,具有“長夏無冬,一雨成秋”的特點。這裡是世界茶樹原產地的中心區域,具有1700年多年種植茶和利用茶的古老文化,也被舉世公認為普洱茶的發祥地。

這一帶山山有茶樹,且是“生於大樹蔭下”的混林生態古茶園。古茶樹的生長環境遠離人類居住地,莫不山高穀深、雲霧縈繞、清幽純淨,而且沒有遭到現代文明的污染。所謂古樹茶,一般指古樹普洱茶,它代表雲南普洱茶的最高品質。

猛宋位於中緬邊境,臻味號在這裡建有初制所。從曼邁到猛宋需要三四個小時的車程。因為山路顛簸難行,而且要穿越一片原始森林,所以必須乘坐改裝後越野車。傍晚時分到達目的地,一下車我們完全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仿佛進入了仙境。因此大家一致要求改變行程,在猛宋多住一天。這裡的茶樹、篝火、星星和螢火蟲,給我留下深刻的記憶,它們也給了我寫作的衝動和素材。

END

編輯:張鳴飛

作者簡介:

蘇湲,當代著名詩人蘇金傘之女,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河南博物院研究員,考古學者。出版作品有大型考古紀實報告《中原考古大發現》1—4冊、《黃帝時代——探索中華文明起源之謎》和《華夏城邦——追蹤夏商文化探索者的足跡》。中央電視臺三十集大型紀錄片《中原大發現》和大型紀錄片《商之都》(六集)總撰稿。主編的《蘇金傘詩文集》,獲河南省優秀圖書一等獎。在《中國國家地理》、《中華遺產》、《中原文物》、《河南文史資料》、《河南日報》等報刊雜誌發表各類文章數十篇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