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蔡茂友書法講壇《大唐書法賞析》第7講

[摘要]歐陽通(?—691), 字通師, 歐陽詢第四子, 曾任蘭台郎騎都尉, 人稱歐陽蘭台, 官至司禮卿, 封勃海縣子。 武則天時, 張嘉福請以武承嗣為皇太子, 歐陽通認為有悖天理, 犯顏力諫, 死於非命。

青出於藍而異于藍——歐陽通《道因法師碑》

歐陽通(?—691), 字通師, 歐陽詢第四子, 曾任蘭台郎騎都尉, 人稱歐陽蘭台, 官至司禮卿, 封勃海縣子。 武則天時, 張嘉福請以武承嗣為皇太子, 歐陽通認為有悖天理, 犯顏力諫, 死於非命。 他自幼喪父, 母親徐氏從市上買回其父的書法作品 , 教他刻意臨摹。 他憑聰穎的天資和勤奮, 幾年便得父親之法,

而且在險峻方面比其父有過之而無不及, 與乃父齊名, 在當時名重一時, 史稱大小歐陽。 董逌《廣川書跋》說其書法“筆法勁健, 盡得家風”。 《述書賦》對歐陽父子更是稱頌不已:“學有大小夏侯, 書有大小歐陽。 父掌邦禮, 子居廟堂。 隨道變化, 為龍為光。 ”

歐陽通傳世書跡極少, 只有現存陝西省西安市碑林的《道因法師碑》和現存河南省博物館的《泉男生墓誌》。 《道因法師碑》全稱《大唐故翻經大德益州多寶寺道因法師碑》。 唐李儼撰文, 歐陽通楷書並題額。 唐龍朔三年(663)立于西安。 碑320cm×140cm, 共 37 行, 行 73 字。

此碑可謂是翰墨淋漓, 鋒芒畢露, 字裡行間凜然有不可犯之色, 深得歐陽詢削刻勁絕之法。 曾悟得歐陽通筆墨精髓的清代大書家何紹基在《跋 舊拓本》中評論此碑道:“逼其家法,

握拳透掌, 模之有棱, 其險勁橫鐵, 往往實過乃翁。 ”歐陽通雖掌握了其父險絕方正之風, 但卻拋棄了秀潤與溫藉, 過分追求險絕剛勁, 致使其字寒儉局促, 缺少大家風範, 因而書法造詣終不能與其父相提並論。 但另一方面, 如果歐陽通一味摹仿父親的書跡, 喪失了自己獨樹一幟的書風, 那麼其聲名和成就終不會長久地載入書史。

此碑在用筆上, 是提筆刻入, 露鋒直入, 築筆運行, 以轉筆頓筆挫筆來收筆, 因而字體棱角分明, 如刀削斧砍一般, 顯得剛勁傲岸、威嚴凜然。 不過因為過於森然峻峭, 卻有局促不安的“小家子氣”之嫌, 如附圖中第一行的“而”、“錫”等就屬此類。 與其父相比, 歐陽通在此碑上過多地留有隸法,

凡是字中最後一畫是橫時, 他都寫得向右上挑起, 創造了“批法”, 使得此碑更加個性鮮明, 如附圖中第二行的“裡”。

在結體上, 歐陽通一改其父字體頎長的結構, 反其道而行之, 代之以扁短的正方形結構, 重心居中, 因而更加突出了字體的險峻剛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