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談談我對羽毛球強國羽毛球雙打人才培養的認識

磊磊/文

先表明一點, 我是各國所有職業球員的粉絲, 如果覺得我惡意貶低哪位選手, 那錯了, 每個球員都有自身的特點, 僅此而已。

按照我的認識, 中國的羽毛球培養體制本身就是從小打單打, 你單打一般, 你才會轉雙打, 所以雙打屬於後天培養。

印尼、韓國都是先開始選雙打, 你雙打不行再轉單打。

我們對於球員的培養都是先從身體素質再到基本功, 而印尼這種, 基本不練身體素質, 一個是速度, 一個是球感。 速度就是米字步外加快速反應, 極限速度極限輸出。 而我們講究的就是穩, 合理。 韓國練習很多擊球點練習,

而我們不用這一套。 我們整個揮拍和擺幅都比雙打強國的大。

我認為雙打的網前, 在快速反應的基礎上, 還能合理處理球, 那是非常不可能的事。

鄭思維一直被寄予網前天才, 但是鄭思維目前基本頂不住這種發接發反抓的技戰術。

後天訓練最苦最有成效就是張楠, 所以才有現在大腿級別的楠哥。 但是只要去到頂級賽, 張楠也沒辦法很穩定的拿球, 張楠的發球已經是非常好的。

陳清晨和賈一凡, 其實是按著張楠和傅海峰來指導, 但是張楠和傅海峰的問題, 兩人都知道, 就是進攻串聯和輪轉問題, 傅海峰是不習慣輪轉的, 而他這個年齡, 更加不可能去惡補輪轉, 所以我們的技戰術裡面, 就沒有固定輪轉線路,

只有單一球員輪轉, 這一套技戰術沿用于風雲。

雙輪轉是我們一直比較頭疼的事, 畢竟我們只要一輪轉, 就沒人抓網, 一抓網就容易瞎輪轉。

沒有天才型網前的觸覺, 就沒有主導性。

我們對於封網的培養相對薄弱。

鄭思維的自然輪轉點速度很快, 基本已經具備了做球的條件, 但是我感覺他基本還不會發接發抓球, 老是導致先丟上手再轉進攻再做球, 搭著李俊慧, 結果李俊慧倒使勁封網。

其實全部那麼多, 基本都是因為生理構造導致的, 輪轉, 技戰術, 都是非常單一的, 你反著生理結構去協調技戰術, 必然需要很逆天的能力為基礎。

否則到達最頂級的時候, 對方會反復利用你的不舒服, 你再牛也發揮不出很大效率。

劉小龍是左手網前, 所以只要是右手後場搭檔, 搭誰都行, 唯一就是不能搭傅海峰, 因為劉小龍從出道開始就是搭右手後場, 你讓他反著封網, 他也不適應。

我們的雙塔就是從小訓練雙打的。 像劉雨晨基本就是高個子蘇卡慕約, 只是平時平抽擋對抗性差距不如印尼, 他們的發接發反抓和第三拍串聯是非常流暢的。 剩下的就是球速, 抓球範圍和小技術加經驗。

暫時, 蘇卡慕約在網前的優勢是沒法克服的, 但是熟悉球速以後, 我們就會多幾拍防守轉反擊, 這時候, 對蘇卡慕約就有勝率了。

我認為, 球員想提速, 打得是習慣和套路, 不是看著打的。

習慣和套路就是平時訓練的基礎, 你需要反復磨練, 以達到頂級的需求。

(圖片來自網路)

鄭思維搭檔陳清晨是非常強大的快速串聯混雙, 和現在蘇卡慕約的雙打很像, 陳清晨網前的速度是各國女子無法比擬的, 看似動作難看, 其實擊球點非常高, 這種高速拿高點的球路, 會把大部分混雙女給壓得死死的, 包括雙打女王納西爾。

而陳清晨搭賈一凡, 這一對就非常看賈一凡的進化了, 如果能練成正手區殺球那拍, 那麼陳清晨和賈一凡肯定是女風雲, 陳清晨只需要抓直線快球而不需要補太多落點, 如果讓陳清晨這裡補補那裡填填, 那麼陳清晨基本就是快但是快不起來。

很多人都覺得陳清晨打球的姿勢不好看, 其實和劉小龍是完全一樣的, 他們在極限的情況下做球和反擊, 靠中前場的協調性來彌補擊球點和速度。

我是磊磊, 一位羽毛球愛好者, 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 提供參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