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德力西胡煜鐄:吃百家飯長大,任職半年換掉7個高管,結果……

80年代初, 胡成中在老家成立樂清縣求精開關廠。 開工廠最初只為求溫飽, 不想最後成就出一番巨業, 目前德力西集團的綜合實力位居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前列。 二代胡煜鐄, 和集團發展同齡, 少小離家求學, 現任綠城水務董事、北京德信執行事務合夥人、德力西集團有限公司戰略管理中心總監、投資管理中心副總監, 在守業和創業的道路上, 他的想法與父輩一脈相承——穩健而自信。

中國德力西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接力中國青年精英協會會員胡煜鐄

少小離家, 吃百家飯長大

1984年1月, 胡煜鐄出生。 同年6月, 父親胡成中在老家成立求精開關廠(德力西前身)。 創業初期, 事業和家庭難以兼顧。 為了能讓孩子擁有一個更好的教育環境, 胡成中夫婦決定把兒子送往上海寄養, 這些寄養家庭通常都是父母所認識的朋友, 或者學校校長、老師。 那時胡煜鐄才3歲。

吃百家飯的寄養生活直到高二那年, 胡煜鐄離開滬上知名的華師大二附中去英國念書才結束。 現在, 胡煜鐄說得一口流利的上海話。

把孩子送往資源更充沛的上海或者北京, 此舉在當時溫州的許多創業者家中十分普遍。 像胡煜鐄這種小小年紀就離開父母去異鄉生活的孩子不在少數, 這些人長大後的命運卻是天差與地別。 少了父母的言行身教, 有的孩子性格上較為敏感, 行為上特別獨立自主;有的孩子缺乏管教, 拿著手裡的錢隨意揮霍, 去賭博去吸毒, 甚至還有發生意外……

但是很明顯, 胡煜鐄屬於前一種。

胡煜鐄把這歸於幸運。 “我待過的那些家庭都還挺好。 ”胡煜鐄說。 其實, 寄養家庭也有自己的孩子, 經濟條件也挺普通,

胡煜鐄睡過沙發, 睡過地板。 在此氛圍裡, 胡煜鐄感覺到親疏有別, 大家對他既客氣又疏遠。

攝影 | 肖石明

在寄養期間, 每年父母會來上海看胡煜鐄兩次。 由於年紀小, 胡煜鐄對父母送走自己的做法不理解。 一見到父母, 就躲著, 不喊爸媽。 胡煜鐄笑說:“我那時四年級,

心想我們一年就見兩次面, 我又不認識你們, 為什麼要叫爸媽?”

現在回憶起這段寄養生活, 懵懂的少年時光沒有在胡煜鐄心中留下很深的印象。 敏感、獨立自主卻成了他性格的組成部分。

在英國里茲大學學習時, 胡煜鐄選擇了看起來很容易畢業的亞太地區研究和經濟學, 其實他對歷史和考古更感興趣。 假期也和同學們去其他企業打打工, 或者在集團某個部門實習。 但在海外求學的胡煜鐄對德力西的發展也一直保持關注。

大學期間, 父母去看過胡煜鐄兩次。 “第一次是德力西要和一個跨國企業在倫敦進行並購談判。 我還特意跑去倫敦和他們一起吃飯。 ”回顧這一成長經歷, 如今已為人父的胡煜鐄談了自己的理解,

父母這一輩是環境所迫, 剛創業根本就沒時間養孩子, 更別提教育孩子了。

分公司裡小試牛刀

進入集團, 胡煜鐄最初從總裁助理做起。 2013年, 他被分配至杭州分公司擔任總裁, 負責整個公司的生產運營、銷售、產品推廣和管理。 杭州分公司旗下有五家子公司, 每年的生產規模在10億左右。至於如何做好一名總裁,父親胡成中並沒有提很多意見或建議,只讓兒子自行摸索。

剛去杭州的時候,胡煜鐄一想到手下的1000多名員工,他擔心自己一下子就升任總裁,速度是不是太快了。

要是從一個更基層的地方做起,或者是子公司的經理做起,我對於從下到上的具體業務就會很熟悉。但是父親既然這樣安排,也一定有他的道理。我未來的定位是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事情,那麼作為一名總裁,宏觀性會強一點。

當時杭州分公司的董事長比胡煜鐄年長30多歲,也是集團的股東之一,兩人的配合還是十分默契。在杭州就任開始後的大半年時間裡,胡煜鐄發現公司的有些工齡超過10多年的高管在經營理念上已跟不上集團發展的步伐。於是胡煜鐄將十個高管中的七個換掉了。

在杭州工作期間,胡煜鐄和管理團隊還上線了一些新的產品及資訊系統,同時完成了人才梯隊的建設。他們把公司員工分成了中高端、中端、基層三部分,針對不同人群做不同培訓和篩選,設定員工晉升通道,同時建立新的長效激勵機制。

幾項措施下來,企業每年保持15%-20%的利潤增長率。談起這幾年在公司的表現,胡煜鐄謙虛地給自己打了80分。

在同事們眼中,胡煜鐄是邊做邊學,遇事會和不同人商量,最後給自己空間做決策。而對幫助過自己的朋友,胡煜鐄也是銘記在心。一位老工程師常從經營角度和做人做事角度給胡煜鐄指點,現在每年胡煜鐄都會抽時間去蘇州看望這位已退休的老人家。

目前胡煜鐄分管整個集團的戰略和投資。德力西主打1+X戰略。“1”為主業,即電器製造、智慧製造。X是交通物流、環保和大健康產業,也是集團努力做大的業務版塊。在銷售規模上,德力西一年的銷售額多達400多億,投資參股控股70多家公司,其中有三家是上市公司,今年預計還有兩家公司將會掛牌。

胡家的祖訓

在溫州樂清上園村裡,有一所胡氏祠堂。胡家人但凡有重大聚會,都會聚集在祠堂裡。胡家有祖訓十則,胡煜鐄特別中意其中的兩則:勤本業,明禮儀。

在中國,大家族在傳統重要節日要祭祖,胡家也不例外。每年清明,胡煜鐄就會和父母驅車回家掃墓祭祖。而每次掃墓的時候,胡煜鐄會跟著胡成中爬很遠很陡的山坡去看望埋葬著許多祖輩的墳墓。他們都是樸素的手藝人,胡煜鐄的爺爺是他們的代表者。當年,其憑藉一手令人讚歎的裁縫手藝在當地有很大的名氣,也是溫州蓋萬元屋的第一人。

在胡煜鐄的印象中,小時候,父親胡成中時常教育他:做事情要秉承一種專注和勤奮的態度。

專注、勤奮,這在父親胡成中身上體現得很充分,也對胡煜鐄的影響頗大。德力西在30多年的發展中,始終堅守主業第一的原則,沒有受外界的干擾,在這30多年時間裡,有大量的多元化投資企業被風吹雨打去,專注的德力西卻越做越強。

在集團的投資上,我可能比我父親還要穩健,也可以說更保守。我現在絕大部分精力是在研究與德力西主業相關的專案。比如說,如果我要做金融,肯定是做德力西的供應鏈金融,其他與主業關聯度不大的企業,只能做財務投資。

而在個人投資方面,胡煜鐄關注的就廣泛了,他之前投資的幾個專案收穫頗豐,對前沿科技領域,比如人工智慧、VR、AR的興趣也很大。

在創業方面,父親是胡煜鐄的榜樣,是一位無比優秀的創一代。“我們經常會討論,作為創二代到底是應該做好上一輩的主業,還是有更多的創新。要是我父親當年延續爺爺的手藝活,說不定會成為一名紡織品牌的企業家。但他沒有這麼做。”對於胡煜鐄來說,作為一名創二代,要有傳承精神,也要有艱苦奮鬥的品質。

對於父親的勤奮,胡煜鐄坦言,他是個工作狂,愛企業甚至超過了愛家庭。他記得小時候,只要父親來上海或者周邊地方出差,遇上有談判性質的飯局,他都會叫上兒子同去。“他也沒要求我說什麼話,只要我安安靜靜地聽就好了。也許他是想讓我瞭解一下爸爸在幹嘛,或者中國式飯局到底是怎麼樣的。”胡煜鐄說。

即使現在,胡成中每年陪伴家人出遊的次數很少,有時全家出遊,父親還會約了人在度假的地方談事情。

也許是從小與父親交流不多,留有遺憾。現在已為人父的胡煜鐄對自己的孩子是關愛有加。每天早上出門前,或者晚上下班後,他一定會抽時間和兩歲多的兒子玩一會兒,打打架。即便有應酬在身,他也儘量做到不去影響自己和兒子相處的時間。

德報人類,支教公益

元陽縣,隸屬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有7個民族聚居縣內。哈尼族是當地主要的少數民族。“德報人類”是德力西的企業使命,作為“途公益”的一員,每年一到六月上旬,胡煜鐄都會抽出一周左右時間,離開上海來到雲南省元陽縣。在那裡,他已連續兩年以一名志願者教師的身份走遍了村裡多所中小學。胡煜鐄的支教工作就是教孩子們音樂和藝術,和他們聊天,同時還要防止他們自殺。

元陽縣境內有梯田17萬畝,是當地哈尼族人1300多年來“雕刻”的山水田園風光畫。但風光的背後都是極差的生活條件:全村僅有兩個茅房可供使用;沒有地方洗澡;用餐的時候,不得不時刻揮手去驅趕落在食物上的蒼蠅;村裡的一些地方連電話信號也沒有。人站在那裡,望著四周的廣袤與腳下的荒蕪,很容易生出一種與世隔絕的寂寞感。

自2012年起,在創始人于冬煒的帶領下,途公益多次組織不同人群走進雲南省元陽縣進行支教。支教志願者包括社會企業家、大學生、高中生、海外留學歸國人員等。迄今為止,有超過300名志願者在元陽山區學校留下足跡。每年一月途公益向社會發起募捐倡議,所募捐的款項用於購買愛心物資(如愛心助學文具包),所有物資於每年六月隨途公益對外招募的志願者團隊一同前往元陽縣偏遠山區學校。

胡煜鐄是途公益基金會的副理事。去年高考結束後的第二天,途公益的一行人出發了。胡煜鐄清楚記得,第一次進村的時候,大家是坐在顛簸的牛車上,因為當時並沒有可供人行走的大道。元陽縣內有300多所學校,但師資嚴重缺乏。

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的基礎設施得到發展,希望小學的建立讓孩子們有了一個可以讀書的地方。即便是村裡最窮的地方,也有地方可以讓孩子讀書。但問題是,沒有老師!

據瞭解,一位中專畢業的教師如果在縣裡或者城市裡工作,月工資大概是3500元左右。但他要是留在村裡執教,工資只有1500-2000元。在這種情況下,村裡很難留得住老師。村裡的一些老師可能也就讀了幾年書,上課的時候照本宣科。更何況目前一個村有學生百人,教師的數量卻是零星幾個。

而且村裡90%的孩子為留守兒童,教師資源的缺失更導致了孩子們得不到更多的關注,老師們不僅要上課,有的還得管做飯。

特別是孩子們字裡行間所流露出的消極情緒讓胡煜鐄感到意外和揪心。“這些孩子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心理問題,覺得自己的人生沒有價值。我們做過一項統計,5%的孩子有自殺傾向。這些孩子中有小學生,也有中學生,特別是住校的中學生,正處於叛逆期。父母長輩不在身邊,經常會有打架鬥毆,夜不歸宿的事情發生。”胡煜鐄說。

胡煜鐄認為,讀書是唯一出路。他們沒有其他技能,未來想要獲得更多的薪酬和有上升空間的工作,就一定得好好讀書。於此同時,當地畢業的孩子們也會來到課堂上做示範,告訴底下的弟弟妹妹,自己是如何通過努力考到了鄉里的高中,繼而又進入了大城市上大學。

加入“途公益”,這並非胡煜鐄第一次投身公益事業。多年來,德力西努力踐行“德報人類,力創未來”的企業使命,累計向社會捐款捐物達兩億多元,用於教育、慈善、環保等公益事業,並獲得了中華慈善突出貢獻獎。集團在全國投資建立希望小學幾十所,主要集中在西北地方。

胡煜鐄多次參加希望小學的開學儀式,可面對掌聲與閃光燈,他總覺得少了點什麼。他說:“我希望可以更加深入到當地學生的生活中去。”在最近一次的接力中國公益拍賣會上,胡煜鐄義買了一尊價值10萬多元的精美花瓶,為公益事業獻愛心。

每年的生產規模在10億左右。至於如何做好一名總裁,父親胡成中並沒有提很多意見或建議,只讓兒子自行摸索。

剛去杭州的時候,胡煜鐄一想到手下的1000多名員工,他擔心自己一下子就升任總裁,速度是不是太快了。

要是從一個更基層的地方做起,或者是子公司的經理做起,我對於從下到上的具體業務就會很熟悉。但是父親既然這樣安排,也一定有他的道理。我未來的定位是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事情,那麼作為一名總裁,宏觀性會強一點。

當時杭州分公司的董事長比胡煜鐄年長30多歲,也是集團的股東之一,兩人的配合還是十分默契。在杭州就任開始後的大半年時間裡,胡煜鐄發現公司的有些工齡超過10多年的高管在經營理念上已跟不上集團發展的步伐。於是胡煜鐄將十個高管中的七個換掉了。

在杭州工作期間,胡煜鐄和管理團隊還上線了一些新的產品及資訊系統,同時完成了人才梯隊的建設。他們把公司員工分成了中高端、中端、基層三部分,針對不同人群做不同培訓和篩選,設定員工晉升通道,同時建立新的長效激勵機制。

幾項措施下來,企業每年保持15%-20%的利潤增長率。談起這幾年在公司的表現,胡煜鐄謙虛地給自己打了80分。

在同事們眼中,胡煜鐄是邊做邊學,遇事會和不同人商量,最後給自己空間做決策。而對幫助過自己的朋友,胡煜鐄也是銘記在心。一位老工程師常從經營角度和做人做事角度給胡煜鐄指點,現在每年胡煜鐄都會抽時間去蘇州看望這位已退休的老人家。

目前胡煜鐄分管整個集團的戰略和投資。德力西主打1+X戰略。“1”為主業,即電器製造、智慧製造。X是交通物流、環保和大健康產業,也是集團努力做大的業務版塊。在銷售規模上,德力西一年的銷售額多達400多億,投資參股控股70多家公司,其中有三家是上市公司,今年預計還有兩家公司將會掛牌。

胡家的祖訓

在溫州樂清上園村裡,有一所胡氏祠堂。胡家人但凡有重大聚會,都會聚集在祠堂裡。胡家有祖訓十則,胡煜鐄特別中意其中的兩則:勤本業,明禮儀。

在中國,大家族在傳統重要節日要祭祖,胡家也不例外。每年清明,胡煜鐄就會和父母驅車回家掃墓祭祖。而每次掃墓的時候,胡煜鐄會跟著胡成中爬很遠很陡的山坡去看望埋葬著許多祖輩的墳墓。他們都是樸素的手藝人,胡煜鐄的爺爺是他們的代表者。當年,其憑藉一手令人讚歎的裁縫手藝在當地有很大的名氣,也是溫州蓋萬元屋的第一人。

在胡煜鐄的印象中,小時候,父親胡成中時常教育他:做事情要秉承一種專注和勤奮的態度。

專注、勤奮,這在父親胡成中身上體現得很充分,也對胡煜鐄的影響頗大。德力西在30多年的發展中,始終堅守主業第一的原則,沒有受外界的干擾,在這30多年時間裡,有大量的多元化投資企業被風吹雨打去,專注的德力西卻越做越強。

在集團的投資上,我可能比我父親還要穩健,也可以說更保守。我現在絕大部分精力是在研究與德力西主業相關的專案。比如說,如果我要做金融,肯定是做德力西的供應鏈金融,其他與主業關聯度不大的企業,只能做財務投資。

而在個人投資方面,胡煜鐄關注的就廣泛了,他之前投資的幾個專案收穫頗豐,對前沿科技領域,比如人工智慧、VR、AR的興趣也很大。

在創業方面,父親是胡煜鐄的榜樣,是一位無比優秀的創一代。“我們經常會討論,作為創二代到底是應該做好上一輩的主業,還是有更多的創新。要是我父親當年延續爺爺的手藝活,說不定會成為一名紡織品牌的企業家。但他沒有這麼做。”對於胡煜鐄來說,作為一名創二代,要有傳承精神,也要有艱苦奮鬥的品質。

對於父親的勤奮,胡煜鐄坦言,他是個工作狂,愛企業甚至超過了愛家庭。他記得小時候,只要父親來上海或者周邊地方出差,遇上有談判性質的飯局,他都會叫上兒子同去。“他也沒要求我說什麼話,只要我安安靜靜地聽就好了。也許他是想讓我瞭解一下爸爸在幹嘛,或者中國式飯局到底是怎麼樣的。”胡煜鐄說。

即使現在,胡成中每年陪伴家人出遊的次數很少,有時全家出遊,父親還會約了人在度假的地方談事情。

也許是從小與父親交流不多,留有遺憾。現在已為人父的胡煜鐄對自己的孩子是關愛有加。每天早上出門前,或者晚上下班後,他一定會抽時間和兩歲多的兒子玩一會兒,打打架。即便有應酬在身,他也儘量做到不去影響自己和兒子相處的時間。

德報人類,支教公益

元陽縣,隸屬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有7個民族聚居縣內。哈尼族是當地主要的少數民族。“德報人類”是德力西的企業使命,作為“途公益”的一員,每年一到六月上旬,胡煜鐄都會抽出一周左右時間,離開上海來到雲南省元陽縣。在那裡,他已連續兩年以一名志願者教師的身份走遍了村裡多所中小學。胡煜鐄的支教工作就是教孩子們音樂和藝術,和他們聊天,同時還要防止他們自殺。

元陽縣境內有梯田17萬畝,是當地哈尼族人1300多年來“雕刻”的山水田園風光畫。但風光的背後都是極差的生活條件:全村僅有兩個茅房可供使用;沒有地方洗澡;用餐的時候,不得不時刻揮手去驅趕落在食物上的蒼蠅;村裡的一些地方連電話信號也沒有。人站在那裡,望著四周的廣袤與腳下的荒蕪,很容易生出一種與世隔絕的寂寞感。

自2012年起,在創始人于冬煒的帶領下,途公益多次組織不同人群走進雲南省元陽縣進行支教。支教志願者包括社會企業家、大學生、高中生、海外留學歸國人員等。迄今為止,有超過300名志願者在元陽山區學校留下足跡。每年一月途公益向社會發起募捐倡議,所募捐的款項用於購買愛心物資(如愛心助學文具包),所有物資於每年六月隨途公益對外招募的志願者團隊一同前往元陽縣偏遠山區學校。

胡煜鐄是途公益基金會的副理事。去年高考結束後的第二天,途公益的一行人出發了。胡煜鐄清楚記得,第一次進村的時候,大家是坐在顛簸的牛車上,因為當時並沒有可供人行走的大道。元陽縣內有300多所學校,但師資嚴重缺乏。

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的基礎設施得到發展,希望小學的建立讓孩子們有了一個可以讀書的地方。即便是村裡最窮的地方,也有地方可以讓孩子讀書。但問題是,沒有老師!

據瞭解,一位中專畢業的教師如果在縣裡或者城市裡工作,月工資大概是3500元左右。但他要是留在村裡執教,工資只有1500-2000元。在這種情況下,村裡很難留得住老師。村裡的一些老師可能也就讀了幾年書,上課的時候照本宣科。更何況目前一個村有學生百人,教師的數量卻是零星幾個。

而且村裡90%的孩子為留守兒童,教師資源的缺失更導致了孩子們得不到更多的關注,老師們不僅要上課,有的還得管做飯。

特別是孩子們字裡行間所流露出的消極情緒讓胡煜鐄感到意外和揪心。“這些孩子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心理問題,覺得自己的人生沒有價值。我們做過一項統計,5%的孩子有自殺傾向。這些孩子中有小學生,也有中學生,特別是住校的中學生,正處於叛逆期。父母長輩不在身邊,經常會有打架鬥毆,夜不歸宿的事情發生。”胡煜鐄說。

胡煜鐄認為,讀書是唯一出路。他們沒有其他技能,未來想要獲得更多的薪酬和有上升空間的工作,就一定得好好讀書。於此同時,當地畢業的孩子們也會來到課堂上做示範,告訴底下的弟弟妹妹,自己是如何通過努力考到了鄉里的高中,繼而又進入了大城市上大學。

加入“途公益”,這並非胡煜鐄第一次投身公益事業。多年來,德力西努力踐行“德報人類,力創未來”的企業使命,累計向社會捐款捐物達兩億多元,用於教育、慈善、環保等公益事業,並獲得了中華慈善突出貢獻獎。集團在全國投資建立希望小學幾十所,主要集中在西北地方。

胡煜鐄多次參加希望小學的開學儀式,可面對掌聲與閃光燈,他總覺得少了點什麼。他說:“我希望可以更加深入到當地學生的生活中去。”在最近一次的接力中國公益拍賣會上,胡煜鐄義買了一尊價值10萬多元的精美花瓶,為公益事業獻愛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