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魅力蘭花》選育養護

自從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至今已過67年了, 尤其我國改革開放亦已超過39年, 和平年代國蘭產業發展迅猛, 養好蘭花不在話下, 增值量也連年增長。

傳統名蘭多數都處於飽和狀態, 新品可供品賞者是極少的, 而且增量速度特快, 近年來人工雜交蘭花充滿蘭花市場, 又有臺灣蘭友把線藝蘭返銷於大陸, 縱然我國愛蘭養蘭有200萬人, 但蘭花產業的發展還是再次碰到了瓶頸。 如何來衝破瓶頸走出新路子?蘭友們常常思考著這一問題, 尤其是蘭界有識志士開始在闖路。 魯迅先生說過:世上本無路, 走的人多了自然就成了路。

但是蘭友們各走各的路, 東部蘭友走的是蕙蘭路子, 西部雲貴川蘭友走的是春劍、蓮瓣蘭和春蘭的路子, 南方蘭友受臺灣蘭友的影響偏愛走線藝品的路子, 北方蘭友受到東部的影響偏愛走蕙蘭和春蘭的路子。 偏愛人人有, 而“偏見”就有礙博採眾長,

有害於相互交流, 甚至有害于蘭界的團結, 更損害了國蘭事業的發展。 春蘭、春劍、蓮瓣、蕙蘭、四季蘭甚至報歲蘭, 中國蘭欣賞的宗旨完全一致, 只是獲利多少而已, 可惜蘭友之間各自為陣, 門戶之見太深!

四川蘭友趙鵬先生正在嘗試走一條新路。 他首先提倡東西部蘭花交流, 建議西部蘭園養40%蕙蘭, 養40%春劍與蓮瓣, 養20%春蘭和四季蘭。 他帶頭執行此方針, 得到西部蘭友的熱情支持, 並配合江蘇省蘭花協會首次在四川省成都市舉辦蕙蘭展覽會, 引起了轟動的效應, 從此打開東西部蘭花的門戶之見, 開啟了交流的通道。 而且趙先生還團結好兄弟如舒煥文、戴寶勝、王正軒、謝皓等先生在雲南鶴慶市占地近18畝, 建立東西部蘭花養殖基地,

年內可以竣工, 今後將成立東西部蘭花交流公司, 逐步走向蘭花產業化的光明大道。

趙鵬先生和兄弟們走遍全國的蘭展並做好市場調研, 然後確定生產規模, 採用先進合理的生產技術, 借鑒由陳總學先生牽頭制定的蕙蘭鑒賞標準, 按標準開展合同制銷售蘭花並推行售後服務, 樹立良好的信譽, 才能走上真正的產業化的道路。 盼望他們能闖出一條新路。

一方總要有一個養蘭帶頭人, 甘願犧牲一點私利為蘭界做些好事, 各方都起來了, 蘭花事業必定興旺發達, 大家養好蘭, 多做好事, 共同致富。

相關熱詞搜索:蘭花中國思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