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一帶一路:產業與空間協同發展》新書發佈會在北京大學召開

與會專家及部分作者合影

2017年5月21日, 由國家開發銀行研究院、北京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北京大學中國都市經濟研究基地共同主辦,

《經濟科學》編輯部學術支持的“‘一帶一路’協同發展研究暨《一帶一路:產業與空間協同發展》新書發佈會”在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順利舉行。 《一帶一路:產業與空間協同發展》一書由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教授、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張輝教授主編, 是近年來研究“一帶一路”相關問題的重要學術成果。 該書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多個角度闡述了“一帶一路”倡議的理論基礎、實踐背景、推進方式以及潛在影響。 它的編著工作一直以來受到廣泛關注。 此次新書發佈會更是吸引了社會各界的目光。 張輝教授主持此次發佈會, 並向各位來賓介紹了新書的內容。

本書從全球價值雙環流的國際經濟貿易格局出發, 重點研究中國在“一帶一路”產業與空間的樞紐和引領機制,

主要探討中國同“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之間的產業與空間有沒有內在的相嵌性, 即有沒有緊密結合的可能性這一問題。 首先, 從產業與空間分工的角度分析“一帶一路”產業與空間協同發展的必要性;其次, 從歷史演進及現狀、產業與經濟增長及波動的關係角度分析和比較“一帶一路”產業與空間協同發展的實現路徑, 重點研究“一帶一路”產業與空間擴散機制, 分析協同發展將對雙方帶來的效應, 並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一帶一路:產業與空間協同發展》一書有四大篇章, 四大篇章分別為:比較分析篇——邦音殊邈國誼長, 同沐春風各有香;產業協同篇——百代猶懷管仲法,

既厚農工不薄商;空間協同篇——江南塞北揚鞭過, 天下法式彀中藏;理論歷史篇——一舉明綱張萬目, 兩陣清風閱千年。 共編錄十九篇學術論作, 圍繞“一帶一路”政策進行了深入的分析, 角度多元, 內容全面, 剖析深刻, 框架宏大。

兩千多年前, 古老的絲綢之路把中國和世界聯繫在了一起, 在廣袤的亞歐大陸上影響著不同文明與國度的興衰。 在21世紀的今天, 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吸引著全世界的目光。 過去的三年, 是“一帶一路”走下藍圖、完成規劃的動員期, 如今開始向深耕細作、全面推進的新階段邁進。 從更深的層次上來認識, “一帶一路”是我國擴大和深化對外開放, 構建開放發展新格局, 踐行合作共贏理念的大戰略。

基於前面已有的研究,

本書彙集了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以“一帶一路”為主題, 從產業與空間的角度深度剖析“一帶一路”願景在實現發展中國家產業與空間協同方面的積極作用, 其中彙聚了專家學者們在該領域研究的最新成果, 對於充分瞭解戰略內涵、深度挖掘戰略價值、廣泛拓展戰略視野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

全書有四大亮點值得關注:

第一, 學術團隊俊采星馳。 本書各個篇章的作者均來自國內外相關行業的重要科研機構, 其對於“一帶一路”倡議有著深刻的洞見和研究, 使得本書學術分量十足, 學術影響深遠。

第二, 研究分析一絲不苟。 書中的各項研究都是相關學者重要的學術結晶, 研究過程縝密細緻, 研究成果指導性強,

其中諸多研究開闢了相關領域的研究先河。 例如《一帶一路沿線經濟比較分析》以“一帶一路”戰略沿線國家作為主要研究物件一一進行的比對研究, 分析了沿線國家的經濟基礎、產業結構、發展優勢, 並就具有合作前景的重要領域提出了相關建議, 完善了“一帶一路”政策的國別特徵研究, 為“一帶一路”政策如何能夠更好地在國際範圍內貫徹落實提供了寶貴的指南。

第三, 視野格局高屋建瓴。 本書涵蓋內容從產業結構到空間佈局、從前沿理論到歷史進程, 規模宏大, 視野寬廣, 多角度、全方位地對“一帶一路”倡議進行了深入剖析。 如《“一帶一路”建設、全球結構重建與世界經濟增長新引擎》從全球宏觀經濟的橫向視角鳥瞰當前全球經濟的危機與復蘇, 內容宏偉,大筆如椽;《中國貨幣國際化的歷史經驗——絲綢之路的啟示》將中國漢代以來的貨幣體系進行了完整的梳理,從兩千年來的歷史縱向分析了中國貨幣國際化的歷程與經驗,並對“一帶一路”倡議之下人民幣的國際化提供了寶貴的建議。

第四,形式體裁豐富飽滿。本書雖是一部嚴謹的學術著作,但編者希望此書能夠最大程度上讓每一個閱讀受眾受益,因此在保證學術性和嚴謹性的基礎上,豐富了具體文章的體裁,其中既有諸如《“一帶一路”產業轉移的考察及政策建議——基於國際產能合作的視角》《經濟發展中的流動性——“一帶一路”背景下的討論》等理論分析,也有《央企產能走出去是增強世界經濟活力的新途徑———以“亞吉模式為例》《泰達海外模式助推“一帶一路”框架下的中埃國際產能合作》等案例報告,與此同時還有針對具體問題的科普性質分析文章等,豐富的體裁使得本書能夠為廣大讀者接受,進一步擴大了研究的影響力,加深了人們對於“一帶一路”倡議的認識。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國家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長劉勇等出席了發佈會並先後致辭。劉偉校長在致辭中梳理了北京大學與國家開發銀行在“一帶一路”研究專案中的合作歷程,指出當前社會各界對於“一帶一路”的理論研究尚不能滿足實踐需求,未來要進一步推進相關領域的研究。劉勇院長則強調了要持續深化“一帶一路”倡議中的國際合作與協同,並將之形象地比喻為“中國搭台,各國場戲”。

新書發佈會後,與會學者就“一帶一路”協同發展進行了深入探討。來自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多個領域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就“一帶一路”當前的研究進展進行了交流與討論。與會專家從不同角度介紹了當前“一帶一路”研究的成果,並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見。其中,國家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劉勇介紹了國家開發銀行一直以來在落實“一帶一路”戰略中所做的工作,著重提出了投資過程中的風險控制措施,並表示國家開發銀行研究院將進一步加強與其他國際智庫的合作與交流。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所長助理劉衛東在“一帶一路”的政策背景下深刻闡釋了包容性的內涵,“一帶一路”峰會的召開也意味著“一帶一路”逐漸進入了實質性的落實階段;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張輝教授從“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別入手,仔細分析了日本、美國、金磚五國等重要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節點,並深入探討了當前國際產業佈局的全球價值雙迴圈框架;富滇銀行董事長夏蜀從“一帶一路”具體的落實情況著眼,以雲南為例討論並分析了人民幣周邊化、區域化的現狀,由此對“一帶一路”投資的區域性問題提出了相關建議;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資訊中心副主任徐輝提出了全新的國際化模式,通過推動經貿合作格局的優化,加強文化科技的國際交流、能源安全保障,以實現全球城鎮網路的重構;雲南民族大學副校長段鋼通過對中南半島和孟加拉、中國、印度與緬甸等國的分析,提出了“一帶一路”中南半島和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的概念和圖景;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新華社高級記者李錦從企業系統問題和文化系統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認為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應當保持統一的體系,在文化走出去的過程中要仔細沉穩;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高級工程師秦建國從基礎設施建設的角度介紹了當前“一帶一路”的發展狀況,並以中歐專列為例針對當前基礎設施的走出去提出了相關建議;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副主任劉建興與到場來賓分享了自己參與“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會務服務工作的體會,以及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中國與世界關係發生深刻變化的切身感受,從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人民幣國際化、軟實力等多個角度探討了“一帶一路”建設的新趨勢、新任務,並提出了相應的意見和建議。

此後各位專家學者進行了熱烈的自由交流,針對當前形勢之下“一帶一路”建設的具體內容展開了更加深入和專業化的討論,內容涉及基礎設施建設、國際貿易、醫療健康等內容。現場交流氣氛活躍,針對“一帶一路”戰略的認識也在交流碰撞過程中不斷深化和拓展。

研討會的最後,張輝教授指出,近年來,在北京大學與國家開發銀行通力合作下,關於“一帶一路”的研究有了諸多突破性的進展,產生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研究成果。除了此次發佈的新書之外,還有2016年由劉偉、郭濂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的《一帶一路:全球價值雙環流下的區域互惠共贏》;以及由劉偉、張輝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即將出版的教材類讀本《全球治理:國際競爭與合作》;國家開發銀行、北京大學和UNDP三家聯合研究報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發展報告》,已經列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間UNDP與中國政府簽約《共建一帶一路行動計畫》之中;2017年3月專案研究組與德國施普林格(Springer)簽署出版協議,研究成果將在海外出版發行等。

“四美二難蘭亭座,燕園曲水展書箋。潘江陸海有時盡,鵝湖龍場載萬年”。此次《一帶一路:產業與空間協同發展》新書的發佈,意味著國家開發銀行研究院、北京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北京大學中國都市經濟研究基地在服務國家戰略,建設高端智庫的道路上又向前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接下來,大家將繼續發揮比較優勢,整合各方資源,繼續深化對“一帶一路”等重大現實問題的研究。

(國家開發銀行研究院、北京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北京大學中國都市經濟研究基地供稿)

好 書 推 薦

《一帶一路:產業與空間協同發展》

掃描二維碼購買本書

長按圖中二維碼可進行識別關注

內容宏偉,大筆如椽;《中國貨幣國際化的歷史經驗——絲綢之路的啟示》將中國漢代以來的貨幣體系進行了完整的梳理,從兩千年來的歷史縱向分析了中國貨幣國際化的歷程與經驗,並對“一帶一路”倡議之下人民幣的國際化提供了寶貴的建議。

第四,形式體裁豐富飽滿。本書雖是一部嚴謹的學術著作,但編者希望此書能夠最大程度上讓每一個閱讀受眾受益,因此在保證學術性和嚴謹性的基礎上,豐富了具體文章的體裁,其中既有諸如《“一帶一路”產業轉移的考察及政策建議——基於國際產能合作的視角》《經濟發展中的流動性——“一帶一路”背景下的討論》等理論分析,也有《央企產能走出去是增強世界經濟活力的新途徑———以“亞吉模式為例》《泰達海外模式助推“一帶一路”框架下的中埃國際產能合作》等案例報告,與此同時還有針對具體問題的科普性質分析文章等,豐富的體裁使得本書能夠為廣大讀者接受,進一步擴大了研究的影響力,加深了人們對於“一帶一路”倡議的認識。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國家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長劉勇等出席了發佈會並先後致辭。劉偉校長在致辭中梳理了北京大學與國家開發銀行在“一帶一路”研究專案中的合作歷程,指出當前社會各界對於“一帶一路”的理論研究尚不能滿足實踐需求,未來要進一步推進相關領域的研究。劉勇院長則強調了要持續深化“一帶一路”倡議中的國際合作與協同,並將之形象地比喻為“中國搭台,各國場戲”。

新書發佈會後,與會學者就“一帶一路”協同發展進行了深入探討。來自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多個領域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就“一帶一路”當前的研究進展進行了交流與討論。與會專家從不同角度介紹了當前“一帶一路”研究的成果,並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見。其中,國家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劉勇介紹了國家開發銀行一直以來在落實“一帶一路”戰略中所做的工作,著重提出了投資過程中的風險控制措施,並表示國家開發銀行研究院將進一步加強與其他國際智庫的合作與交流。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所長助理劉衛東在“一帶一路”的政策背景下深刻闡釋了包容性的內涵,“一帶一路”峰會的召開也意味著“一帶一路”逐漸進入了實質性的落實階段;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張輝教授從“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別入手,仔細分析了日本、美國、金磚五國等重要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節點,並深入探討了當前國際產業佈局的全球價值雙迴圈框架;富滇銀行董事長夏蜀從“一帶一路”具體的落實情況著眼,以雲南為例討論並分析了人民幣周邊化、區域化的現狀,由此對“一帶一路”投資的區域性問題提出了相關建議;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資訊中心副主任徐輝提出了全新的國際化模式,通過推動經貿合作格局的優化,加強文化科技的國際交流、能源安全保障,以實現全球城鎮網路的重構;雲南民族大學副校長段鋼通過對中南半島和孟加拉、中國、印度與緬甸等國的分析,提出了“一帶一路”中南半島和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的概念和圖景;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新華社高級記者李錦從企業系統問題和文化系統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認為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應當保持統一的體系,在文化走出去的過程中要仔細沉穩;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高級工程師秦建國從基礎設施建設的角度介紹了當前“一帶一路”的發展狀況,並以中歐專列為例針對當前基礎設施的走出去提出了相關建議;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副主任劉建興與到場來賓分享了自己參與“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會務服務工作的體會,以及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中國與世界關係發生深刻變化的切身感受,從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人民幣國際化、軟實力等多個角度探討了“一帶一路”建設的新趨勢、新任務,並提出了相應的意見和建議。

此後各位專家學者進行了熱烈的自由交流,針對當前形勢之下“一帶一路”建設的具體內容展開了更加深入和專業化的討論,內容涉及基礎設施建設、國際貿易、醫療健康等內容。現場交流氣氛活躍,針對“一帶一路”戰略的認識也在交流碰撞過程中不斷深化和拓展。

研討會的最後,張輝教授指出,近年來,在北京大學與國家開發銀行通力合作下,關於“一帶一路”的研究有了諸多突破性的進展,產生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研究成果。除了此次發佈的新書之外,還有2016年由劉偉、郭濂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的《一帶一路:全球價值雙環流下的區域互惠共贏》;以及由劉偉、張輝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即將出版的教材類讀本《全球治理:國際競爭與合作》;國家開發銀行、北京大學和UNDP三家聯合研究報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發展報告》,已經列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間UNDP與中國政府簽約《共建一帶一路行動計畫》之中;2017年3月專案研究組與德國施普林格(Springer)簽署出版協議,研究成果將在海外出版發行等。

“四美二難蘭亭座,燕園曲水展書箋。潘江陸海有時盡,鵝湖龍場載萬年”。此次《一帶一路:產業與空間協同發展》新書的發佈,意味著國家開發銀行研究院、北京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北京大學中國都市經濟研究基地在服務國家戰略,建設高端智庫的道路上又向前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接下來,大家將繼續發揮比較優勢,整合各方資源,繼續深化對“一帶一路”等重大現實問題的研究。

(國家開發銀行研究院、北京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北京大學中國都市經濟研究基地供稿)

好 書 推 薦

《一帶一路:產業與空間協同發展》

掃描二維碼購買本書

長按圖中二維碼可進行識別關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